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秀传统文化鉴赏对职业教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21-12-02牛素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在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鉴赏的意义,着重探究具体的实践路径,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浅薄见解与建议供给参考,希望对相关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传统文化;鉴赏;职业教育;人文素养;培养
引言
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深入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静心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鉴赏与品味汲取重要的精神养料,从而获得思想道德和艺术修养上的提升,下文对此展开详细论述。
一、优秀传统文化鉴赏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
(一)丰富了人文教育的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除了包含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文化内容,也与很多其他的思想精髓进行了较好的融合,此外也携带了不少的历史知识以及各地区的传统习俗。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从内容与形式上来看是十分丰富的,此时教师便可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面向学生的人文教育中,改进以往教育资源匮乏、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向学生提供更优质多元的学习素材,由此优化人文素养的教育成果。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鉴赏课程,一来增加了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和广泛性、二来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快了素质教育的落实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用以满足各产业发展的基本需要,这就导致我国职业技术类院校在落实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一定的不足,即不重视对学生素质与品格的培养。再加上生活环境的长期影响,很多中职生、高职生的品格具有一定的缺陷,这非常不利于“立德树人”计划的實行。而合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化鉴赏课程,能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的熏陶,这对于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非常有帮助。
(三)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瑰宝,它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变迁,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意义非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就目前来看,我国青少年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些消极的、充满诱惑力的思想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侵蚀了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甚至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而职业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为传播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路径,通过文化鉴赏课程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继而自觉地去学习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优秀传统文化鉴赏与人文素养教育融合的实现路径
(一)深度挖掘教材,探寻富有价值的文化内容
在落实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各学科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文化内容,将文化课教学和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我国历史和优秀文化的认识,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化内涵。如在语文学科的授课环节,语文本身就充满了人文性,因此教师要基于这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开展融合教学,以具体的课程内容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深入赏析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文素养教育的高质量落实。以《论语》的学习为例,与语文教材中其他课文不同的是,《论语》是对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语言的详细记载,而孔子对推动我国历史和文化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基于《论语》本身的价值,我国将其纳入了语文学科的教材当中,而它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论语》对加速“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一般涉及到的都是《论语》九则的讲解,期间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详细地阅读文本,也应为他们进一步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论语》九则到底向我们输送了怎样的思想和价值观,由此加深他们对“孝”、“仁”、“义”的理解。
(二)营造良好氛围,静心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职业院校推进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从构建校园文化环境、完善课程体系、定期开展文化讲座等多方面入手,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学习氛围,使他们静下心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首先,要提高硬环境建设水平,如设置校园的文化艺术作品展示橱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等等;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宿舍改造和班级改造大赛,既要凸显学生的专业特色、也要体现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教室的走廊里悬挂《论语》等具有历史积淀的优秀篇章;完善校园内外的场地和设施建设,巧妙运用荷花、池塘能代表我国一段时期内历史发展特征的文化元素。通过以上方式,使学生无时不刻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再者,应该倡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文化艺术活动中,定期组织开展主题歌唱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实践活动,此外开设书法展览、手工艺术品展览、茶艺展示、插花表演赛等艺术活动,一来为学生展现个人才华和个性提供了舞台、二来也加深了校园的文化艺术氛围,实现了对人文素养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三)开展系列课程,多方面开发学生人文素养
要想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落地生根,还需要对课程设置做出合理化的改进,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的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深度剖析《弟子规》的文化背景,详细阐述每一种思想和文化的由来;将《硬笔书法》融入到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在体育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太极拳》,并为他们解读太极拳的核心思想、功能和无上奥义。在此基础上,还应组织全校教师共同打造特色系列课程,利用好第二课堂去挖掘学生们的艺术潜能、开发他们的人文素养,由此增加教育收益。如面向计算机美术专业的学生,学校可组织相关教师开设系列艺术讲座,由不同的教师分别对绘画艺术、剪纸艺术、篆刻艺术、脸谱绘画艺术做出详细专业的讲解,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和钻研;面向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可开展“书法的演变与发展”、茶艺欣赏等文化课程,激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这对他们今后在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具有积极的作用;面向语言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可联系最近大火的《中华诗词大会》这档节目,在学校内掀起一股古诗文热的波澜,吸引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广泛的诵读,使他们主动去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循序渐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融合具有多重意义,是丰富人文教育内容、加快素质教育落实的重要手段,并且根据眼下的实践成果来看,二者的结合也让全体师生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而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要不断探究和探索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渗透路径,着力为学生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环境氛围,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质,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宏伟.优秀传统文化鉴赏对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20(20):176-177.
[2]李良玉.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路径探究[J].北方文学,2019(30):217-218.
作者简介
牛素(1965.11-)女,汉族,甘肃宁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人文素养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