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大学生泛职业化就业现象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2021-12-03王莉薇
王莉薇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愈发密切,伴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职业持续分化,这就为职业需求赋予了全新内容。在职业需求愈发时代化和多元化的发展环境下,企业对于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较高要求,拥有较强综合素养及岗位迁移能力的毕业生更受企业喜爱。所以,高等教育核心目标已经不再停滞在培育学生技术和技能层面,而是向非技术和技能层面转移,即职业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培育层面。现阶段,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已然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态势,其培育应融入教育活动全过程。因为现实环境愈发复杂,近些年外语类大学生就业泛职业化现象已较为普遍,而外语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学科,理应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以此实现外语类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一、外语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时代意义
(一)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提高教育能力的现实需求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迅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对于外语类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在较大程度上促使了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现阶段,高新技术在外语专业领域的普及应用,要求外语类毕业生拥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所以着重培育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已然成为学校层面与教师队伍的重点关注内容。“工学结合”与“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于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实操水平具有更高要求,唯有教师自身综合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才能有效解决外语类大学生泛职业化就业问题,应对学生们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新挑战。
(二)职业需求的多元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职场对于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不断提升,多数企业难以招聘到契合岗位工作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所以各专业毕业生均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外语类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高等院校作为各行业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若无法实现与时俱进,转变原有人才培育理念,及时掌握外语专业就业形势动态,则会出现专业教育和行业、职业发展要求脱节的现实问题。在外语类大学生泛职业化就业的环境下,高等院校若想始终保持自身发展活力与生命力,应注重学生群体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培育其满足企业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转型所需的综合能力。而职业核心能力作为可以在不断改变的环境当中重新习得新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职业能力,是确保学校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学生综合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全球经济贸易关系产生明显改变,经济模式的日新月异也使得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进程不断加快。外语类大学生在曲折且漫长的职业生涯当中,将会面临诸多产业升级转型与企业技术进步问题,就业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这在较大程度上刺激了社会对于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外语类大学生若想在不断变化的职场环境当中经受住考验,便必须不断提升自我。职业核心能力作为贯穿外语类大学生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技能,更是随着学生个体能力的提高而持续增强。因此,外语类大学生要注重提升自我职业核心能力,明确终身学习理念,促进自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外语类大学生泛职业化就业现象成因
(一)学生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
学生心理层面问题具体可总结为四个方面,即个体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首先,个体因素。该因素主要涵盖学生个体认知方式、人格特点与价值观念等。人格特点和学生自身心理健康具有紧密关联,某一年龄层的外语类大学生的个性于大学阶段会逐渐趋于成熟,但是诸多学生个性当中仍存在消极因素,如以自我为中心、偏见、孤僻以及怯懦等。据有关研究证实,学生个体人格缺陷普遍是自身心理健康问题所影响的,而学生认知方式与价值观念亦会对其心理带来重要影响。其次,学校因素。针对外语类大学生来说,学校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衣食住行以及经济支出均需自主处理,学校教育环境、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均与中学阶段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高等教育特殊的教育手段,以及外语类专业的特殊属性,这些改变对学生独立生活及环境适应等能力提出高要求。再次,家庭因素。诚然,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环境均对学生性格与就业择业方向具有深刻影响。相对民主的家庭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活泼与开朗等积极性格的培养。而独断专行的教育模式则极易导致学生产生缺乏自信、胆怯以及孤僻等消极性格。且在此种家庭环境下,父母对于子女未来择业就业普遍具有一定想法,最终造成学生就业出现泛职业化现象。最后,社会因素。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冲突,多元思潮不断涌入外语类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当中,对其心理、思想行为与价值取向均会带来严重影响。外语类大学生作为相对敏感且活跃的知识分子,其心理发展尚未达到成熟状态,较为脆弱与敏感,极易受到社会多元因素影响。上述问题均是造成外语类大学生出现泛职业化就业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学校外语教育层面的问题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外语类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工作通常与本专业相关性较低。对此,各所高等院校积极强化就业指导教育。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组织形式和实施成效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在于个别学校对于就业指导场地的建设缺乏重视度,致使就业指导教育开展相对滞后,课程教育浮于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就业择业方向会造成影响,从而出现泛职业化就业现象。针对学校就业指导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具体包括下述几个方面:首先,就业指导教育脱离社会市场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在外语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部分校内就业指导部门教师队伍不完善,许多教师都是由政工科教师转化而来的,其专业知识和指导能力有待提升。虽然学校聘请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外语教育中,但是仍然存在个别校企合作表面化、未能深入了解学校实际情况的问题,从而造成其报告内容也是空谈。学生在参加就业指导教育之前往往激动万分,但是在参与到就业指导教育后,出现学生就业能力指导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这种情况不利于满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需求,影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全面发展,进而导致学生呈现出泛职业化就业现象。其次,就业指导缺乏完善性与系统性。在外语类大学生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中,有些学校缺乏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视,未能结合外语类大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加强学生就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系统化培养,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够理想。在外语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通常是在学生学习第3年的后半年集中开展,这种形式不利于将就业指导根本作用和优势发挥出来,影响学生对学校外语教育和相关就业知识的理解和系统化认识。最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就业指导中心建设滞后。泛职业化就业环境背景下,需要高校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出发点,做好学生培养和网络维护的工作。目前部分学校缺乏对就业指导网络化工作的建设力度,忽略对相关管理软件和系统的优化,进而出现信息更新滞后、难以为学生提供有用就业信息的问题。
(三)社会以及家庭层面的问题
学生在社会就业和发展过程中,由于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所以在人才招聘和岗位需求方面存在一个误区,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缺乏完整性、系统化的学习和技术能力。同时,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心态比较消极,缺乏学习热情和投入度,从而很难参与到就业岗位中,加上部分学生缺乏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进而也给学生的就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出现一种泛职业化就业现象。目前一些用人单位采用设立较高招聘门槛的形式引进人才,这种方式不仅会给学生的就业心态带来不利,还会影响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有效发展,从而缺乏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和学习的机会。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也使很多企业在招聘外语类人才期间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再次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使很多学生出现心态消极、自信不足、自我定位降低等问题,从而使其出现泛职业化的就业现象。目前出现泛职业化就业现象的因素,还体现在家庭层面,一方面,个别学生在成长与学习中,由于父母本身能力有限,所以难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缺乏对子女价值观、人生观的有效促进和发展。这种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目的以及能力的发展,加上许多父母对于子女的期望较高,从而严格教育和要求子女,给子女在能力发展和就业等方面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很多学生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不断融入到泛职业化的就业环境当中。
三、泛职业化就业环境下外语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一)学生要树立积极的就业态度,明确就业能力基本概念
首先,提升学生对就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概念的正确认知,充分分析就业能力内涵,明确就业能力不同于职业技能证书,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职业核心能力。在外语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学校和教师可以强化学生自我知识水平的认知能力,还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来提升综合素质。为帮助学生掌握终身的就业技能,外语类教学还要结合社会需求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到实际特点,及时优化外语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方法,让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而解决泛职业化就业环境下,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问题,让学生在良好的就业环境以及自我职业核心能力影响下,提升就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其次,学校需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建设力度,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的更新引人瞩目,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也应结合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相关要求,突出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坚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本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学校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职业能力培养环境,做好全面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建设的工作,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就业的积极态度以及自我就业能力的清晰认知。最后,外语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为让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培养要求融合,需要在泛职业化就业环境下,结合企业岗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企业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结合语言文化多元性、综合性的特点,发展学生在外语类课程学习中的语言能力,可以以学生外语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为主干,发挥相关知识课程的辅助作用,使课程教学构建完整的系统,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知识背景下,形成职业核心能力,强化学生泛职业化就业环境下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
(二)与时俱进地设置课程体系,创新外语专业课程内容
对于地区、院校而言,增设合理的课程以及优化课程教育类型结构,可以促进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性发展,让专业的设计更加严谨。泛职业化就业背景下,外语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地设计课程体系,创新外语专业课程内容。其一,课程设置中,学校和教师需要有效分解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从区域经济特点出发,准确定位外语类专业设置的目标。这样设置是因为同样的岗位在不同的地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甚至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类型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课程设置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将课程设置当作一种普遍性的工作,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有效对应和落实,这样才能避免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精力的浪费。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发展是一种综合能力,在对其分解的过程中,还要优化课程教学的知识系统和框架结构,在做好外语类专业课程教学能力培养工作外,其辅助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构建以外语类专业课程为主干的其他专业课程、选修课为辅助的课程教育体系,全面优化外语专业课程教育内容,根据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实际特点,将企业有关的工作内容、运营各项业务的方法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标准课程设置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二,在创新外语专业课程教育内容时,需要坚持灵活多变的管理观念,在分清企业改革举措以及人才岗位能力新要求后,调整与修饰课程教育内容,让外语类专业课程教学与社会岗位保持持久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岗位和职业发展的动态,进而让学生在泛职业化就业环境下,能够取得良好的就业效果。
(三)政府部门要加强主导作用,家庭要转变传统就业观
目前外语类专业教学以及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未能有效落实国家规定的资金补助和相关工作要求,加上部分学校专业发展基础薄弱、先天不足,进而使学生在泛职业化就业环境下的就业效果不理想。为解决相关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主导作用,其家庭也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意识和职业核心素养,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就业环境中,不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政府部门加强主导的过程中,可以改革现行职业能力考试制度,积极优化外语类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考试方式和制度,进而改善基础和能力薄弱学生进社会的现状,防止泛职业化就业问题的增加,做好有关学生教学的引导和组织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公费医疗、生活补助等优惠政策,为外语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提供保障,这样也能提升学校对于学生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视。政府需要做好宏观调控的工作,创新和健全就业的法规法律,进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不断解决外语类学生在泛职业化就业环境下的就业问题。家长的就业观和就业期望会对泛职业化就业环境下的学生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家长,优化自身的就业观念,以推动学生全面成长为目的,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
四、结语
泛职业化就业环境下,培养外语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态度,明确就业能力基本概念。还要与时俱进地设置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教育内容,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保障,政府部门需要做好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家庭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转变传统就业观,推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以及就业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