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2021-12-02林秋田陈锦慧
林秋田 陈锦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学生最为关键的核心素养。创新教学,合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合乎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中心,以知识为桥梁,以探究、实践为基础的教学。那么,如何让语文创新教学走向更为生机勃勃的春天呢?我们认为,要想实现创新教学,教师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在不断地完善与改进中,实现教学的优质、高效,促进学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情感策略——创新素养的调节剂
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发展。因此,调节课堂氛围,促进民主互动,创设创新情境,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现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条件。
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紧扣文中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感受桑娜和渔夫物质上的贫穷和精神上的可贵之后,教师组织了一场小小的辩论会,主题是:课文以“穷人”为题,是否恰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
生1:我认为课文以“穷人”为题,不恰当。因为老师常告诉我们,文章的题目应体现文章的主旨,而本文的主旨是赞美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助人为乐的品质。
师: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说明你是个专心听讲的好孩子。不过,我们读过的伽利略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挑战书本,挑战权威。今天,就从挑战老师开始吧!
生2:我认为课文以“穷人”为题,恰当。因为我认为,物质上如此贫穷的桑娜和渔夫还能去帮助别人,更能衬托他们精神的可贵。课文以“穷人”为题,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师:你能从表达手法的角度来分析,有深度,了不起。
生3:我在课前预习中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桑娜和渔夫是千千万万个穷人中的一员。我认为,作者更想表达的是对社会现状的控诉,所以我也认为课文以“穷人”为题是恰当的。
师:你能结合写作背景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为你点赞!
在上面案例中,教师用心引导、真诚赞美,生生密切合作、见解独特,这就是创新的表现。
【关于误区的思考】
部分教师为了落实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课堂教学无序,表扬没有指向性,学生的发言缺乏深度、缺乏意义。这样的语文课堂虽然看似热热闹闹,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序的课堂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有针对性的课堂表扬方能激活学生沉睡的思维元素和潜能。
二、拓展策略——创新素养的强化剂
语文创新教学重视拓展延伸,合理的课堂拓展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特点,紧扣学习目标,细心寻找拓展点,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这个拓展点可以是文章激情处、教学难点处、课文留白处以及词句精彩处,等等。
如在教学《伯牙鼓琴》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两句后,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这两个句子形式的相似之处,从中提取出“巍巍泰山”和“汤汤流水”这两个AABC式的四字词语。同时,在课堂上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曲,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例句补充下面句子:伯牙鼓琴,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学生兴趣高涨,表达富有新意,他们更深入地体会了俞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知己情意。这样的拓展性训练由课内走向课外,实现了表达上的创新,培养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语文课堂上的拓展可以是听说读写、课本剧表演、专题研讨、辩论采访、资料搜集、调查实践……拓展的形式丰富多彩,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如学完古诗《宿建德江》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项拓展性的课堂展示练习:请你结合自己的特长,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有的化身诗人表演故事,有的用绘画的方式展示古诗意境,有的把古诗编成娓娓动听的故事……这样的拓展教学,彰显了学生个性,创造性地呈现了学习成果,让学生趣味盎然。
【关于误区的思考】
拓展延伸虽形式丰富多彩,既能活跃课堂,又能有效地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并非多多益善。课堂拓展延伸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切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可一味拔高,偏离语文教学的正确轨道。另外,拓展延伸不能喧宾夺主,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美术课、思想政治课或其他什么课。
三、问题策略——创新素养的催化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催化剂,也是造就创新人才的根本途径。那么,如何做到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疑敢问。然而,敢问不难,但要善问却不太容易。要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就必须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加强质疑问难的技巧指导,如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问。比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是这么做的:1. 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革命烈士的故事。2. 引出课题,指导读题。3. 抓住题眼,学生质疑:“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他们为“五壮士”?然后再围绕问题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自己寻找答案。学生的思维被调动了起来,化被动为主动,创新的火花得以迸射。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文章遣词造句上发现问题、在课文留白处发现问题、在文章关键句段中发现问题、在文章主旨中发现问题……这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初读感知、深化体会,成为创新的土壤。
【关于误区的思考】
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呈螺旋上升的。低年段,要让学生想问,培养学生提问习惯,对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都给予肯定;中年段,要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提问技巧,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高年段,要让学生善问,学生所提问题的答案必须由学生经过理解、分析、推测、归纳等方能得出,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不同学段的提问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所提问题多而肤浅,缺乏意义,教师没能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滋养、催化学生的创新素养,是创新教学不可或缺的添加剂,解决了“教师如何创新教”和“学生如何创新学”的问题。另外,在创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既应继承前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又应理性反思,不断优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