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灵动生成的关键

2021-12-03江苏省无锡市西漳中学张洁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语文

□江苏省无锡市西漳中学 张洁

当下的语文课堂,稍不注意就会变成视听媒体的喧嚣、大量资料的灌输或一言堂式的独角戏。这样的现状,显然与肖培东老师在《寻找梅西式灵感》一文中提出的美好教学样态相悖。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灵动有趣?笔者读了肖培东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为师之要在于重视“教感”和“课感”,抓住课堂契机,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创新,展开充分的师生互动,灵动地生成课堂别样的精彩。

一、重视“双感”:为教学建立灵动直觉

教感是教师在备课中灵巧捕捉,找到曲径通幽、化一为万的入口,锐眼看出小处隐藏精彩的一种感觉。教感主要表现在:以细读先行,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生命化言语,面对言语现象能直接作出整体性的体会和把握,于一瞬间抓住这种现象的本质,架构出教学的流程框架。

课感是对教学现场的一种直觉感受,主要表现为:基于课堂现场生成敏锐而别出心裁的驾驭。尤其是面对课堂上那些突如其来的事件,教师所产生的不假思索的、迅速的、果断的反应。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近似自动化的心理直觉。

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双感”的修炼,逐渐建立一种灵动的直觉,其课堂教学立意就不会是那种表面的喧嚣、乏味的灌输,其课堂教学在设计之时就具有灵动的味道。

二、引生入境:为灵动营造生成环境

语文课堂可方可圆,“方”即是规矩、大纲、考点等,而“圆”即是随性的教学,随性的课堂。语文学得好的学生,不见得对书本知识有很牢固的掌握,大多还归因于对这门课的兴趣。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笔者猜测当时有很多人一边看一边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很多父母开始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情况。学习的形式本就是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堂也不应该拘泥于方方正正的教室、黑乎乎的黑板以及寥寥几十页的书本。“我思故我在”,生活处处是语文。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着本身的灵动性。笔者在教学初一年级第一课《童年的朋友》时,为了测试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也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探究热情,设置了“生字词拓展”这一环节,在原有课文的生字词基础上,联系一些生活中的易错字、形近字等进行强化辨析。这个内容是新授课前的必要环节,因为学生多年学习语文和课外阅读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跳一跳就能够到”。“生字词拓展”成为每节新课开始前的固定环节,不需要诗情画意的导入,在上课前,学生开始针对课文内的生字词进行讨论,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出题。课堂开始,就争相回答,积极学习的态势已然呈现,对于错别字的纠正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示例如下:

(1)胸脯pú,还有一个多音字,很多学生都会读错:肉脯fǔ。

(2)马鬃zōng,上学期学过和这个字字形相似的字:一髻儿白花,疙瘩鬏,时髦,两鬓......补充几个字:髭,髯,都和毛发有关。

(3)两膝xī和两栖qī。

(4)编辫子,辨别,辩论。

这就是从课堂预习中生发出来的灵感,也是在生字词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拿来用的方法,让学生在新课初始就快速投入课堂,广泛参与讨论学习,课后可能还会一起探讨中国汉字的精妙,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巧设问题:为灵动解放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变动。”这个就是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智慧。肖培东老师在执教《孔乙己》时,利用一个男生在朗读酒客们嘲笑孔乙己的场景描写,“店内外充满着快活的空气”,他把“店内外”读成“店内”。肖老师抓住了这个课堂上偶然出现的小细节错误,灵动地设置了这样一个课堂生成性问题“能不能就改成店内呢?本来就是在咸亨酒店里喝酒时发生的事儿,鲁迅为什么要写成店内外呢”,从而带领学生逐渐走入《孔乙己》的主旨,走进鲁迅的内心,看到了一个可悲的孔乙己。

课堂的灵动生成,有的来自学生随堂回答的生成性,有的来自教师的问题设计后产生的生成性,都能在课堂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带活课堂,解放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境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北京四合院》是一篇说明文,对于教师来说,说明类文体是很难上好的,基本就从说明文的知识性问题入手,梳理一下文本,剖析一下说明方法,感知一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就结束新课了。但是这样就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不了他们的语文热情。所以笔者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用一个问题设计串联全文,“如果你是北京市市长,为了应对大量涌入北京的居民的住房问题,准备拆除四合院,大量建造高层建筑,今天召集大家来开听证会,你同意拆除四合院吗?说说理由”。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大部分学生根据文本,给出的决定是不能拆,理由用文中的语句陈述,但是也有的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主要结合文章末尾的几个小节,说可以把四合院和高层建筑结合起来设计。

这节高密度的课,学生的积极性来自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问题设置。教学方法要根据课文内容的深浅进行精心设计,有时不需要讲解很多机械化的知识点,可以进行更好的情境创设。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主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好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展示自我。教师为学生打开了一条通往康庄大道的门,那么他们就愿意自己走进去深入地探究,所以课堂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之源”。

四、诗意语文:为灵动提供兴趣养分

“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是一个超越个性、超越风格的范畴,所以,诗意语文也应是一种超越风格、超越流派的教学现象。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给所有语文教师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新世界。它是借助言语的诗意,领悟,成全,造就人生、人类的诗意。它变成了一种教师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追求,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学生在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时,能在诗意语言中体会语文之美。王崧舟老师说:“语文不是学出来的,语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熏陶出来的。唯有熏染,才能进入学生记忆深处,进入学生的灵魂深处,成为其生命中的一个要素。”

五、结语

语文课堂灵动生成,一是来源教师课堂中的直觉感受,即“课感”,教师借助这种课堂感受因势利导,从而形成课堂的灵动生成;二是在备课中,教师进行文本内化,整体地体会和把握,形成独特的教学架构,从而在课堂中灵动生成。而课堂情境性的导入,课堂问题的巧设以及诗意语文的引入都能成为语文课堂灵动生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本就不是一个“静态文本”,而是一个预设和动态生成共同推进的建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灵动语文课堂”,让学生在一个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又高效的课堂中徜徉。

猜你喜欢

诗意语文课堂语文
诗意地栖居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冬日浪漫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