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视觉下的课外阅读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12-02李百玲
李百玲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都知道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将课外阅读课程化落到实处,要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因而,很多语文教师都对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课堂上,各种阅读教学策略层出不穷,各种阅读技巧花样百出。40分钟的课,学生要对整本书进行了解、分析、概括,要提取信息、批注感受、情节梳理……整节课,学生都忙着游走在各种策略与方法的学习中。试想,课外他们还会对这本书产生阅读的兴趣吗?还会愿意按照教师要求的“回去后细细品读”吗?在笔者看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为此,笔者将在摄影技术上提倡的“全景视觉”理念应用到课外阅读课程化教学上,对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提升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快乐读书吧“1+X”,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统编教材的“快乐读书吧”,是课外阅读进课程的代表性栏目。“吧”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像“酒吧”一样的域,在“快乐读书吧”里,教师带领学生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一场又一场的阅读沙龙,聊书籍、谈想法,轻松而又快乐。那时,“快乐读书吧”便是一场丰盛的宴席。“吧”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号召:“来吧,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快乐读书吧。”当师生聚集在书的世界里,书就是海洋,那刻,教师与学生就是“海洋”里快乐的“鱼儿”,“快乐读书吧”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所以,这个栏目的设计目的就是让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捧起书,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针对这个栏目贯穿全学期的特点,笔者实施了“1+X”的课外阅读指导。
如果希望学生成为一个具备阅读能力的人,仅仅把书推荐给学生是不够的,还要从单元推荐书目中精心挑选出一本书,用课内时间组织讨论,做整本书的深耕精读,从一本引入,到实现多本书的阅读。例如,笔者首先向学生推荐的书目是《十万个为什么》。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共读完其中的一本分册后,笔者上了一节交流分享课。接着,笔者又推荐学生自由选择《十万个为什么》的不同分册阅读,读完后互换分享,再交流感受。最后,笔者推荐了一系列的科学小品、科幻小说让学生各取所需。阅读从“1”向“X”延伸,学生阅读科学书籍的种子就此埋在了心田里。
二、阅读积累个性化,让课外阅读变得有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离不开对阅读的热爱,他将这份热爱积淀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使之厚实。可见,对于学生来说,课外阅读还是需要一定的积累。
在教学实践中,筆者鼓励学生积累、摘抄,但不硬性规定,同时,引导学生创新性积累。笔者所教班级,虽然学生每天阅读的时间比较分散,但每天至少都能阅读30分钟以上。学生阅读积累的方法丰富多彩,极具个性化。有的学生喜欢按部就班,摘抄精彩片段、优美语句,并写上简短的赏析文字;有的学生喜欢朗读,会将自己喜欢的句段录制音频、视频,用语音的形式摘录积累;有的学生喜欢图文并茂,会在自己摘录的文字旁边配上各种精美的插图……笔者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实现“阅读—积累—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碎片式阅读,让课外阅读更加轻松
我们对学生在学校的课余碎片时间进行了统筹安排,常规化地进行了几项阅读管理。
1. 空中经典诵读。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前20分钟,由语文组安排教师轮流到校广播室带领全校师生诵读经典诗词。优美的配乐、经典的文字,让学生徜徉在诗词的海洋里。
2. 午间静静读。根据我校外来工子女较多、学生午间入学较早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提前到校的学生实行了阅读指导管理——班主任到教室陪读。打工家庭无法实现的“亲子共读”,由教师来帮着落实,暖心又有效。
3.和合书苑随心读。我们营造了极其浓厚的阅读环境,开放式的和合书苑、快乐读书吧、阅读室(师生、家长均可使用)都放置了师生可以随时取阅的书籍,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是师生阅读的天地。
四、提倡亲子共读,让课外阅读融合家教
统编版教材编排了“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教师应该要潜心研究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理念,尽量把亲子阅读落实到每个家庭,将课内和谐美好的“阅读味”延伸到每个家庭里,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无缝衔接。
有效率的亲子共读一般要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共读的形式以大声读和默读为主。家长与孩子同看一本书也行,各看各的书也行,但必须要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在安静的环境里,彼此互相陪伴,共读、思考、交流,这不仅仅是美好的课外阅读模式,还是良好家风的培养。想要实施好亲子共读,就要对家长进行一些指导。为此,召开一场有主题、有目标的家长会是必要的。借助家长会,我们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拟订一份读书计划,并按计划一起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留下一些共读的痕迹。如一起在书中做批注或拍下共读的照片,让温馨而又有意义的亲子共读画面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除此之外,我们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读书信息卡”。“读书信息卡”包括书名、作者、页数、阅读时间、读书心得等。同时,我们还利用微信建立亲子阅读群,让家长在群里展示亲子共读成果。有的家庭将亲子共读照片制作成音乐相册在群里播放,有的家庭展示了他们在博客里留下的阅读心得,有的家庭把阅读批注做得极其详细,有的家庭还制作了阅读海报……多维度的线上展示开拓了阅读视野,夯实了亲子共读的理念,把共读推向落实课外阅读的高潮。笔者欣喜地发现:因为亲子共读,父母与孩子有了更多相处的空间;因为亲子共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质与量都得到了提高;因为亲子共读,家庭教育氛围似乎也在弥漫的书香中越变越温馨。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要把课外阅读课程化变成课外阅读应试化、课外阅读表演化。笔者始终认为,课外阅读应该像呼吸一样,在学生的身边无处不在;教师要像高超的摄影师那样,捕捉有利于学生的“全景视觉”,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与书、与环境融为一体,让读书成为学生最幸福的事。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泉州开发区校区)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