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振兴湖北省现代畜禽种业的思考

2021-12-03夏艳阳雷书彦陈沫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种业畜禽湖北省

夏艳阳 雷书彦 陈沫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经济技术研究分中心/湖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 460064)

“畜牧发展,良种为先”[1]。畜禽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提高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2-7]。湖北是农业大省,也是养殖大省,现代畜禽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全省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8]。本文在分析湖北省“十三五”畜禽种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振兴湖北畜禽种业的建议,旨在破解湖北畜禽种业“卡脖子”制约因素,促进湖北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 湖北省畜禽种业“十三五”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湖北畜禽种业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重点任务,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改革创新和科技兴种,加速推进畜禽种业转型升级,为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做出了重要贡献。

1.1 现代畜禽种业日益壮大

湖北种猪在全国占据了“种猪提供核心”的位置,现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8 家,位居全国第三。2018 年,湖北省可提供种猪254.78 万头,占全国7.43%,且种牛、种羊、种蜂资源丰富,基本能满足本省自身需求,还可辐射至全国各地。为进一步提升湖北省现代畜禽种业的持续发展,省政府加大了各项财政投资。经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实施畜禽种业提升工程19 项,总投资8549 万元,“十三五”期间,全省实施畜禽种业提升工程17 项,总投资31300 万元。

1.2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完善

截至2018 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种畜禽场320 个,其中种猪场165 个、种禽场119 个、种牛场12 个、种羊场20 个,其他种畜禽场4 个。从原种场到扩繁场梯次布局,其中国家级原种场5 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8 个,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2 个,国家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1 个,省级种公牛站1个,祖代繁育场86 个,初步形成了以原种场和资源场为核心,扩繁场为支撑、种质监测为保障、供精站(点)为补充的现代畜禽种业体系。

1.3 地方品种资源部分得到有效保护

湖北省现有省级畜禽地方品种资源29 个,涵盖了猪、牛、羊、禽、马、蜂等多个类别,其中20 多个品种建立了自己的保种场或保护区,5 个已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建设有37 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或保护区,其中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有5 个,省级保种场26 个。建立了省级地方鸡遗传资源活体基因库1 个,收集了江汉鸡、洪山鸡、景阳鸡、双莲鸡、郧阳大鸡、郧阳白羽鸡、麻城绿壳蛋鸡等7 个地方鸡品种,以及湖北红鸡、金水乌鸡等2 个培育品种。同时夷陵牛被认定为国家新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新品种。

1.4 畜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全省拥有多名院士领衔的畜禽育种科研团队,从事畜禽育种的国家或省级教学单位、农业科研机构近10 家,有近20 家种畜禽企业开展了育种工作。“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与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欣华生态畜禽开发有限公司等合作,先后培育出了国家审定的神丹1 号鹌鹑配套系及欣华2 号蛋鸡配套系等多个新品种(配套系)。自2012 年起,湖北省连续5 年共安排专项资金近2000 万元,先后支持7 个单位开展以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为育种素材的新品种(配套系)选育工作。

1.5 不断完善种畜禽管理服务体系

配套种畜禽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主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家畜遗传材料生产许可办法》,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发放。目前,全省种畜禽场在国家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的登录备案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种畜禽质量监管扎实有效,定期对种畜禽品质进行监测。每年实施种猪集中测定及现场测定5000 头以上,家禽性能测定500 只以上,种羊测定100 只以上。加强与种畜禽质量检验机构的协作,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种畜禽生产经营专项执法检查。

2 湖北省畜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湖北现代畜禽种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及省份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生猪,肉鸡等种源长期受制于人,这与湖北省畜产品生产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符,产业发展的种源基础仍不稳固。

2.1 遗传资源发掘、保护与利用不足

湖北省存在重利用、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投入不足和投入缺乏连续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效果。全国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167 个、保种区26个,而湖北仅有国家级保种场3 个、保护区1 个,所占比例较低。现有的29 个畜禽地方品种中部分没有保种场,有灭绝风险;有的保种场建设不规范,保种力度不大;有的培育品种急需提纯复壮。

2.2 畜禽种业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湖北绝大多数育种企业仍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育种耗时长、成本高、效率低,成果转化速度慢等现象仍然存在。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不够;畜禽生物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仍有待加强;畜禽品种选育遗产进展缓慢;畜禽良种赋予效率低等方面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2.3 市场化联合育种机制不健全

湖北省从事畜禽育种工作的企业较多,但通常育种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育种技术力量缺乏。科研院所拥有育种技术和实验平台与生产企业的育种实践脱节,先进的前沿技术难以在生产中发挥作用,育种实践所需的工程技术研发不足,育种效率难以提高,各单位之间由于体制机制问题难以形成合力。

2.4 种业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湖北省种业企业在总体规模、研发创新能力、整体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与国外国内畜牧业发达国家及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弱、小、散”特征较为明显,种畜禽产业开发链条不长、畜禽种业文化挖掘不够,现有品种不能满足优质、多元、特色的市场需求,缺乏影响面广、突破性自育品种和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

2.5 种业管理服务体系有待加强

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原种业管理部门拆分、整合,管理机构和队伍“瘦身”,专业人员流失,履职能力减弱,行业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种质评价体系不健全,湖北省肉羊生产性能测定还未开展,无法对种羊性能开展评价,肉牛、家禽的性能测定机构尚未建设。

3 加快推进畜禽现代种业振兴的建议

现代畜禽种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公益性[9]。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引育结合”,全力打造畜禽种业“中国芯”,加快提升湖北省畜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十四五”期间,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湖北实际情况,聚焦重点任务,强化统筹协调,为加快推进湖北省畜禽现代种业振兴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加强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夯实种业发展基础

“十四五”时期进一步突出畜禽遗产资源保护基础性、公益性战略定位,以保为先、以用促保、保用结合,构建资源保护与利用良性互动、开发与创新融合发展的新格局。(1)提升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能力。新建利川马、江汉水牛、恩施山地水牛保种场,并使这3 个濒危灭绝品种资源得到抢救性保护,使群体达到国家规定的维持状态;扩建或改造枣北黄牛、黄陂黄牛、恩施麻鸭、沔阳麻鸭等4 个保种场,使其建设规范,提升保种力度;加大对通城猪、监利猪、清平猪、阳新猪、恩施黑猪等22 个保种场的资金扶持,使其资源群体规模得到稳定,生产性能有所提升。(2)提升畜禽遗传资源种质管理水平。建立省级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平台,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搜集、分类、鉴定和基因分析、保存、使用,制定标准,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在继续提升省级地方鸡遗传资源基因库保护能力的基础上,新建省级地方猪、牛、羊品种资源基因库。(3)推进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采取政府扶持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以保护为前提,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促进保护,通过有效的保护支撑起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开发利用,形成以保为先、以用促保、保用结合的局面,使多数地方畜禽品种都有龙头企业带动发展。通城猪、监利猪、双莲鸡、郧阳白羽乌鸡、荆江鸭、麻城黑山羊、夷陵牛、华中中蜂等10 个品种资源初步实现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的产业化。

3.2 推进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聚焦市场需求和畜禽种业发展瓶颈,在关键技术研究和品种培育上加大原始创新力度,提高主要畜禽种核心种源的生产效率和自给率,掌握畜禽种业发展主动权。(1)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利用地方品种优良基因和国际畜禽种质资源,培育一批生产性能水平高、综合性状优良、重点性状突出的新品种和配套系。将常规育种、现代分子育种及繁育生物技术等相结合,开展新品种(系)培育、杂交利用和快繁技术研究,提高畜禽育种的技术水平。开展本地良种畜禽品种的选育工作,建立湖北省畜禽育种信息数据库,制定畜禽新品系培育目标和联合育种技术体系,开展相关生产性状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杂种优势预测技术研究。重点培育生猪、家禽、肉羊等新品种(配套系)5 个,提高市场占有率10%~30%。(2)持续选育提升。在现有生猪、家禽、肉牛、肉羊等畜禽品种中,扩大核心群存栏规模,采用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相结合,加强通城猪、监利猪、清平猪、阳新猪、双莲鸡、夷陵牛、麻城黑山羊、华中中蜂等优势地方品种的持续选育,进一步提升地方品种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持续的选育提高和适当引进国内外优秀种畜禽,加快引进品种本土化选育提高进程,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优势品种资源。(3)加快畜禽遗传改良进程。深入实施畜禽品种改良计划,继续开展核心育种场和扩繁基地遴选,开展良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交流评估等工作,完善系谱档案,提升原种场育种能力。重点实施生猪、家禽、肉牛遗传改良,全面推行生猪、家禽、肉牛良种登记,扩大生猪、家禽、肉牛良种补贴范围。

3.3 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强化发展支撑条件

“十四五”期间围绕畜禽种业发展的良种繁育、品种改良、育种创新基地等方面发力,在湖北省内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显著改善湖北省畜禽种业基础设施支撑条件。(1)繁育改良建设。通过良种引进、检验化验能力建设,育种设施设备引进、育种圈舍改造,全面实行场内测定,供种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改扩建通城猪、清平猪、恩施(鄂西)黑猪、麻城黑山羊、双莲鸡等26 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场和2~3 个种公猪站,新建荆门黑羽绿壳蛋鸡保种场1 个。(2)品种改良网络建设。在养猪主产区建设一批规模化、设施化和标准化的生猪人工授精中心(站)。按照每年新建7 个省级以上生猪人工授精站的规模,到2025 年新建省级以上规范化生猪人工授精站35 个。(3)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重点推进5 个国家级畜禽保种场、20个省级畜禽保种场、10 个家畜核心育种场、1 个家禽扩繁场改造升级,完善从原种选育、良种扩繁到商品种生产梯次布局、分区养殖、有机衔接的繁育体系,稳步提高畜禽供种保障能力。

3.4 培育现代畜禽种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重点针对有实力和具有发展潜力的畜禽种业企业,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不断扩大种业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其引领湖北省现代畜禽种业快速发展。(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并支持社会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领域,通过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手段,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加强品种研发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基因组选择、信息化、智能化等关键技术应用,快速成长为大型现代种业企业。将国家支持生猪等畜牧业发展的用地、环保、政策、金融等政策,优先落实到种畜禽企业,切实扶优扶强重点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种业企业建设现代化育种平台,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高标准实验室、育种研发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共同培养市场化育种人才;鼓励企业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优质种业来源;打造一批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繁育推广体系,引导企业确立国际化市场战略目标,拓展畜禽良种在国内外的市场占有份额。(3)培育优势种业品牌。以湖北省地方品种、培育品种为基础,以优势种业企业为载体,通过繁育推广、市场推介、产业开发、媒体宣传等形式,培育出一批畜禽种业名优品牌。建立种业名优名牌认证制度,对经过认定的10 个名优品牌给予奖励。

3.5 强化种业市场质量监管,维护发展良好环境

从监测监管、信息化、种业企业评价三大体系建设入手,不断健全市场监管体系队伍,不断提高监管能力水平,不断增强畜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种畜禽质量水平。(1)监测监管体系建设。制(修)订主要畜禽品种质量标准,推广种畜禽场生产技术规范,标准化制种。扩大省种羊质量监测中心的服务范围,拓展到对其他畜禽种类的质量监测,逐步建成生产场测定、省级检测机构测定与国家测定相结合的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体系,提高育种和种畜禽质量水平,强化种畜禽执法监督检查,营造健康有序的种畜禽市场秩序。湖北省将建设和完善省级种畜禽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 个、奶牛生产性能(DHI)测定中心1 个,种猪、种牛、种羊、种蜂测定中心各1 个。(2)信息化体系建设。开发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信息网络体系,搭建种畜禽网上交易平台,宣传种畜禽企业,收集种畜禽生产信息,分析和预测预报市场供求形势,指导种畜禽生产,促进湖北省畜禽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生猪、家禽、肉牛羊及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信息登记系统,建成集管理信息、遗传数据评估、畜禽良种登记三大功能于一身的信息平台,实现全省畜牧种业大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全面推进种业信息化建设。(3)完善种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全省种业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估分析种业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应变创新发展力、要素整合能力等,为政策扶持提供科学准确依据。

猜你喜欢

种业畜禽湖北省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