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以通辽市科左后旗为例

2021-12-03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经营权农村土地土地

宏 伟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闲置现象,以及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农民从事耕种的劳动力减少。然而最新颁布的《民法典》对农村土地法律进行调整,将承包的土地流转给他人,通过盘活农村土地将可利用的土地流转到最能够发挥土地效益的人手中,从而为实现土地市场化、摆脱农村土地闲置,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1 农村土地概念界定

1.1 农村土地

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我国的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是广大农民最为重要和可靠的生产资料、财产权益和生活保障。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闲置现象严重,因而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许多农户可以从事耕种的劳动力减少,从而出现农村土地闲置的现状。另外,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农村土地需要从单一的家庭承包模式转型发展多样性的产业模式。通过盘活农村土地将可利用的土地流转到最能够发挥土地效益的人手中,从而为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摆脱贫困落后,拉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1.2 农村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法律的规定,互换、转让等方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他人。《民法典》第334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未经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这就在法律上确认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所享有的流转的权利。农村土地流转是基于对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而提出的长期性政策,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关系到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其本质是让渡土地的使用价值。从总体来看,《民法典》对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是有利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重要支持。当前我国在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过程中,在土地要素活力、土地流转主体、商业资本注入、农民土地思想以及土地流转利益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开展。

笔者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对于英语歌曲的选择除了考虑以上的因素之外,还参考了以下的原则:第一,尽量推荐知名欧美歌星的代表曲目;第二,尽量交替学习不同演唱风格和类型的歌曲;第三,尽量兼顾歌曲的经典性和时代性。这样,在两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保持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欧美的流行音乐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系统的了解。在设计下面的教学曲目单的过程中,笔者试图反映上述提到的选择因素和原则。该教学曲目,笔者曾在部分班级使用过,使用时间为两个学期内每周学习一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科左后旗土地流转现状

2.1 土地流转现状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科左后旗政府积极推动农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牧区土地确权工作。当地政府依托土地“三权分置”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通过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多种模式,大力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建设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土地生产效率,解放剩余劳动力,以土地入股、劳务收入等方式。据统计,自2018年运行合作社以来,农村流转土地累计交易量超过65万亩(数据来源:通辽市人民政府网)。在土地流转的交易过程中,依托基层政府的领导下完成交易。虽然维持了交易秩序,但是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能动性。

(2)随着我国法律的完善,给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带来了巨大的保障。农民作为农村土地的经营者,同时也是土地流转中的至关重要的一方,是决定农村土地流转是否成功盘活的关键。由于我国农民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导致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进程缓慢。第一,家庭承包责任制给广大农民的生存、生活带来了温饱和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已经习惯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第二,农村土地流转尚在实践中,农民对土地流转后的生活存在疑虑,导致一些农民对土地流转保持观望,从而也将会影响土地流转的大力发展;第三,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受让的土地分布比较分散,单个家庭拥有的土地量亩数不大,假如企业的土地亩数需求量较大的话,散户不具备土地流转的条件,那么基于土地流转的需要,只能将目标锁定在拥有土地流转权的组织或者土地所有权的村集体,从而引发出主体不明确。

2.2 土地流转相关政策

(1)农村土地流转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国家为了保护农村土地,设立了一系列农村土地政策,但在日常生活中,会存在违背这些法律法规现象。例如,土地流转后更改土地用途,将种植粮食的地方,更改为商业用地;第二,农村土地流转协议不规范。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五花八门,内容也是不够完善,甚至仅凭口头协定等,将会导致土地流转后的民事纠纷。目前,还未有统一的土地流转机制,各个地方的相关政策都不尽相同。以科左后旗的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来看,只停留在农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土地流转出租,还未形成土地流转体系的商业化。

反冲质子磁谱仪基于中子与聚乙烯靶的n-p散射及反冲质子在磁场中的色散、偏转和聚焦等物理过程,其基本原理包含核反冲和磁分析2个过程。在实验室坐标系中,与中子入射方向成角度φ的反冲质子,其能量Ep和中子能量En间的关系为

3 科左后旗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

3.1 农村土地流转中面临的问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土地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的四大原则,明确了方向。一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二是稳定农户承包权,三是放活土地经营权,四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为农村土地流转,从法律上提供制度保障,有效提高了农村土地流转,从而达到闲置的土地发挥其价值、农民获得权益、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对自然水体的评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评价水体中本身存在的污染物引起的效应;另一类是评价中水、再生水回用于河道补充、景观用水、农田灌溉后,水体是否存在生物毒性.Christoph[42]针对河流中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物进行研究,以不同营养级(发光菌、藻类、水蚤、鱼)的四种急慢性试验、Ames试验及umuC实验对德国三条污染相对较轻的河流和一条相对污染严重的河流进行测试,样品的相对当量浓度均在2~50 μg/L,通过藻类72 h半数效应值最高值2 260 μg/L判断毒性最高河流地点.

(3)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矛盾有两个方面,首先矛盾来自双方的利益的分割和经营上,在双方利益的争取上农民处于弱势地位。例如:农民与企业土地流转的合作过程中,普通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的理解和利益的保护,以及后期流转后的经营和合同的履行上农民与企业二者存在利益上矛盾。而且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也会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为农民与企业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双方之间扮演着居间调节的作用,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下将可能提供妥协的操作,这种妥协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损害利益最大化。其次,矛盾来自于农民个体的利益与农村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土地流转可能会给农村集体利益带来损害。

从混交林的树种结构来分析:针叶混碳储量最大,其碳储量99976 t,占混交林碳储量的51.64%。混交林碳密度41.58 t·hm-2,低于全国混交林碳密度(48.19 t·hm-2)。针叶混碳密度43.89 t·hm-2,高于全国混交林碳密度(41.66 t·hm-2);阔叶混碳密度39.35 t·hm-2,低于全国混交林碳密度(58.47 t·hm-2);针阔混碳密度39.38 t·hm-2,低于全国混交林碳密度(44.45 t·hm-2)[3]。详见表4。

3.2 科左后旗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农村土地流转受价格影响。当前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主要表现为:土地流转价格偏低,固定不变或者土地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又或者土地的农业用途被改变后产生纠纷,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被侵犯等。又因为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所有权主体虚位,农民意识不强,农民权益保护相关制度不完善。

(1)农村土地流转受人文地质影响。科左后旗辖区内形成半农半牧的社会劳动结构。当地居民依然受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保留畜牧业的同时发展农业,然而半农半牧区乡村综合发展水平偏低,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比较落后。同时半农半牧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中,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变化幅度较大,在半农半牧区的乡村发展转型与土地利用流转协调度较低。同时半农半牧区地处农牧交错地带,耕地质量低、草场资源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因此,笔者认为半农半牧区的科左后旗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生态建设,将对退化严重的耕地和草场进行还林、还草政策进行到底,同时对优质耕地进行有效利用。通过改良土壤建设,合理轮作发展适宜当地条件的种养经济作物,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和流转入市价值。

(3)基层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支持,加强土地流转过程中对农民的权益的保护,需要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明确规定农村集体土地归嘎查一级农民集体所有,并完善相关制度。减少苏木镇政府的不当干预,强化苏木镇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指导与监管,培育旗县、苏木镇两级土地流转市场化服务环境。

4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4.1 政府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各方工作

首先加强政府监督,保护农民权益,在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当前已有的农村土地流转相关规章制度,基层苏木、镇要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打击违反土地流转政策的行为。其次,政府结合辖区实际,建构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对承包的企业进行资质的审查,对辖区居民进行指导规范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明确签订合同后的双方职责。

4.2 盘活农村土地市场

我们通过总结土地流转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更大价值的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建设农村土地服务平台。总体而言,保障农民的切实利益,脱离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农民的收益方式多样化,让农民享受到改变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带来的红利,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农民法律意识单薄,大力发展农村土地的使用率后将做好维护农民利益工作。通过提升农民对土地经营方式的积极性来提高农村土地的活力。

4.3 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利用农村土地

我国农民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对未来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有一定的忧虑。我们可以通过大力宣传给广大农民群众讲解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让更多人理解政策。在宣传方面,还是主要以解读国家政策和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并通过具体的施行浅而易懂的例子,给广大农民讲解,消除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疑虑。另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直播平台等方式进行宣传。宣传需要结合实际,总结土地流转经营的典型案例,让农民了解到土地流转的前景和面临的问题,从而达到农村土地进行有效利用,让农民的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

猜你喜欢

经营权农村土地土地
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需要备案而非登记
《民法典》时代农村土地经营权法律问题探究
基于讨价还价模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研究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土地如何突破“细碎化”?——“三农”干部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营创新
我爱这土地
浅谈城镇化中的农村土地管理问题及优化措施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办法出台
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