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表现性评价的课例分析

2021-12-02林艳芳

新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鱼戏莲叶表现性

林艳芳

从理念上看,评价具有反馈与纠正功能,可让评价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表现性评价代表了这一新的评价理念。有效实施表现性评价,关键在于设计科学合理的表现性任务。表现性任务在学科活動中体现为,通过情境体验的介入和参与,把学生描述成“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学生按照意愿和兴趣,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践和认知,建构学科知识。

一、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任务

学科知识教与学的焦点在于学生要学什么才能使教学不偏离方向,预设在学科活动中的表现性任务是否科学和合理。

表现性任务是针对学生“学什么”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学科活动中对学科知识进行的“加工、消化、吸收、内化、转化、升华”是表现性任务的运行过程。

二、运用表现性评价梳理学生口头表述层次,实现表现性任务的科学合理化

教学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我和大自然”单元“我和我的动物朋友”主题,教师可采用还原体验教学法,对学生的口头表述进行表现性评价。

导入环节,教师运用一只蜗牛创设活动情境,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在身边非常平凡、不起眼的小动物,引导学生观察与这样的动物朋友交往和相处的方法。

1. 创设情境。放学了,雨天里,小女孩焦急地等待着妈妈,心情跟天气一样糟透了。妈妈来了,小女孩和妈妈各撑着一把伞走在雨里。一只小蜗牛静悄悄地加入她们的行列,并且一路陪伴着小女孩。

2. 明确立意。通过小蜗牛与小女孩相见、相伴、相处的演绎,让学生看见小女孩在小蜗牛的陪伴中,心中忧郁的雾霾一点一点地消散了。

3. 设问。课堂上,教师提问:“这样的雨天,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发现身边的小动物吗?你会怎样对待它呢?”

学生的回答主要分成两种:第一种,选择不会发现身边的小动物。理由如:雨会弄湿衣服,雨伞遮住了,看不见;走路队时,人很多;等等。第二种,选择会发现小动物。理由如:家里学校距离近,可以慢慢走,和小动物一起玩,等等。

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学生将学科知识迁移到生活,将生活问题与学科问题、原始问题与课本问题有机统一,说明表现性任务的预设是科学合理的。

三、运用表现性评价呈现学生的价值感,疏通表现性任务的路径

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主题活动“敬老爱老过重阳”的教学中,故事《我的奶奶》文情并茂、生动诠释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立意。评价目标是:①指导学生尊重民风民俗,②体验敬老爱老的孝道活动,③了解孝敬长辈的方式和方法,④感受孝道是伦理道德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 情境。教师扮演奶奶的角色表演,介绍奶奶会睡在垃圾堆边上、捡垃圾回家、不洗手用手抓饭吃的生活行为给家人带来了诸多尴尬。

“奶奶”穿着脏衣服坐在地上,手里拿着路人喝剩下的矿泉水瓶子,靠在垃圾桶边上。学生都呆住了。教师见大家不知所措,就走到学生身边伸出手想要摸一位学生的头。突然,这个学生叫出来:“老师,你在干嘛?”“奶奶”仍然对着大家憨笑。一会儿,学生都围过来,有的要把教师拖起来,有的要把垃圾桶挪开,还有的很温柔地擦着教师的手。

教师在情境活动体验中运用表情、行为、动作等各种表现符号组成的无声表演,给学生留下非常强烈的感受。师生的情感共鸣,带动学生的情绪。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感受、态度等内在素养通过体态、动作、语言等表达出来,这是学习过程的表现。我们看到了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散发出的善良本性的光芒。

3. 设问。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奶奶身上又脏又臭,为什么大家不讨厌反而还来关心呢?学生有几种典型回答。

(1)“我不喜欢你脏脏的,你不要在坐在垃圾桶边上了。”

(2)“我平时都有牵奶奶的手,她不舒服了,我就陪着她。”

(3)“奶奶,您是生病了吗?我妈妈是医生,我叫妈妈给您治病,您身体好了,就可以回家。”

学生对敬老爱老的行为表现进行加工、消化、吸收后,在活动情境中内化理解、转化思维、升华情感,并将内心的真情表达出来。这样,表现性任务在情境体验中就不断推进。同时,对敬老爱老的理解能力从意识形态逐渐转换为意识取向。

四、表现性评价方式与表现性任务有机融合,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和精神意义

《道德与法治》的编写目的是: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反映人类文化成果,充分体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1. 立意。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第二个主题活动“花儿草儿真美丽”,文本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以情导行亲近自然,体会大自然的微妙,与大自然共生共存。

2. 情境。教师将图画书《四季转呀转》中生机盎然的动植物生活的图画展示在学生面前,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里介绍的天气和季节变化。

3. 设问。

(1)这些春天的柳树、花草,你们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

教师的表现:帮助学生想象看见垂柳轻拂、鸳鸯结伴嬉戏的画面。学生的表现:跟着教师吟诵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夏天里,池塘中,如果你们是那条小鱼,想和莲蓬交朋友。你会做什么,说什么呢?

教师的表现:穿梭在小朋友的身边,看见小鱼和莲蓬就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学生的表现:模仿教师动作,一起动作、一起说诗歌。

在这样诗情画意中的氛围中,学生在观察中触景生情,在发现中开拓思维,在活动中建构谐意境和诗情礼教的文化精神。

(3)看到这么多美丽的风景,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请大家把它们带回家介绍给爸爸和妈妈吧。

教师的表现:指导学生画出心里的好朋友。

学生的表现:有的同学画了一只鸭,他说“在老家看见了鸭子在水里游泳”;还有的同学用纸做成了风车,她说“春天的时候,妈妈喜欢把风车挂在阳台上,只要太阳出来,温暖的风就飞来了,妈妈就开心了”。

教师运用诗歌表达的表现性任务寻找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捷径,使学生达成善的品性和高贵的精神。学生的口头表述、肢体模仿体验、情感表现和绘画作品就是表现性评价最好的育人价值和精神意义。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苏少伟)

猜你喜欢

鱼戏莲叶表现性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采莲曲
接天莲叶无穷碧
读迷作品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植物占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