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山县茶园管理的机械化问题探讨

2021-12-03潘俊青

农技服务 2021年5期
关键词:霍山茶园劳动力

潘俊青

(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霍山 237200)

霍山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产茶县之一,安徽省“茶产业发展十强县”,拥有“霍山黄芽”和“霍山黄大茶”等全国知名茶叶品牌。近年,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下,霍山县通过免费提供良种茶苗、给予新建茶园补助、提供茶园管理机械、举办“霍山黄芽节”等多种举措,有效推进了茶产业发展。至2020年底,霍山县有茶园1.13万hm2,其中良种茶园超过40%,茶叶种植面积位于全县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前列,茶叶总产量8 500 t,种植端产值达7.8亿元,产品主要有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炒青绿茶、霍山红茶、瓜片及其他茶类,种茶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但随着茶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动力需求增加和农村劳动力数量下降,茶园管理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生产效率下降和人工成本提高,造成了茶叶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因此,分析制约霍山县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对促进茶园管理生产效率提高有一定的意义。

1 霍山县茶叶生产现状

1.1 茶园面积不断扩大

2010年以来,霍山县茶园面积增加了3 130余hm2,年均增长率达3.67%。今后,霍山县还将继续深入推进茶园良种化、规范化建设,良种茶园面积每年将稳定增加(近年每年达270余hm2)。

1.2 从业劳动力数量大幅下降

2020年,霍山县农村劳动力为18.87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8.6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5.95%。此外,还有一定数量未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在县内或就近从事二、三产业,农业劳动力不足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且多为老弱病残。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茶叶生产所需劳动力日趋紧张,现实是从事茶叶采摘、管理的劳动力绝大部分为中老年人或女性,基本无青壮年劳动力。

1.3 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

茶叶生产属于季节性短期用工,绝大多数从业人员不能在产业内获得长期稳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劳动者的从业积极性低。为了获得足够的劳动力,只能提高劳动报酬,如采茶用工高峰期,采茶工日报酬高于正常劳动工日报酬的50%以上,且需要安排食宿。劳动力报酬的增加造成了茶叶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

1.4 鲜叶弃采现象严重

春茶期间,霍山县以采制霍山黄芽、六安瓜片、高档黄大茶等名优茶为主,茶叶产品价格较高,茶叶采收的报酬也高,春茶做到了应采尽采。夏茶期间,霍山县以采制黄大茶、炒青绿茶为主,茶叶价格低,同时由于气温升高,劳动条件变差,6成以上的茶园不再采收鲜叶。加上秋茶基本不采,使霍山县茶园产量低、效益不高。如2020年霍山县投产茶园的平均产量只有50 kg/667m2,大量茶青被浪费。

1.5 茶园粗放管理现象较为普遍

一是部分茶农在采完春茶后全家外出,基本不对茶园进行中耕、除草、追肥等后续作业;二是多数茶园常年没有进行中耕除草作业,依赖于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杂草防除;三是少数规模经营的茶园施入基肥,大部分茶园在春茶前通过撒施方式进行追肥,肥料以化肥为主。

2 霍山县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现状

当前霍山县茶园管理机械化总体水平不高,各管理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参差不齐。

2.1 政府重视茶园机械化发展

近年来,霍山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茶叶机械化运用,统一采购茶园管理机105台、除草机55台、采茶机130台发放给茶叶生产大户使用,以此来带动茶叶机械化发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2.2 茶园耕锄及施肥机械应用

霍山县茶园的中耕、浅锄、除草和施肥等基本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可用于茶园除草松土的小型旋耕机虽约有500余台,但由于茶园条件限制,真正应用于茶园中耕除草作业上的并不多;专门用于除草、台刈的机械约800台,施肥机很少使用。

2.3 茶园灌溉机械应用

霍山县年降雨量约1 500 mm,无明显干旱季节,茶园基本不需要进行人工灌溉,无专用机械化灌溉设备投入到茶园中。

2.4 茶园病虫害防治机械应用

霍山县目前拥有植保无人机7台。植保无人机在集中成片、面积大的地方有部分企业使用,主要防治机械是小型机动喷雾器,极少部分采取手动喷雾器防治模式。

2.5 茶园修剪机械应用

目前市场上修剪机械技术成熟,价格合理,茶园修剪的机械化普及程度最高,已全面实现了茶园修剪的机械化作业。全县用于茶园修剪的单人修剪机3万多台,占茶农户数的60%以上,未购买修剪机的农户可以购买机械化修剪服务。

2.6 茶叶采收机械应用

霍山黄芽是霍山茶叶的主要品种,对鲜叶原料要求高,目前尚不能实现机械化采收。随着夏秋茶的开发利用,机械采茶技术正在逐步推广,目前已推广使用单人采茶机70台,电动采茶机1 260台。

3 制约霍山县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茶园立地条件差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区,人多地少,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优质地块历来被用作粮食生产,除了近年来发展的部分茶园地块质量较好外,绝大多数茶园均为坡地上种植,耕作层浅、砾石多、坡度大,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即使部分坡地茶园为修建水平梯后种植,但梯面宽度小,种植不规范,机械作业空间不足。

3.2 老茶园比重大

霍山县的老式茶园尚占总面积的50%以上,这些老茶园基本为地方群体品种,粮茶间作的栽培模式,不成行列,茶园覆盖率低,部分后期进行了补植,但茶株行距不一,不利于运用机械化管理。且由于群体品种的茶芽萌发整齐度不好,也影响了机械化采收的鲜叶质量。

3.3 茶园建设不规范

受地形条件限制及历史观念影响,茶园的园间道路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以人员行走为主,未留有机械行走通道。近年来,霍山县每年新辟茶园270余hm2,但建园模式仍以茶农一家一户自行发展为主,即使是在某一行政区域内选用茶树无性系良种进行连片种植,也是以茶农自行栽种,没有统一进行茶行布置、排水、灌溉、交通、田间作业道路等的建设规划,茶园基础设施条件差。

3.4 茶农的投资及茶园改造意愿薄弱

绝大多数茶农是以户为经营单位的,茶园规模小,因作业机械一次性投入较大、回收周期长、使用率低,受投资效益的影响,茶农的购买动力不足;茶园机械作业道路会占用耕地面积,降低覆盖率,影响茶叶产量,建设园间作业通道不被支持;茶叶生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茶园改造周期较长、投入较大,茶农主动进行茶园更新的积极性不高。

3.5 缺乏适宜的茶园管理机械

霍山黄芽质优价高,采摘用工量大且工日报酬高,目前市场尚没有适宜的名茶采摘机械;小型茶园管理机械生产效率低,对使用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要求较高,推广运用受到一定影响。

4 推进霍山县茶园管理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霍山县茶叶生产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均可以通过提高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予以解决。

4.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应以实现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制定茶叶发展长期规划,统筹茶园规划与建设、老茶园更新改造、集约化经营模式发展、人才引进与培养、专业服务团队培育、机械选型与推广等各个环节,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4.2 提高茶园建设标准

茶园的经济年限可长达50余年,高标准建园可以为后期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便利、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议在茶叶发展支持资金的使用条件中,把执行茶园建设标准为扶持条件之一,逐步引导企业和农户发展高标准茶园,提高茶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为推广茶园管理机械化直至实现全程机械化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让立地条件差、生产管理不便、经济效益不好的茶园逐步退出经营。

4.3 支持规模化经营

当前的农业劳动力以中老年人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将逐渐退出农业生产,劳动力数量逐年下降,茶叶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管理是茶产业的发展方向。应以鼓励和规范茶园承包经营权流动、建立主体间纠纷协调机制为重点,通过茶园流转、订单生产、联合经营、茶园入股等多种形式,推动茶叶的规模化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稳定从业人员队伍,推进茶园规范化建设,提高经营者添置茶园管理机械的积极性。

4.4 大力培养人才队伍

基层茶叶及机械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同时也存在知识老化的现象,应通过招录新人、加强培训予以解决。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对茶叶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逐步提升经营主体的素质,更新管理理念;提高从业人员机械使用、维护、保养及茶园作业水平。

4.5 组建专业服务团队

为组建茶叶专业服务队伍提供培训、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建设高水平的茶叶专业服务队伍,为茶叶经营主体有偿提供耕锄、施肥、病虫草害防治、修剪、采摘等全程机械化服务。

4.6 加强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推广

选取合适的经营主体,探索适宜霍山县情的模式,筛选合适的机型,集成农机农艺措施,支持其创建茶园管理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推进茶园管理机械化进程。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加强茶园管理机械化的培训和宣传,积极推广茶园作业机具。

猜你喜欢

霍山茶园劳动力
途白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周宁生态茶园
茶园观色
霍山石斛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怎样是一株好霍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