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1-12-02沙秀伟
沙秀伟
保护天然林工程在具体执行后,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的效益。管理和保护天然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采取多种合理化措施,以天然林生长特点为依据,进行森林环境保护,提升其环境效益。但是在目前的天然林管护工作中,仍旧存在着很多不妥之处亟待作出调整。
一、天然林管护的含义与工作现状
1、天然林管护的含义
管护天然林的具体含义,是在林业范围之内采取合适的方法与手段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与维护,通过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提升天然林防护与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进而保证天然林管护工作有序展开。对天然林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与管理,可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此外,强化天然林保护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使得相关人员可以对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有着充分的理解,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2、天然林管护的工作现状
近些年,我国在天然林管护方面投入的资金数量与日俱增,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有着成功的天然林管护案例,各地区在执行天然林管护工作时表现出较高的素养和职业精神,使得天然林防护工作质量得以快速提升。国家以及林业部门规章制度落实得到保障,效率获得增强。天然林防护工程地区差异性,在进行管护时面临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提出的管护方案也有所差异,管护期间提升管护质量,方可提升管护效果。
3、天然林工程阐述
管护天然林与经营天然林项目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便被学术界关注,我国在解放前期阶段,更是受到前苏联学术界的影响,将林业发展标志定义为机械化管护森林,之后随着管理者经营管理理念转变,在天然林管护期间再次融合人工更新和采伐两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严重忽视森林所具有的自我更新和修复能力。我国在最近这些年,投入的大量的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旨在提升管护天然林水平。管护天然林由于受到各地环境的差异性影响,管理者采取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是最终目的均是为了实现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另外,在管护天然林期间,管护体系、管护体制机制以及方法措施等都起到积极作用。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森林管护存在的问题
1、森林管护工作资金供给不足
森林管护在进一步中普遍存在着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不高以及活动经费不足等问题,造成其发展受到制约。第一,森林管护工作的投资类型大多为静态投资,按照天然林保护工程初始阶段的数据为依据设计管护活动和执行管护方案,难以与当前森林管护实际工作相匹配,更不能适应当前快速上升的物价。第二,森林管护工作人员经济收入不高,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造成团队成员稳定性不高,甚至消极怠工。第三,天然林保护区域逐年增加,但是却未按实际增加森林管护费用,相对性地降低了森林管护人员的经济收入,也降低了单位面积内的森林管护费用。
2、森林管护人员素质不高
天然林保护工作中森林管护工作人员多为林场周围的居民,受到工资和待遇的影响,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且学历水平不高。这些森林管护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性森林管护教育,掌握的专业知识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森林管护时表现出来的工作技能相对较差。在日常工作中,管护人员也将职责简单地定义为巡山,造成森林管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难以提升。在天然林管护期间经常性的出现管护人员离职等问题,各类基础设备匹配不当、福利措施不到位等造成该工作岗位人员流动性大,甚至部分管护人员仅仅是在管护天然林时承担着兼职职责,造成天然林管护人员组织结构稳定性不足。
3、签订的森林管护合同不规范
首先,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所签订的合同缺乏严谨性,并且合同的内容更是不够完善,此外,合同中的管护条例所限定的范围与实际管理范围有出入,合同也并没有编号,导致合同的制约效力不足。其次,签订合同时不够严肃,签订合同不够规范,造成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落实不恰当。最后,签订的天然林工程中森林管护合同在后期阶段没有严格执行。
4、森林管护人员具有庞大的工作量
根据当前的调查资料显示,从事森林管护的工作人员,普遍表示其工作量较大,人均防护的森林面积严重偏大,每天巡山任务艰巨。天然林面积年渐扩大,社会经济发展也逐步向前,悄然增加了森林管护人员的工作负荷,造成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执行方案落实不到位。当前我国天然林资源仍旧存在破坏现象,为了避免天然林资源破坏程度加剧,林业部门在工作职责划分时变将这些森林资源划归到管护范围内,由此导致管护森林的面积持续扩大,无形之中增加了管护人员工作压力。反之,在管护人员方面,管护资金提升力度较低,甚至几乎毫无变动,造成在管护天然林方面并没有吸引优秀的人才,科技创新力度也相对较小,造成庞大的工作量被压到原有的工作人员身上,这种劳资不平衡分配的现象,使得工作人员更是面临着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
三、森林管护问题的应对措施
1、增加森林管护资金投入
根据森林管护工作实际情况,适当性的增加资金投入,在必要的情况下要设立森林管护专项基金。林场要主动争取财政拨款,林业局也应经常性地深入实地考察,了解森林保护工程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增加财政支持力度,保障森林管护工作所需要的资金在最短时间内落实到位[2]。林场也需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吸引外部资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森林工程保护,并对所有资金公开化、透明化运作管理。
2、提升森林管护人员专业素质
森林管护人员是森林管护工作的主体,所以要注重强化森林管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人员在参与工作之前,首先要进行学习,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还需要学习森林病虫害防范知识、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森林防火知识等等,对林区的实际情况系统性的展开调查与研究,必须掌握扑救森林火灾、防止森林病虫害、保护野生动物的技能,认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际意义。各地林场要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薪资待遇,吸引高素质和年轻化的专业性人才参与森林管护工作。广招优秀人才,从多个角度提升天然林管护团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在专业团队打造期间,相关组织要妥善准备好各类相关性材料,并且对各种策划方案书写清楚,将专业文化知识做好普及。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培训工作,考察培训成果。考核的时候,要将考核结果划分成为几个不同的等级,再以划分的等级为依据,将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划分,使其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发挥自己的实力。此外,在保障工作人员角度,相关部门要主动积极的与员工签订合同,使得工作人员在承担自己职责的同时,能够有良好的保障。解决天然林保护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适当性的为管护团队引入新的人员,控制工作压力与工作量,对天然林防护工作内容进行有效勘察,以表格的形式对各项指标作出明确标注。将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也与个人奖励挂钩,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3、规范森林管护合同管理工作
各个地区的林业管理部门要以《合同法》、《国家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完成森林管护合同的制定,统一合同格式,将签订合同与管理合同作为评定森林管护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制定并出台考核制度,验收并检查森林管护工作落实质量,组织开展绩效考核,提升森林管护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度,认识在森林管护工作中,合同管理对提升管理工作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积极意义。
当前在森林管护工作中,仍旧存在着很多不足,这就需要森林管护人员以及林业部门共同分析,通过展开综合探究,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森林管护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