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现状与思考

2021-12-03盛水兴陈玲何文峰薛勇王洋孙炜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保种基因库苏州市

盛水兴 陈玲 何文峰 薛勇 王洋 孙炜

(1,江苏省苏州市畜牧兽医站 215000;2,江苏省苏州市种羊场 215128)

畜禽遗传资源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人类经过畜牧业生产,为社会提供肉、蛋、奶等畜产品,是保证人类社会充足食物来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地方优质畜禽品种资源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在先民世代选育的基础上传承下来的宝贵品种资源,各国加大了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我国也先后出台《种畜禽管理条例》 《畜牧法》 等法律法规,加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

1 畜禽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畜禽品种资源是满足未来不可预见的重要基因库,是选育新品种的材料,也是育种的原始材料。重要性主要有:一是育种(本品种选育、纯繁)工作的物质基础;二是育种(太湖猪高产仔数导入)突破性的关键;三是新品种培育(如扬州鹅、苏太猪)的主要来源;四是开展跨行业(试验动物)科学研究等。

2 苏州畜禽品种资源

苏州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丰富,2015 年江苏省农委公告第3号《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中列出全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有30 个,其中苏州有10 个,畜禽有8 个。主要包括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枫泾猪)、鹿苑鸡、太湖鹅、湖羊、昆山麻鸭、娄门鸭等,均列入国家级、省级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5 个。另外两个是中蜂(华中中蜂)和苏菊蚕(荧光茧色判性型)。

3 苏州市畜离品种资源保护

2006 年7 月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把“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紧随“总则”作为第二章,从法律的高度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第九条明确“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个人依法发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事业。”

苏州市政府、各区县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品种保护工作,每年财政预算中列支专用经费用于开展地方品种保护。

3.1 苏州市畜禽品种资源保种单位现状

苏州市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较好,每个地方畜禽品种都有保种单位开展相关保护工作,保种单位分布在全市不同区县,有利于各市区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财政资金列支。

目前9 家地方资源保种单位,有4 家为私营单位;有4 家建设为苏州市美丽生态牧场,另外4 家受客观条件影响,没能开展苏州市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如张家港市畜禽有限公司、苏州苏太企业有限公司(江苏省猪种质资源基因库)2 家单位受周边环境制约,不能更好地提升改造;太仓市种猪场是老旧场,技术力量薄弱,当前太仓市政府已重新建设保种场,计划从私营转为国有保护。

3.2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形式

3.2.1 资源保护场

对列入国家和省级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的畜禽品种资源原则上在原产地有一个资源保种场,对重要品种如二花脸猪有一个保种场,一个基因库。全市共建有资源保种场6 个(猪、鸡、鸭、鹅、羊),存栏种畜约3300 头、种禽46400 余只。按要求确定保种基础数量、家系个数、公母比例和更新频率,纯繁、选育记录和资料按年度汇总、统计和分析。

3.2.2 品种保护区

在地方畜禽品种原产地或主产区,选择饲养量较多、自然隔离条件较好的镇,建立品种资源保护区,并禁止同类品种进入该区域和经济杂交。苏州市在吴中区东山镇建立湖羊资源保护区,由东山动物防疫站牵头开展,农户(30 家)饲养保护的方式,实施对公羊统一建档、调配和补助的保种实践,现保种群体380 头左右,家系10 个。

3.2.3 种质基因库

采取活体保种与建立基因库、胚胎库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濒危品种进行保护。苏州市建立了省级太湖猪基因库,保存太湖猪品系3 个,存样种猪1600 头。

3.3 开发利用模式

3.3.1 经济杂交

以地方品种资源为母本,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商品生产。这种形式在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大规模推行,比较适用于农户为单元的小规模生产。2000 年以后,规模化饲养不断发展,这种简单经济杂交生产形式所占比重逐步减少。苏州市生猪生产二元商品猪和外种猪与地方品种杂交的二元母猪比重占比很小,而洋三元和配套系比重占绝对优势,这对于地方猪种保护的威胁越来越大。

3.3.2 品种创新

苏州市从1970 年开始集中经费投入和科技力量,通过畜禽新品种培育的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确定畜禽新品种培育方案。先后培育了苏太猪、昆山麻鸭2 个畜禽品种[1]。

3.3.3 直接利用

将地方品种纯种直接进行商业性开发,这种形式对保种极为有利。如苏州苏太企业有限公司推出的纯种极品猪肉,苏州太湖鹅乡韵有限公司推出的太湖鹅蛋,张家港畜禽有限公司的鹿苑鸡蛋等,虽产量较少,但出售价格高,进行高端消费。

3.3.4 跨学科研究

将地方品种纯种直接开展跨行业科学研究,这种形式能更好的发挥地方品种资源利用,使其能更多地服务人类生活。如利用计划淘汰的湖羊与相关跨行业科研机构开展的孕妇营养与胎源性疾病发生的研究,充分发挥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及湖羊地方种质资源优势,更大限度地利用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为跨学科科学研究提供强力支撑。

3.4 保种工作的困难

3.4.1 经济效益弱

地方畜禽品种,尤其是地方猪种,虽然在繁殖性能、肉质等方面有突出优势,但也存在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高、遗传性疾病等明显缺陷,难以适应规模化生产需要,在产业化经营中处于竞争劣势。

3.4.2 体制弱化

苏州市在20 世纪70 年代起相继在各区县建立了国营地方畜禽品种的种畜禽场,对保护资源、经济杂交和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20 世纪末,种畜禽场进行了改制,由原来的事业性质企业经营改革为纯企业性质股份公司或私营,原有的事业性质优惠政策大大削减,企业从经济效益出发压缩种群规模。有的宝贵资源在苏州市已消亡<吴中横泾猪、吴江太湖鸡、太仓鹿河鸡(俗称芦花鸡)[1]。

3.4.3 规划滞后,投入不足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属国家所有,因此,保护经费理应由各级政府财政共同负担。苏州市仍有地方的地方品种资源场发展规划滞后,没有纳入或无地方发展规划,保种场有的是以前国营转制后的老场,设施设备陈旧。如张家港畜禽有限公司(鹿苑鸡)保种场。另外,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已近到老场周边,但因地方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认识不足,在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拓展的同时,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种场系统规划滞后,现有的地方畜禽资源保种场发展受限,提升困难。如苏州市种羊场(湖羊)这个省级湖羊保种场现场发展受环境所限。种畜禽场面临困难,保种将难以长期为继。

3.4.4 畜产品深加工不足

当前,各畜禽保种单位一般采用自产自销模式,主要以初级畜产品提供市场,因自身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销售分类不够精细,畜产品附加值不高,且市场供应量少,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与其他同类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

4 畜离品种资源保护的思考

4.1 明确地方政府职责

国家和省里根据《畜牧法》 分别公布了国家级和省级畜禽品保护名录,江苏省也出台了《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对品种资源进行规范管理。以前苏州市由国营场为主体的保种体系被打破,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全市畜禽粪污治理工作的推进,地方政府对地方畜禽资源场建设提升认识不足,规划滞后或没有发展规划,保种场自身面对设备陈旧或周边环境变化没有能力提升或选址重建。保种是社会公益事业,客观上承担的是国家责任,需要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建议各级地方政府要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好保种场规划。

4.2 创建美丽生态牧场

地方畜禽资源保护场承担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任务,是受国家、省、市地方政府法律法规保护的种畜禽生产企业。2020 年5 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苏州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发布《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2020-2022 年) (试行)》,指标“三高一美”中明确全市所规模畜禽养殖企业要完成苏州市美丽牧场创建任务。建议各级政府以此为契机,认真调研地方畜禽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现状,协同各相关部门,助力完成好地方畜禽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苏州市美丽牧场创建任务,同时,也是地方畜禽资源保护场自我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

4.3 明确保种场职责

保种场主要职责是进行地方品种保护,建议保种场不开展相关开发工作。一是保种经费是由各级政府财政资金资助,资金主要用于保种场该品种按规模进行保种的费用。二是各保种场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充足,无力承担更重的开发研究任务。三是保证保种场所相对封闭独立,阻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疫病传播,以免造成重大损失(如近年的非洲猪瘟疫情)。

4.4 保种要有开发理念

保种的价值体现在开发上,开发有利于更好的保种。苏州市保种场目前主要以保种为主,开发不足。主要因为开发需要强大的专业人员队伍,更多的资金投入,更长的开发周期、产品宣传及市场认可度。目前的保种单位尚不具备以上条件,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开发需要引入大型商业性育种公司或成立国有的地方品种资源开发中心专项进行攻关研究。

4.5 开展畜产品深加工

地方政府要支持创办或引进畜产品深加工企业,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规模化生产地方传统口碑的畜产品食品,如万三蹄、爊鹅、爊鸭、煨鸡、白切羊肉、羊羔等,给市民送上家乡的味道,使地方优质畜禽产品走向市场,创造更好的效益。

猜你喜欢

保种基因库苏州市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我国最大藜麦基因库落户山西农谷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8个基因库逾万分种子10月入库Svalbard全球种质库
8个基因库逾万分种子10月入库Svalbard全球种质库
浅谈晋南牛的保种与开发技术
夷陵黄牛的保种及杂交改良利用
中国首个国家基因库开始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