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引入内科学教学的初步探索
2021-12-03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屈茵萍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 黎 叶 屈茵萍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思政教育是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等的教育,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自然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中,我们对内科学教学引入课程思政进行了初步探索与总结。
一、思政工作的理念与目标
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技术,又是人文科学、仁术,医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加强学生的人文、思政以及伦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树立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会学生责任与担当,学会做人、做事。
二、善于利用教材
课程教材主要是《内科学》,参考书是《实用内科学》,教师应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不能脱离书本,但是又要高于书本。实践过程中的各种情景、病例、病人本身也是临床专业课程的“教材”之一,运用好这样的“教材”,才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更牢靠,各方面的素质才能得以有效提高。
三、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融入途径
内科学专业课内容的讲解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因为学时有限,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思政教育,如果唐突地插入思想政治内容,教学的流畅性容易被破坏,且显得太呆板和突兀。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找到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并进行有机结合,选择最恰当的切入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好的课程思政应是“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自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其是课程的一部分,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地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一)发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在课程导入方面,教师可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如大师成长道路、学科发展史、疾病的历史等。例如,在开学第一课介绍内科学课本的几位主审或主编的成长道路,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教授的个人经历、学术成就,以及在非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做出的突出贡献,引发学生的崇敬感和对学科的兴趣。
(二)发掘课程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发掘课程中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思想,如认识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思路和方法。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免疫损伤,即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炎症风暴,引起心、肝、肾等器官损伤,导致暴发性心肌炎,引出其临床表现,讲解时可比喻为“蝴蝶效应”,通过基础联系临床,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拓展,合理应用“反面教材”,剖析“流言”。例如,讲解冠心病时采取设问导入:“有流言称,多吃醋可软化血管,是否可取?”从而引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通过思考和比较,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也可以分享临床上失败的教训、警示性等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强调工作责任心和扎实基本功的重要性。
(三)激发职业使命感和自豪感
结合时事政治,以针对性问题为线索,提出当前热点问题和难点,分析解决办法。例如,讲授病毒性肺炎,联系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白衣战士主动请缨,逆行抗疫,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此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同时,目前疫情之下,控制疫情的关键在于疫苗接种,作为医学生,应对身边人积极宣传,为国家推进疫苗接种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增加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价值模块整合
一堂课应从发掘一个思政点到几个思政点,从思政点到思政线,甚至到思政面。例如,讲解心肺复苏术,以医务人员对突发心博骤停的路人出手相救的新闻视频作为课程导入,提高学生的使命感。教授过程中对各知识点进行整合、设疑,培养辩证思维,实践多人施救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最后介绍我院成立的“市民急救学校”走进企业与学校,向百姓传授心肺复苏技能,践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五)将课程思政与实践课紧密结合
内科学见习课是思政元素承载量最大、项目最多、频度最大的承载体。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会,将学生的使命感、职业的敬畏感与崇高感进一步升华,培养学生对病患的人文关怀。同时,制定一定的制度与规范,让学生对制度敬畏,自觉遵守,如环保,客观、严谨、细致的科学观,团队协作、临床诊疗的规范等。例如,讲授辅助检查时,做好检查相关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还应将当前较为热门的话题引入知识讲解中,同时为学生播放相应医生由于不良行为受处分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医生,需要具备基本的医德,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并且查体过程中还应对病人隐私进行保护。讲授诊断及鉴别诊断时,使学生认识到若没有正确的诊断,则不会有正确的治疗,从而让学生了解诊断的重要价值,并且实际教学中应引进相关的教学案例,在案例的利用下提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应使医学生明白,误诊情况的出现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会影响患者的及时治疗,严重情况下会危害到患者生命。因此,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各项检查技术详细了解,还应有辩证的思维方法,以免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等不良问题。此外,还应组织带领学生进行临床见习,深入实践感受诊断的重要性,使之更具责任感与使命感,未来做一名有责任的医生。讲授疾病预防时,除了进行常用预防疾病方法的讲解,还需要在研讨式以及启发式教学模式下,使医学生明白只有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有时甚至会起到避免疾病发生的作用。而一旦患上疾病,治疗的成本要远多于预防的成本,甚至存在一些疾病并没有较好的治疗手段,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当前环境下,慢性疾病逐渐增多,人们健康受到较大威胁,因此需要注重疾病预防。未来工作中,使其认识到接触病人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以免引起院内感染和流行病的传播,同时也能引导患者逐渐形成疾病预防习惯。
四、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教学方式需要改变,不能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照本宣科”的方法,应采用新型教学方法,让枯燥乏味的课程焕发生机,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以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将网络、课堂及实践三者紧密结合,不仅能够拓展课程内容,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充分体现育人文化
所谓育人文化,是一种氛围,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教研室的各个方面,乃至整个学院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人文医学的气息、思政之花的开放。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领头”作用,引导教师用其人格修养以及学识修为影响、带动学生,以此达到育人的目的。课程思政并不局限于课堂上,如带领学生参观层流室,告诉学生骨髓移植可以救治许多患白血病的孩子,关注患儿的家庭,提高人文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市民急救学校”、跟着教师“下乡”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增强使命感;组织学生参加“抗疫英雄”的经验介绍会,培养爱国情怀,英勇向前、不畏艰险的精神,以及对英雄的崇敬感;组织文体活动,如健步走,增强学生对于健康、运动的理解。
总之,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人文育人功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形式,将人文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课程思政并不是一纸空话,必须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以专业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上的启迪与升华。因为“医学是一门有温度的学科”,从事医学的人,自身必须得有温度,才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