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智慧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梳理及启示
2021-12-02佟卓尔
佟卓尔
摘要:当今社会,中职生面临着物质“饱和”以及价值观缺失之间的落差,由于内心缺失了价值观,当下的中职生很难感受到自己生活的意义,也很难为自己人生找到价值支撑,产生了较多地悲观情绪,心理健康受到损害。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宝藏,可以为当下价值观重建提供丰富的資源,主张顺应自然不妄为的乐观思想,强调“安时处顺”。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乐观心理思想,积极进取,化忧为乐,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传统文化;乐观心理思想;中职生心理健康;
一、前言
新时代,中职生心理健康与行为方式同样跟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职生面临着物质的“饱和”以及价值观的缺失,导致产生抑郁、自卑以及悲观情绪在学生群体间的蔓延,这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在针对中职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如何开展有效的教育,如何正面引导学生生从人格、自我等方面认识自己,如何从人际关系、人生规划等方面经营自己,如何处理学习、生活和感情之间的关系上遭到了挑战。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集中在自我认识不清、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不良、理想与现实脱节、职业生涯规划不清等方面,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积极的和普适的,通过引入乐观的情绪和态度,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渗透乐观教育,为创建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提供依据。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浓重的人文精神,其中的乐观心理思想对改善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推进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深远的意义。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乐观心理思想的价值,加强对传统文化中乐观心理思想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强固学生内在精神生活根基,是社会发展和职业院校学生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思想,汲取正向的精神,摒弃随遇而安的消极元素,在学生中培育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处事方式和良好心态,克服中职院校学生中存在的悲观消极的认知和情绪,维护学生们心理健康。
二、中国道家传统文化中乐观心理思想的启示
乐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乐观心理思想在历史上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以老庄代表的道家“安时处顺”的乐观思想,促使我们形成了知足长乐的品质,道家的福祸相依、无忧之乡等思想帮助世人将人生的困境和挫折、焦虑和抑郁消解,未出乐观豁达的心态,追求精神上的自然状态,同时也具有对现实社会的关怀。这对我们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良好的启发,通过引入道家的乐观心理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摆脱当前抑郁、焦虑的心理困境,提倡自尊自爱,重拾自信,享受精神乐趣,改变当前物质生活条件富足、精神追求逐渐旁落的现状,倡导自我保护、自我保健的心理健康观。
(一)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乐观这一积极的心理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所倡导的乐观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乐观,是人的内在心理状态自然流露的外在表现,是境界提升后的心理和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是心灵超然的境地。现代意义上的乐观是指理性的认知因素与感性体验的统一体,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调节心理问题的主要手段,我们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的乐观心理思想,帮助学生获得社会所接纳所认可的合乎规范的情愫,同时又可享受精神超然,追求本真的个体情愫。在心理教学和心理咨询中,要着重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品质,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通过道家的乐观思想摆脱抑郁、摆脱焦虑、摆脱压力,培养更自信开朗,积极面对生活的学生。
培养学生“安时处顺”的品质,如同《庄子.大宗师》的“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也”,客观对待得失,不受悲观情绪的困扰,追求心灵的宁静。
(二)使用乐观积极进取的智慧化解中职生面临的心理困境
传统文化中的“忧”与“乐”的转化思想,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智慧,积极进取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其是由信心、希望、乐观、勇气等诸多正面因素构成的心态。道家“以天合天”,顺性、顺势而为,生成自身的愉悦感受,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乐观心理思想并没有类似于因果报应、赎罪式的宗教解释,而是从天地万物的自然法则来看待苦乐处境,提倡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这种思想无疑是一种无神论的、理性的或科学的立场,对大学生对待挫折具有良好的解释作用,引导大学生将心理困境视作天地万物的自然法则,勇敢面对,将现实之苦提升到逍遥之乐关键在于心灵的宁静。
三、小结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无穷智慧和宝藏,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心灵状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中职生个体心理机能的恢复,使学生在纷繁的物质生活中获得心灵的安宁,在培育中职生自尊自爱自心、平和谦虚、积极乐观的心态上,传统文化的乐观心理思想能够发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