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陵之路 寻访王朝的荣耀与归宿
2021-12-02张新颖
张新颖
俗话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以及中国古代长期的政治中心,陕西有着数量巨大的帝王陵墓,占全国现存帝王陵的近一半。除了中华民族公認的始祖轩辕黄帝陵外,经田野调查能基本确定的有44座帝王陵。此外,还有虽未确定墓冢,但多方面考察确认葬在陕西的有30多位帝王。从陕西历代帝陵的分布看,绝大多数位于关中地区,在关中又主要分布在渭河以北的高原上。这些帝陵中,只有少数正式开放成为旅游景点,其他则需要人们按图索骥,自己去寻找和发现,有的甚至要徒步才能抵达。为此,陕西省从2014年开始着手打造“帝陵之路”——利用公路将陈列在关中大地的汉唐帝陵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独特的帝陵旅游线路。也许你还没有机会实地踏上帝陵之路,就让我们先展开一场纸面上的帝陵之旅吧!
从黄帝陵到秦始皇陵
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我们的帝陵之旅都应该始自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青山绿水环抱之中,参天古柏簇拥之间,正是有着“天下第一陵”之称的黄帝陵。这里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远古称作蟜山,黄帝时代称作“轩辕之丘”或“轩辕之台”,黄帝因此而得名“轩辕”。黄帝死后,人们便在桥山起冢为陵,始称“桥陵”。黄帝陵前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的“轩辕柏”,距今已有5000余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黄帝陵堪称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同享的精神圣地。几千年来,历代帝王和名人在这里延续着祭祀黄帝的活动。直到现在,每逢清明节,海内外万余名中华儿女齐聚桥山,缅怀始祖、四海同钦,举行公祭轩辕黄帝典礼。1961年3月,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2006年,清明黄帝陵祭典活动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北向南穿越关中大地,来到位于西安市东部的骊山北麓,这里坐落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寝。秦始皇陵始建于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秦帝都咸阳城的皇城和宫城。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从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就包括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坑。迄今发掘的三个俑坑数千件兵马俑,千人千面,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达到了泥塑艺术的顶峰。被誉为“青铜之冠”的两乘铜车马是中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形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的古代车马,其极端复杂的制作工艺和精准的写实主义造型,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成就,代表着中华文明在2000余年前所达到的高度。
五陵塬上 汉家陵阙
西汉自汉高祖刘邦称帝到王莽篡汉,共历十一帝214年。西汉十一陵除汉文帝霸陵和汉宣帝杜陵位于渭河南岸,其余九座均分布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西起咸阳兴平市,东到咸阳高陵县,北面远依九嵕山,南面遥屏终南山,这片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13千米的地带,自西向东依次为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成帝延陵、汉平帝康陵、汉元帝渭陵、汉哀帝义陵、汉惠帝安陵、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
由于西汉早中期有在帝王陵周围设置陵邑的制度,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陵都在此设邑建县,因此这里也被合称为“五陵塬”。设邑建县以后,官宦、富豪以及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纷纷从各地迁来此地定居,如太史公司马迁就是同父亲一道从故乡韩城龙门迁到茂陵邑的,故古诗中有“五陵年少争缠头”“五陵裘马自轻肥”的记述。五陵塬上,陵墓平地凿穴起冢,封土为陵,加上大大小小的陪葬墓和其他古墓葬群,总数多达800余座,沿郑国渠走向一字排开,高大雄伟,气势壮观,被誉为东方“帝王谷”和“金字塔群”。
位于五陵塬最西侧的汉武帝茂陵,是西汉诸陵中规模最大、营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本体最高大的一座陵墓。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经济繁荣、财力强盛,所以随葬品很多,地宫内充满了大量稀世珍宝。茂陵形制是汉兴厚葬的典型代表,茂陵的梓宫内不仅有五棺二椁,还有黄肠题凑。茂陵陪葬墓与其他汉陵的陪葬墓相比,奇异之处在于有“象征”的说法和意义。例如,霍去病墓“其冢象祁连山”,以表彰他的不朽功勋;卫青墓“为冢象庐山(阴山)”,代表他七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的汗马功劳。
茂陵还首开我国陵前石雕先河。霍去病墓墓前及墓四周共发现有16件大型石雕,有石虎、石象、石牛、石猪、石鱼以及人兽相搏等多种造型,雕刻手法朴实浑厚,艺术风格恢弘大气。尤其是马踏匈奴石雕,更是霍去病征战匈奴的形象写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作为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艺术价值的石雕群,茂陵石雕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些石雕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走进茂陵博物馆,就能一窥这些“国之瑰宝”的全貌。
离开茂陵,一路向东走,经过汉昭帝平陵、汉成帝延陵、汉平帝康陵,并路过大大小小上百座陪葬墓,就来到了汉元帝渭陵。渭陵是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刘奭的陵寝,最为著名的是其东北500米左右的陪葬墓群,排列有序,东西四行,每行七座,被称为“二十八星宿墓”,这是中国古代对天文星系的认识在地面上的反映。此外,渭陵还出土了玉辟邪,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辟邪。
站在渭陵向北看是历代祖先祭祀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周陵,东侧是汉哀帝义陵和秦代都城秦咸阳城遗址。汉高祖长陵和汉惠帝安陵就位于秦咸阳城遗址的北面。长陵西侧一座“覆斗型”封土堆,高32.8米,边长135~153米,看上去像一只倒扣着的“大斗”,它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东侧的封土堆则是吕后陵,简称“帝陵”和“后陵”。汉代帝陵大多是“同茔异穴”合葬陵园,即皇帝和皇后葬在同一个陵园不同的陵墓内。附近还有周勃、萧何、曹参、周亚夫、戚夫人等陪葬墓。长陵陪葬墓中现仍保留封土堆的有63个,均在长陵以东。
长陵西侧三四千米就是汉高祖之子汉惠帝刘盈的安陵和赵王如意墓。长陵和安陵分别取“长安”两个字命名。安陵比长陵稍小一些,也有帝陵、后陵和陵邑。安陵邑也是汉代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的故里。
沿着五陵路继续往东走,就来到了五陵塬上的最后一座汉陵——汉景帝阳陵。帝陵坐西面东,经考古勘探为四墓道的“亚”字形大墓,陵园平面为正方形,四边有夯土围墙,中部均有“三出”阙门。在帝陵陵园四门以内,封土以外分布从葬坑86座,坑内埋藏有大量各式陶俑、生活用具及兵器、车马、印章、封泥等。目前已发掘部分从葬坑,并在上面建成一座半地下式的博物馆,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帝王陵冰山一角的恢弘。
渭河南岸还有两座西汉帝陵,一座是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的霸陵,它是汉文帝刘恒和孝文窦皇后的合葬陵寝,是西汉十一陵中唯一一座依山为陵的陵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对六朝及唐代依山为陵的建制影响极大。另一座是位于西安市三兆村南的杜陵,它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杜陵周边现已建成杜陵国家遗址公园,将绿化植被保护与遗址本体展示保护较好的结合,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关中唐十八陵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创造了高度繁荣的物质、精神财富,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尤其是皇家建筑,无论是宫殿还是陵寝,其规模与气派,均堪与汉代相媲美。唐代二十个皇帝(包含武周女皇武则天为二十一个皇帝),在关中地区留下十八座帝陵,统称为唐十八陵,也称“关中十八陵”。十八座唐陵分布在渭河以北第二层台地上,东西绵延140余千米,北靠北山山脉各山峰的南麓。唐代帝陵依山为陵,气势雄伟,呈扇形环绕在古长安周围,和长安城以及宫殿群一起构成全国等级最高、密度最大的唐代文物、文化遗址景区。
十八座唐陵的构建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封土为陵”,即平地起陵,上筑封土。献陵、庄陵、端陵、靖陵都属此类。第二种是“依山为陵”,即利用山峰的自然形式在山峰的南面开凿墓室。昭陵、乾陵、定陵、桥陵、泰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景陵、光陵、章陵、贞陵、简陵则属此种类型。“依山为陵”一方面是为了显示雄伟气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盗。
唐十八陵留下了大量石刻造像,包括石虎、石狮、犀牛、蕃像等十余种。原有石刻(不包括陪葬墓)共1000余件,如今包括残件在内仅存不足500件。帝陵石刻的艺术变化是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大唐帝国的兴衰。唐十八陵石雕堪称一部艺术版本的《资治通鉴》。
位于唐十八陵最西侧的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的合葬陵,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考古勘探表明,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南神道石刻保存基本完整,石刻艺术造型力求展现富贵气象和宏伟气势。从南向北依次为华表1对、翼马1对、鸵鸟1对、仗马5对、石人10对。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61尊。
乾陵东侧依次为靖陵、建陵和昭陵。靖陵是唐僖宗李儇的陵墓,是西安唐十八陵中年代最晚的一座,也是唐代帝王陵墓中最后一座以“封土为陵”形制建造的陵墓。建陵是唐肃宗李亨、章敬皇后吴氏、韦妃合葬的陵墓,为现存唐十八陵中保存陵饰石刻最多、最完整、雕凿最细腻的一座唐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九嵕山的主峰上。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千米,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从唐代开始,历代帝王都委派官员代表朝廷祭祀昭陵。因此,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当中,只有昭陵在其后形成了“祭坛”。祭坛东西两庑房内置有六匹石刻骏马浮雕像,分别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即著名的“昭陵六骏”。其中飒露紫、拳毛騧二骏,于1914年被盗运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现存于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昭陵东侧的唐宣宗贞陵和唐德宗崇陵都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其陵前石刻都已经破损残缺。再往东行,庄陵、端陵、献陵均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境内,与靖陵一样都是封土为陵,呈覆斗型。献陵是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陵寝,陵园周围有67座皇亲重臣陪葬墓,宛如众星棒月,将献陵衬托得十分壮观。献陵石刻具有浓郁的初唐艺术风格,整个石刻品类极简,但雕刻艺术价值很高,风格浑厚质朴、健壮粗犷、豁达昂扬。
沿着献陵继续往东北方向走到山脚下,是五座位于咸阳市富平县的帝陵,分别为简陵、元陵、章陵、定陵和丰陵。元陵是唐代宗李豫的陵墓。由于天灾人祸连年不断,唐朝社会经济陷入内外交困之中,元陵陵寝建制已大不如先帝,反映了唐自“安史之乱”以后政治、经济每况愈下;唐文宗李昂的章陵和中宗李显的定陵,历代屡经焚毁和盗掘;丰陵是唐顺宗李诵与庄宪皇后的合葬陵。李诵是唐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之一,丰陵的规模也较小。
沿汉唐帝陵旅游路向东来到蒲城县,远远就能看到桥陵。桥陵,又名桥冢,是唐睿宗李旦之墓。桥陵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艺术是唐代繁盛时期的代表,与乾陵并称为唐代陵墓石刻艺术之最。桥陵陵墓建制高大宏伟,南门的三出阙遗址,代表了唐王朝等级最高的建筑形制,虽然有些建筑只残存基础部分,但仍展示出盛唐高超的建筑技艺。历经千年风蚀雨剥,桥陵所保留的石华表、石鸵鸟、石马、石人、石独角兽、石狮等50余尊巨大石刻依然形态清晰、生动自然,有“桥陵石刻甲天下”之美称。
桥陵东侧是景陵和光陵。景陵形制与丰陵相同,石刻气势雄伟,雕刻精美,生动逼真,代表了我国古代造型艺术隆盛时期的风格,也反映了唐代“元和中兴”的盛况。
继续向东就到了唐十八陵最东端的泰陵。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献皇后杨氏合葬墓,陵区还附葬宦官高力士陪葬墓。泰陵建制仿唐长安城,规模也较为宏大,虽经千年风雨,现在神道两侧34对石刻基本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唐陵墓石刻的代表。
如果说帝王陵是一部皇皇巨著,我们这里所叙说的只是一小段引言;如果说帝王陵是一座累累宝藏,我们这里所窥见的只是几枚珠玉罢了。这些帝王陵博大精深、光耀千秋的文化内涵,值得你去更加深入地发现和体会。2019年5月,汉唐帝陵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预备名单》,我们希望它们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遗产和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