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班不合群幼儿交往的策略研究
2021-12-02刘怡琳
刘怡琳
摘要:在幼儿园里我们总会发现有个别幼儿,他们性格孤僻、内向,缺乏和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他们害怕失败挫折,对自己没有信心;他们行动缓慢跟不上集体的节拍……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交往策略,促进小班不合群幼儿建立健康自信的心理、适应幼儿园环境和集体生活,帮助他们学会一些最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
关键词:小班不合群幼儿;社会交往;策略研究
一、小班不合群幼儿行为分析
(一)小班不合群幼儿行为表现特点
根据观察不合群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不合群的行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在生活中表现为在家习惯依赖家人,在外就显得胆小、怕生,不与人交往;在幼儿园表现为行动缓慢,害羞胆怯,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说话脸红、独自游戏等;在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容易被同伴孤立,不愿多与人讲话,长时间不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情愿站在一旁观看,也不愿投身其中;在师幼互动中,他们往往反应较慢,通常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也不积极投身于教师组织的活动。
(二)小班不合群幼儿行为原因分析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人合作交往,加上他们刚离开父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体验集体生活往往会有许多不适应。还有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导致孩子孤独性格的形成。由于家庭氛围不良、与外界缺少沟通和联系、交往环境单一,缺少社会交往经验也会使幼儿在幼儿园生理和心理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发生幼儿不合群行为。甚至有部分幼儿在未进入幼儿园前,很少外出到公共场合去,不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加上本身内向,到了幼儿园就有可能产生不合群的现象。
二、针对小班不合群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幼儿园发挥教育作用
幼儿园是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让其学有典范、行有方向、做有规矩。它的教育功能是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是孩子与集体相互了解、接纳的活动场所,更加不能忽视那些不合群的幼儿的发展。
1、发现问题,家园通力合作
在大部分幼儿园都有小班幼儿不合群的问题存在,首先带班教师要做到早发现,早交流,形成统一信息、同步网络。其次,教师应根据每个不合群幼儿的具体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有效方法。同时,和家长达成一致,制定合理方案,制定跟踪档案,取得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通过定期和长期的跟踪与回访,及时调整方案以确定计划的有效性,研究适合该幼儿交往策略,使幼儿不合群的行为能得到进一步得到改善。
2、细心观察,捕捉教育价值
教师在碰到幼儿不合群的现象时,要善于观察、捕捉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有教育价值的事情,切不可视而不见,找出适合年龄特点的研究方法来改善幼儿不合群的行为,及时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合群幼儿采取措施。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小班不合群幼儿幼儿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也能得到全面发展。
3、促进交往,强化集体观念
提高幼儿对集体的认识,必须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只有把提高集体意识与幼儿愉快的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幼儿内心接受“集体”的概念,并愿意转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因此教师在生活点滴中要时刻关注,在学习上要渗透教育,帮助不合群幼儿建立集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强化集体观念意识。
4、提供机会,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对于那些胆小怕羞,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幼儿,要经常鼓励他们大胆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并尽量给他们说话和游戏的机会,增强他们的交往自信。教师要让幼儿学会自己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切实帮助幼儿分析和解决社会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做一个性格外向乐观的学前儿童。
(二)家庭提供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方方面面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合群行为,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很多孩子在成人的过度保护之下生活,脱离亲人就会表现出胆小、害怕,处于不合群的的心理状态,这对幼儿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家长必须提供良好家庭教育环境,让幼儿自主自立,共同创造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
1、适当放手,避免包办代替
首先要尊重孩子,不要过分溺爱。对于这类不合群的幼儿而言,家长必须要对他“狠下心”,在生活上避免包办代替,让幼儿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分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也是融入集体生活,进行同伴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2、正面教育,塑造良好性格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如当孩子摔跤,表现委屈时,家长既要表现出对孩子的同情和理解,更要注意保持自己稳定的情绪,给孩子暗示这没什么,一切困难都会过去,教会孩子正向而幽默地应对挫折,逐渐养成独立坚强的性格。
3、细心发现,增加兴趣体验
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作为家长应该合理的帮助、引导和启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心里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自觉自愿地去探索、去学习,并能产生惊人的毅力和勤奋,使其以专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从事这项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表现不合群的幼儿也会有他们的兴趣爱好。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感兴趣的活动,提高表现欲望,增加孩子的信心和兴趣,使孩子感觉自然和自在。
4、走出安全区,丰富社会经验
缺少社会经验是形成不合群行为表现的重要来源。因此家长从小就要培养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尤其是小班幼儿,一下子进入到“班级的小社会”需要有相同的社会经验才能与同伴之间有更多的话题和情感交流。因此增加不合群幼兒的社会认知,扩展他们的视野,对幼儿良好社会性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小班幼儿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家长们可以利用具体的活动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如通过郊游、动物园野餐等适合群体参与的活动,让幼儿增加社会交往的经验,习惯多人交往的行为模式。在活动中创造机会让幼儿在情境活动中学会交往,引导孩子掌握应对人际关系的方法,体会结交好朋友的快乐情感。多让幼儿接触需要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营造一个“自然合群”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姜勇、庞丽娟、梁玉华.《儿童发展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2]陈俊雅.《不合群幼儿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初探》[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年第7期
[3]寇丽娟.《让宝宝告别胆小》[J].幼儿教育(育儿宝典版),2010年11月(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