APP下载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2021-12-03龚迎迎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防控疫情

龚迎迎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020年年初,我国一些地区暴发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在疫情防控取得举世瞩目的好成绩,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本文从横向上分析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并给出相关对策,以期在疫情持续影响的背景下为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一、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

(一)厚植立德树人,践行时代精神

加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更好践行时代精神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根本要求,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时代责任。面对疫情,高校必须着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意识形态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大学课程的各个环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人才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二)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情怀

加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是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关键一着。面对复杂的疫情局势,很多大学生志愿者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参与者,正值毕业季的大学生们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西部计划”、争做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情怀。而要继续推进“四个自信”进学生头脑,助推爱国精神成为学生自觉,高校就必须开展有效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三)拓展全球视野,提升安全意识

加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是拓展大学生全球视野,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的必要举措。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再次证明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2]。高校要通过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推动大学生以一个开放的全球眼光来看待此次疫情,在秉持“家国情怀”的同时兼具“世界情怀”,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

二、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

(一)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优势

1.党的坚强领导,制度优势彰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在党的坚强统一领导下,各高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妥善安排疫情防控下的教学工作,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持续推进,创新利用线下教育模式,有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保证大学生群体理想信念不动摇。

2.学校统一组织,秩序有条不紊。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的缩影,高校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党中央迅速做出战略决策部署,对疫情防控进行集中统一领导。社会各界凝心聚力,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对防控疫情做出了应有贡献。“正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展现出坚定的政治决心、出色的领导能力、丰富的应对经验、高效的指挥体系等,才迅速形成全国动员、上下联动、全方位部署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为打赢这场战‘疫’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3]疫情进入常态化以后,部分高校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复学,投入精力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精心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饮食安全等问题,充分体现了高校负责任、有担当的育人态度。在党的领导下,高校严守安全底线,强化组织力度,有助于保障意识形态教育的接续效用。

3.教师身正为范,凸显使命担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4]一个高校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决定着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也要有真才实学,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疫情期间,各高校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进行线上教学,对学生进行疏导教育。思政课教师更是“用富含价值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栽培学生,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5],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担当。

4.红色语境凸显,文化氛围浓郁。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时刻都在关心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习近平指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疫情发展,要主动回应国际关切,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6]在这场疫情防卫战中,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也涌现出一大批先锋模范,他们冲在战“疫”第一线,展现出中国人民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高校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守红色语境,立足中国国情,讲好疫情防控故事,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的深远作用。

5.远程教学普及,技术条件成熟。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愈发多样。远程教育是现代教育满足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7]。在此次疫情期间,全国各地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远程教学技术为高校线上授课提供了平台阵地。在线上思政课的环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通过互联网教学的手段,被广大居家离校的大学生所学习了解。同时,线上教学也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通过线上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全国各地的高校学生在家就能接收到高水平思政课教师的线上授课,极大地提高了各地大学生的学习便利性。

(二)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威胁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部协同建设机制不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校内各单位的协同支持。在疫情时代背景下,除了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需要保证线上意识形态教育常态化推进之外,也需要校院级团委及辅导员队伍的共同努力。然而,现实情况下,由于疫情期间开展线下团学活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不足,校院级团委指导老师往往会组织各团支部学生开展线上的团学活动,这就容易催生团委干部和大学生的双重懈怠心理。此外,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动力不足、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水平不高、高校辅导员投入思政课教学的精力不够[9]等问题,也是阻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取得预期成效的一大因素。

2.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仍需改进。2020年2 月,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公办高等学校要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10]。然而,教育部办公厅于2018 年才要求国内共50 所高校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且招生名额不多,根据2018 年的数据,该专项计划博士招生人数共计500 人,硕士招生人数共计990 人,这难以解决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

3.线上思政课中的家校协同意识缺位。疫情背景下,为兼顾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线上思政课成为必要的意识形态教育形式。家校协同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但是,家长和教师协同参与意识存在缺位,家校协同一直得到较少关注[11]。对于没有高考升学压力的大学生而言,接受线上思政课教育时的角色是多元的:一方面,他们在线上的“模拟课堂”环境中继续扮演着学生的角色,另一方面,在电子设备摄像头的背后,他们又是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成员之一,较为随意的生活气氛与课堂中的意识形态教育普遍具有的严肃性存在一定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现实中的家校协同意识的缺位给高校意图通过线上思政课的方式继续加强意识形态教育造成了一定阻碍。

三、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党中央和卫生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个体应对措施

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需要政府及公共卫生部门进行合理的政策制定与资源调配工作,也需要作为社会个体的每个公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卫生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应对措施的号召。在意识形态教育方面,高校应以党的疫情防控政策为切入点,在教育学生个体应对策略的同时,也要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讲清楚,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体悟党对人民健康问题的关切。高校要加大党中央和卫生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个体应对措施的宣传力度,须从多方面着力。第一,要创新宣传形式,将课堂教学与微信公众号内容推送结合起来,做到线上线下协同并进。第二,要创新宣传话语,将严肃性文本和轻松化语言结合起来,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三,要扩大宣传主体,邀请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与思政课教师一同站上讲台,将生动的疫情防控实践与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二)理论联系实际,以我国疫情防控伟大成绩证明制度优势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2020年3月,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初步实现了稳定局势、扭转局面的目标”[12]。中国当前在战“疫”中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再次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各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加强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在疫情时代背景下,我国所取得的疫情防控伟大成绩格外瞩目,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些伟大成绩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而坚定“四个自信”、树立远大理想,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加强线上互动,从疫情时代角度切入进行价值引导

当以线上思政课形式接续推进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时,教师应将学生面对电子屏幕所感受到的“课堂疏离感”转化为勇于表达自我的“言论发表欲”,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内心真实感想,为学生答疑解惑,尤其要从党和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政策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传达知识、引导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1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摆在第一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战“疫”成绩。教师应以有形的网线为桥梁,从疫情时代的角度切入,向学生灌输无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拓展国际视野,从我国国际合作战“疫”实践宣讲大国风范

习近平指出,“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要继续同世卫组织保持良好沟通,同有关国家分享防疫经验,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14]。2020年3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抗击疫情国际合作有关情况,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世界上有170 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 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不同形式对我国表示慰问和支持[15]。国际社会认为,中国在进行自我防疫的同时,及时向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不仅仅是对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负责,同时也是在保护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命健康,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始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动帮助世界上需要帮助的国家,同时还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充分展现了大国风范。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此次中国在疫情中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他们以一个更加开阔的全球视野来看中国、看世界,从而能坚定理想信念,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猜你喜欢

思政防控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