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路径,促进语文深度学习有效达成
2021-12-02钱桑桑
钱桑桑
深度学习是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整合学习内容,批判性地建构新知,且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模式。它指向核心素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呢?
一、以整合联系的方式建构学习内容
实现语文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践行单元整体的结构化教学,使学生在求同、比异、联结、整合等一系列语言实践中建构知识,提升阅读方法、阅读思维、阅读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核心目标的精准定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需要聚焦单元主题规定的学习任务,精准地定位核心训练点,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一系列建构与运用中提升。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但不可能每课都全方位地进行人物描写训练,而应减少教学枝节,凸显训练重点,以核心问题进行有效驱动,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不同的训练点:《摔跤》——精彩动作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外貌特征描写;《两茎灯草》——典型事件描写;《刷子李》——细节与侧面描写。
2. 单元要素的有序推进。每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环环相扣、互相关联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瞻前顾后”,才能找到学生能力发展的适切点。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用“列小标题”这一策略来引导学生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当然,这一策略在每节课中的运用要呈现一个梯度:《小英雄雨来》可引导学生根据课后习题范例来概括小标题,体现的是“读中领悟”的策略;《我们家的男子汉》可引导学生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如运用文中的词句、引用人物的语言、抓住人物的特点等来列小标题,体现 “改中拓展”的方法,意在引导学生变换思路,感受策略的多样性,促进深度思考和能力的提升;《芦花鞋》则可以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每一部分加小标题,体现“创中提升”的学习高度,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概括能力、迁移运用能力。
二、以“学为中心”的理念组织学习过程
纵观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现状,我们研究得最多的还是“教什么”“如何教”,对学生的“学”不够重视。这样的课堂,学生只是在教师设定的教学环节中被动地接受知識,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以“学为中心”来开展课堂教学。
1. 强化感知体验的过程。“学为中心”的课堂必须以学生的“学”为基点,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通过亲身活动体验主动形成认知。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时,一教师是这样处理多音字“夹”的教学的:(1)作猜测。让学生猜一猜“夹”在课文中的两个地方(①“顾客夹起面料就要走”②“把我那棉袄里的棉花拽掉,改成夹袄”)分别读什么。既然是猜,学生没有心理负担,纷纷大胆猜测。(2)说依据。在学生猜测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追问: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有的根据课文内容来推测,有的凭着以往的阅读经验来推测,他们在同伴分享中感知、理解。
2. 构建深度参与的课堂。深度学习强调教学活动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确定一个适宜的合作任务,找到完成任务的关键,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合作探究。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文时,是这样引导学生去感受刷子李的“奇”的。
学习活动一:提供学习支架,自主研学人物形象
1. 你可以选择“刷子李”部分进行合作学习。
(1)横线画出描写“刷子李”的语句。
(2)提炼关键词句:刷浆必穿一身黑。
(3)做出评价:穿着奇。
2. 你也可以选择“曹小三”部分进行合作学习。
(1)波浪线画出描写曹小三的语句。
(2)根据文本内容,推想曹小三的心理活动。
学习活动二:小组合作研学人物
四人小组从两个人物中选择其一开展合作学习,完成图表填写。
三、以高阶思维的角度引领学习深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语文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努力构建深度思考的课堂,让学生以高阶思维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1. 同中求异,培养分析思维能力。“比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阅读分析方法,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对比发现中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发现文本特点,感悟表达,进而获得更深层次的阅读感受。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学完这一单元中的《白鹅》,可以读读“阅读链接”《白公鹅》,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先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再体会两篇文章描写的相似之处。运用比较阅读,学生能更深入地发现作家是如何写出动物的特点和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
2. 质疑问难,培养评判思维能力。“疑”是探求新知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支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质疑、解疑,鼓励学生转换思维方式。如在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着重通过“武松打虎”这一场面描写来体现武松的胆识与勇猛,那么,“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武松看榜文时的心理活动”“武松喝酒”这些可以不写吗?写了又有什么作用?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为了凸显武松的形象、性格所作的多方位的刻画与铺垫,更能感受到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多面的、立体的。
3. 创新学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效应,它是学生在分析、理解、应用等基础上的思维能力的体现,教师要着力从发散思维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来驱动学生去阅读:(1)为鲁滨逊制作个人简历。(2)根据鲁滨逊荒岛上的生活细节,盘点他在荒岛上的生存技能。(3)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鲁滨逊制陶的流程。(4)“星期五”的出现为鲁滨逊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5)请分别为三个部分中的鲁滨逊设计微信名字、微信头像和个性签名。通过阅读任务单,以学生喜欢的方式驱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阅读也会更广、更有深度。
四、以迁移运用的能力检验学习成效
教师在课堂上应找准训练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实践和书面语言实践。
如学完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天窗》一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言实践表达训练:你会从小燕子的“叽叽”声中想到 ?摇?摇?摇,你会从青蛙“呱呱”的一唱一和中想到_____, 你会从蝉的鸣叫声中想到_____。又如,学完统编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后,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些内容为乡村景致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再任选一幅图,让学生仿照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活动设计,就将言语活动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运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县黄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