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口江东新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探索①——以茄苪村为例

2021-12-03符以福羊以武罗冠勇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3期
关键词:莲雾村庄融合

符以福 羊以武 罗冠勇③

(1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海口 571127;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1101)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1]。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6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80 %的土地在农村[2],决定了乡村振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成败。同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推进乡村振兴,既要找准乡村产业发展定位,又要推动乡村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既是海南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又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内在要求。海口江东新区紧紧围绕“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创新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体验区、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示范区,规划打造世界一流的零碳新城、打造彰显中国文化海南特色的靓丽名片、打造城乡一体和谐共生的中国示范、打造全球领先的生态CBD[3]。茄苪村下辖14 个自然村,其中有11 个自然村在江东新区东部生态功能区,属生态协调区,地处连接东部生态功能区和临空产业园片区的有利区位。海口江东新区发展将为茄苪村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为此,本文分析茄苪村产业发展现状,产业融合存在问题,探索“农文”、“农旅”、“农教”、“区域联动”等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对海南自由贸易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海口茄苪村产业发展现状

1.1 茄苪村概况

茄苪村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生态协调区,美兰区三江镇北部,属革命老区村庄,是“十二五”建档立卡贫困村。部分自然村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拥有6 km 红树林海岸线。土地面积673.2 hm2,下辖14 个村民小组,436 户1 604 人,主要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全村共有党员84 名,村民代表43 人。2015 年,茄苪村整村脱贫出列;2019 年,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2020 年,茄苪村迈向乡村振兴发展。2019~2020 年,茄苪村荣获海口市五星级党组织、海口市农村人居环境典型示范村、海南省卫生村、海口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集体、海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给全省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启示。

1.2 茄苪村产业基础

茄苪村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种植莲雾为主,园林苗木、火龙果、番荔枝、蜜柚、三角宁地瓜、槟榔等为辅。养殖业有畜牧和水产养殖,畜牧养殖以牛、羊为主,散养鸡、鸭、鹅为辅,水产养殖以养虾、生蚝为主,螃蟹、罗非鱼为辅。茄苪村无第二产业。茄苪村第三产业以观光休闲农业为主,包括茄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东坡湖村鹤舞九湖门户、三江革命烈士纪念碑、莲雾基地、鹿鸣莲雾家庭农场等。其中鹿鸣莲雾家庭农场占地13.33 hm2,建筑4 000余m2,拥有客房28 间,大小会议室8 间,形成“吃、住、游”为一体的休闲农旅业态。庭院经济发展滞后,民宿产业无发展。近年来,茄苪村通过“党建+集体经济”的模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包括会展旅游、主题教育、会务培训及休闲体育等,村庄知名度不断提升。

1.3 茄苪村发展优势

1.3.1 区位优势明显

茄苪村位于美兰区三江镇北部,离三江镇政府驻地7 km,离美兰机场30 min 路程。东与道学村相邻,西、北面与演丰镇接壤,南与苏寻三村毗邻。辖区内海文高速贯穿,与罗牛山互通连接,农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

1.3.2 人文历史浓厚

茄苪村在1939年按原行政区划设置为茄苪乡。民风淳朴,重教兴文,人民勤劳坚毅,知礼乐善,勇于进取,一直以来遵循着汉族海南人的风俗,在穿着、饮食、居住、行乘、岁时习俗等与海口地区大体相同。全村为汉族,语言讲海南话,语音带有文昌地区口音。在琼崖抗战中,茄苪乡抗日救亡运动中涌现出王力征、徐清洲、王统江、张世英、王琼明等英雄革命战士,为抗战斗争和解放海南作出重要的贡献,琼崖人民永远怀念他们。民俗文化历史悠久,蕴涵深厚,舞虎队、公仔戏属非物质文化遗产。

1.3.3 生态资源优越

茄苪村2016 年获得海南省三星级美丽乡村,2019 年获海口市农村人居环境典型示范村、海南省卫生村。生态资源颇具特色,拥有典型红树林生态、丰富生物多样性、特殊地质地貌、湖泊景观、大型农田景观、古树古井等生态旅游资源。下辖东坡湖村为海南省生态文明村。

1.3.4 农业资源丰富

茄苪村是海南莲雾种植的主产区之一,村内连片种植莲雾300 hm2,村集体种植莲雾66.7 hm2,还种植蜜柚、槟榔、花卉、三角宁地瓜等,散养牛羊、鸡鸭鹅等,水产养殖虾、生蚝、罗非鱼等。其中莲雾为海口市十大品牌农产品。村级集体经济主要发展水果采摘园、农文旅项目、光伏发电站项目等。

1.3.5 设施不断完善

在整村推进中,茄苪村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东坡湖生态村美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3 个自然村污水管网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实施了微实事项目,通过“村民点单、政府买单”的模式,切实解决村民最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为党群活动提供了场所,增强了乡村旅游元素。

2 茄苪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茄苪村坚持党建引领,在基础设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各方关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问题。

2.1 产业发展粗放

茄苪村海产品、鸡、鸭、鹅、莲雾、芒果、三角宁地瓜等颇具特色,但第一产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一是规模小而散,种养产业零散,畜禽以散养为主。二是科技水平低,生产专业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低。三是产品延伸不足,农产品无加工,无延伸产品。四是品牌意识不强,除了莲雾外,农产品无包装,更无品牌策划。五是销售渠道不畅,利用互联网技术销售农产品不多。六是产业人才缺乏,村庄常年外出人口超过50%,返乡创业人才吸引不多。

2.2 资源挖掘不足

一是文化资源挖掘不足。茄苪村拥有三江革命烈士纪念碑红色文化,红树林渔村农耕文化、乡村休闲排球文化,还有舞虎队、公仔戏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二是生态资源挖掘不足。村庄红树林生态优美,湖泊景观秀丽,生物多样性丰富,古树古井承载着乡愁和记忆,但尚未得到充分转化。三是民宿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各自然村在发展过程中,建设了新村,老村仍有破旧房屋,无人居住,发展民宿有较大空间。四是基础设施利用不足。茄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村委会、各自然村文化室等基础设施作为村庄有形资产,有效利用不多,导致资产闲置。

2.3 产业融合不深

一是农文融合缺乏。由于村庄种养产业粗放,无种养文化创意产品,文化资源缺乏挖掘,融合效果不明显。二是农旅融合不深。莲雾产业虽能够吸引一些游客采摘,形成“吃、住、游”业态,但旅游商品缺乏,产业粘性和延续性不强,融合效益不佳。三是产业联动不强。茄苪村有11 个自然村在江东新区东部生态功能区,属生态协调区,地处连接东部生态功能区和临空产业园片区的有利区位,周边有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芳园艺术民宿、瑶城美丽乡村等产业,还有临空产业园片区、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片区和桂林洋高校片区,但产业联动不强,未有效融入江东新区新发展,差异化融合发展不够。

3 茄苪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探索

近年来,茄苪村充分融合村庄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莲雾产业特色,打造热带休闲旅游乡村,逐步提升村庄知名度,不断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引领村民发展致富。

3.1 农文融合模式

一是讲好红色文化教育。三江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52 年由琼山县人民政府建立,位于琼文公路25 公里处南侧。1939~1942 年间,我军先后多次在此地伏击日军,赢得胜利,为了纪念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建立此碑供后人瞻仰。通过深入挖掘三江烈士纪念碑红色文化故事,创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与桂林洋高校区联动融合发展红色教育,引领全省红色教育,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看革命老区的沧桑巨变,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二是民俗文化传承创新。对民俗或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脉络等进行打造升级,加强民俗文化人才培训,丰富民俗文化活动,转化民俗文化产品,加强产业附加值。三是营造排球文化氛围。茄苪村拥有浓厚的休闲排球文化,具有超出体育范畴的地方特色文化的属性,深度地融入到村民日常生活,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众运动,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生动地还原了体育运动的娱乐本质。承办官方和民间排球赛,打造排球文化节,打造乡村排球文化品牌,融合乡村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实现排球文化振兴,促进排球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增添体育文化旅游元素,吸引排球爱好者到村庄体验排球文化,观看排球赛事,带动村庄全面发展。四是打造红树林渔村文化。将渔业、渔家乐等与出海打渔、垂钓、红树林探索等渔业文化融合发展。五是农耕文化在田间。在种养产业发展过程,展示农耕文化,体验农耕文化,促进种养与农耕文化融合发展。

3.2 农旅融合模式

一是发展莲雾旅游。融合发展莲雾园观光、生产科普、莲雾采摘、DIY 体验、莲雾形象产品、休闲娱乐等,丰富旅游元素,促进旅游消费。二是发展家庭农场。融合发展集休闲农业、旅游接待、游客服务、产品展销为一体的家庭农场,吸引游客旅游消费,形成“吃住游”休闲农旅业态。三是发展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观光旅游、水果采摘、农事体验、农业科普、劳动教育、亲子活动等一体项目,吸引游客旅游消费,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受劳动果实。让青少年了解农业知识,参与农业劳动,增强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培育农业劳动素养。四是发展生态旅游。将村庄生态资源挖掘转化,如红树林生态优美,湖泊景观秀丽,生物多样性丰富,古树古井承载着乡愁和记忆,讲述村庄生态故事,完善旅游设施,举办生态旅游活动,促进旅游消费。五是民宿旅游。吸引社会资本,结合村庄特色,突出主题,营造农耕文化,改建旧房,增添旅游元素,发展民宿旅游,提供休闲度假、活动体验、健康疗养为一体的民宿旅游。

3.3 农教融合模式

一是融合发展乡村会务培训。茄苪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鹿鸣莲雾家庭农场等场地已承接儋州、东方、海经贸学院等培训交流6 期600 人次,承办海口市村务协商现场会、美兰区“椰城纠纷”现场直播、省关工委经验交流会等会务500人次,培训内容包括乡村党建、产业发展、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和村庄美化等,加强乡村振兴交流互动,带动村庄产业发展,引领村民发展致富。二是开展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通过免费提供村庄闲置基础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吸引社会资本和人才到村庄共促乡村产业振兴,带动电商创业、文化创业、品牌策划、农产品分拣包装、生产技术研发等创业孵化基地。三是建设劳动教育基地。结合产业发展,科学合理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既能提高青少年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又能提高青少年劳动素质。四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利用政策资金扶持,建设农民学校,针对村庄产业发展,制定培训课程,提高农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推广等水平。

3.4 区域联动模式

一是联动周边旅游资源。与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芳园艺术民宿、瑶城美丽乡村等产业采取差异化融合发展。二是联动桂林高校区资源。充分利用桂林洋高校区资源优势,在职业教育、农产品供应、村校文化、村校党建、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文化创意、经营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加强联动,促进村庄乡村全面振兴。三是联动临空产业园片区资源。加强旅游推介宣传,吸引游客前来消费;谋划发展与临空产业园相适产业。四是打造江东新区后花园。吸引客户来村庄旅游、休闲、商务、度假等。五是打造海口乡村旅游最佳目的地。充分利用村庄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旅游市场趋势,丰富旅游产品,将村庄打造成海口市民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农村具有农业、生态、文化、社会等多维属性特征,决定了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需走产业融合的发展道路。乡村产业振兴需立足村庄特色资源,找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定位,主动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新发展格局,海口江东新区村庄要融入江东新区发展,充分挖掘和融合村庄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既要实现乡村农业功能,又要实现乡村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推动农业、生态、文化、社会融合发展,通过“农文”、“农旅”、“农教”、“区域联动”等产业融合模式,面向社会开放,吸引社会资本,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品牌包装设计,突出村庄特色元素,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生态保护,吸引游客前来消费,催生更多业态发展,引领村民发展致富。

猜你喜欢

莲雾村庄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我的小村庄
《融合》
村庄,你好
林边莲雾
林边莲雾
林边莲雾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