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政治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索
2021-12-02苗振华段文斌
苗振华 段文斌
【摘要】政治监督是高质量推进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如何扎实有效开展政治监督工作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永恒课题。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必须深入开展政治监督,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环境,从而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向纵深发展,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政治监督;校园政治环境;全面从严治党
自2019年2月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正式提出应加强政治监督以来,政治监督成为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百家争鸣的殿堂,既要让师生接触新思想、融汇新理念、创新新理论,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履行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因此,必须在高校实行覆盖全面、针对性强、特点鲜明的政治监督,坚持不懈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把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本文依据对高校政治监督工作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梳理出高校政治监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对策。
一、加强高校政治监督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2019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深化政治巡视,强化政治监督,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紧紧围绕‘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高校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高校政治监督对党的政治建设起到的促进、保障和支撑作用,为新时代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随着我国的强势崛起以及国际交往影响力的持续扩大,高校作為文化和信息交流的中心,交流活动会日益频繁,一些教师学生甚至领导干部会接触更多外部资讯,但对国际上良莠不齐的声音缺乏辨别力和判断力,容易在思想上产生迷茫和偏差。鉴于此,在高校内加强政治监督工作是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为广大师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开展政治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自加强政治监督作为党内一项重要专项工作推行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鼓励各单位、部门开展专题调查和研究,充分掌握高校政治监督工作开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某高校部分校级领导,学校各学院、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党政一把手,部分专家学者及学生代表展开调研,发现高校政治监督工作中还存在认识不清、体制不全、甄别不清、实践不力等问题。
(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政治监督的认识存在偏差
政治监督开展得好坏是以对政治监督的正确认知为前提。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政治监督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以“高校内部政治监督是谁(主体)监督谁(对象)”一题为例,从被调查者的选项分布可以看出,很多被调查者认为政治监督仅仅是学校纪委的责任。在另一份调查问卷中,“对于政治监督的主体是谁”这一问题,只有51.4%的人能明确认为政治监督的主体是党委。在被问及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政治监督的作用时,34.3%的被调查者不能充分认识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重要作用,反映出高校教职工对政治监督方式方法的掌握存在局限性。
(二)高校政治监督的体制机制仍需完善
当前,高校政治监督工作方兴未艾,虽然很多高校作出将政治监督结合巡察监督、专项监督等具体工作一并开展的有益探索,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体制机制不健全仍是制约高校政治监督目标实现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高校纪委人数有限,既要承担日常信访举报处理工作,又要完成上级纪委和学校党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工作要求更多政治敏锐性强、专业知识多元、监督经验丰富的纪检监察干部,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纪检监察人员由于缺乏法律法规、财务审计、科研管理、工程建设等专业背景,队伍理论水平和工作手段滞后,直接影响着监督执纪的质量和效果。
另一方面,虽然很多高校二级单位党组织都配有纪委书记或纪检委员,但是还存在素质有待提高、监督虚位乏力、履职意识不强等问题。在政治监督工作中,有的高校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有的高校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不敢监督、不会监督,工作方法单一,使政治监督工作在高校不能有效深入开展。
(三)高校自身特点要求政治监督应更具针对性
高校教职工与学生工作学习主要集中在校园内,但是接触的知识、资讯以及思想理论却非常广阔,而高校服务对象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在成熟阶段的学生群体,因此,存在“熟人社会”氛围浓厚、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交织、发生问题往往社会影响较大等特征,对有效开展政治监督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看,高校教师必须讲政治,但从科学研究规律看,高校教师需要具备开放思维与“质疑”精神。在开展政治监督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区分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界限,就可能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活力。
同时,大学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但同时又喜欢接触和传播新鲜资讯,因此高校内如果出现不当政治舆情,不但会对学校声誉造成损害,更会对学生的价值判断造成不利影响。
三、加强高校政治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索
要通过政治监督提升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需要结合高校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高校政治监督所面临的问题,使政治监督切实成为管党治党的一把利剑,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环境提供坚强助力。
(一)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对政治监督工作的正确认识
首先,高校纪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等部门应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切实认识到政治监督不是远在天边,而是紧密融汇于日常工作和言行中。其次,高校党委应当将政治监督作为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通过政治监督使各项重要工作顺利推进,使校园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发展。最后,高校党委应紧密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其他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明确各部门的政治任务,高校纪委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政治监督工作。
(二)深化高校紀检监察体制改革,提升政治监督的实效性
高校应配齐配强高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增加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人数。纪检监察干部应向一专多能转变,加快熟悉高校各部门职能、掌握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各上级纪委应加强研究高校工作的特点,组织专门的技能培训。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省、区、市、县之间,可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交流,丰富高校纪检监察干部的阅历和经验。
高校还应充分发挥基层纪委书记和纪检委员的监督探头作用。一方面,必须明确基层纪委书记和纪检委员的工作职责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既要撑腰鼓劲,又能规范节制。另一方面,高校纪委应当强化对基层纪委书记和纪检委员的业务指导,使之深刻理解政治监督的内涵,掌握一般监督工作的方法技巧,使高校纪委在基层纪委书记和纪检委员的协助下更加“耳聪目明”。
(三)优化方式方法,增强政治监督的针对性
高校政治监督应当区分好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 高校政治监督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尊重高校教师追求学术自由和探求真理的要求。高校党委、纪委和各二级单位主要领导应灵活准确运用“第一种形态”,对确实存在问题的教师要早发现、早教育、早处理,督导相关教师改善工作方法,对单纯的学术问题要及时澄清正名。同时,也要努力营造健康的校园政治生态,杜绝不良思潮在校园滋生的温床,保证高校教师政治立场始终坚定。
(四)充分发扬民主,鼓励“自下而上”的监督
党内政治生活就像一座“熔炉”,“熔炉”的火越旺,党员的党性修养就越强。利用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政治生活,是推动高校政治监督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另外,基层党支部成员之间往往关系比较密切,彼此比较了解,在基层党支部内进行政治生活,讲实话讲真话的顾虑更轻,更容易坦诚交流,使高校“熟人圈”监督难的弊端转化为一种监督优势。
民主监督也是开展政治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高校应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加强民主管理,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一体推进高校政治建设和政治监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6.
[2]孙玉娟,孙浩然.新时代加强和拓展高校政治监督的路径选择[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1):6-10.
[3]王有为.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聚焦政治监督的对策与思考[J].法制博览,2020(4):217-219.
[4]陈范华.新时期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着力点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4(11):123-127.
[5]浙江大学纪委.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巡察强化政治监督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纪检监察,2019(6):42-43.
[6]苏茜,王志兵.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5-8.
[7]梁洪振,夏民.论新时期高校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作用的充分发挥[J].法制与社会,2020(1):153-154.
[8]曹佳音.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高校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路径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0,33(4):78-81.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