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流言榜
2021-12-02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支持。
吃牛、羊肉会得炭疽病
流言:炭疽病很危险,主要流行于牛、羊等食草动物中,这些动物的肉还是别吃了。
真相:牛、羊等动物对炭疽芽胞杆菌易感,感染后常在短时间内发病死亡,因此病死牛、羊的肉以及来源不明的肉不能食用。但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牛、羊肉都是经过检疫的,只要在烹饪时煮熟、煮透,就可以放心食用。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传染病,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很少见,人类常常通过接触患病动物的肉类、皮毛或患病动物的排出物、被排出物污染的物品而感染。但接触健康的牛、羊等动物及其肉类制品,不会导致炭疽感染。
此外,炭疽作为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是可以治疗的,青霉素是治疗的首选药物。在大多数情况下,炭疽芽胞杆菌对青霉素没有抗药性。不过,炭疽病发展到晚期,特别是出现全身出血症状的时候,确实很难救治。因此,治疗炭疽病人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手机充满电,可延长电池寿命
流言:手机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国标要求为“不低于300次”,所以最好每次都充满,且充满后要用光,否则充放电次数很快就达到300次,让电池变得不耐用。
真相:延长手机电池寿命,并不是充、放电越完全越好,总让手机处于低电量或者满电量,反而有可能损伤电池,导致其容量减少。最佳的使用方式是:浅充浅放,缺电就充,充完就拔。
锂电池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工作,因此,电池正负极能够容纳的锂离子数量与其容量直接相关。当对电池进行深度充放电时,其正负极材料的结构可能会遭到破坏,能够容纳锂离子的空间变少,导致电池寿命降低。
我们通常用“循环寿命”来评价电池寿命,即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深度充放电,其容量能够保持在80%以上的充放电循环次数。所以国标GB/ T18287对手机中锂电池循环寿命的要求为“不低于300次”,并不代表我们的手机电池在充放电300次后变得不耐用。
首先,在循环寿命的测量中,电池容量的衰减是个渐变过程,并不是断崖式或台阶式的;其次,对锂离子电池进行的是“深度充放电”,而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有对电池的保护机制,在充满后会自动断电,在电量不足时会自动关机,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深度充、放电,因此手机电池的实际寿命通常高于300次。
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电池管理系统,平时就要有意识地避免低电量或者满电量。此外,长期不使用手机时,保持其有一半电量,也能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买死大闸蟹吃更划算
流言:活的大闸蟹很贵,买死螃蟹吃更划算。只要在大闸蟹死后迅速吃掉,就不会有事。
真相:大闸蟹(河蟹)是我国特有的淡水产品,其体内游离氨基酸和含氮化合物含量较高,肉质比较松,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大闸蟹都生长在淤泥中,其生存环境适合微生物生长,这就导致鲜活大闸蟹体内和体外的菌落总基数较高。
大闸蟹死后数小时,身体里的有毒物质可能已达到使人中毒的水平。在死亡后的大闸蟹体内,组胺的增长速度很快,即使经过高温加热也无法去除,这也是食用死亡大闸蟹会发生中毒的主要原因。有人曾做过实验:死亡的大闸蟹在室温下放置3小时,体内的组胺含量就从3毫克每100克增长到了6毫克每100克……误食患者可能会发生组胺中毒的情况,部分病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情况,重症患者甚至会出现休克、早搏等症状。
所以,如果发现买回来的大闸蟹已死,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别吃了,除非是发现的时候刚死,然后立刻烹调。在蒸食螃蟹的时候,最好保证在100℃以上的高温下持续蒸煮二三十分钟,这样方可彻底杀灭其体内的各种微生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大闸蟹的死亡时间,所以还是不吃死蟹为好。
“听书”只是被动接收信息
流言:看书是主动学习,听书则是被动接收信息。
真相:视觉和听觉在大脑中同样以电信号的形式编码,同样需要进行深度加工。大脑并不会区分文字和语言谁“主动”,谁“被动”。
文字以光波的形式被人眼接收,再向大脑传递神经信号,最后到达大脑皮层负责处理文字的区域进行分析和理解。声音信号由耳朵采集,到大脑后形成编码,和视觉信号处理的过程差不多——大脑对这两种信息都需要进行贮存、识别、记忆和理解。
事实上,听书的过程非但不“被动”,反而比阅读多出了一道工序——声音的符号化。汉字是表音兼表意的文字,當我们听到某个陌生词汇时,第一反应往往是去想字体构成,然后再从大脑中提取与之相关的图像。如果需要记住这个词,我们会努力记忆这些字,而不是声音本身。因此,听书对大脑的要求其实更高,也更有利于培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核技术灭蚊有辐射,不安全
流言:科学家将核技术应用在了灭蚊上,不仅有点小题大做,而且不安全,可能造成辐射。
真相:核辐照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已比较普遍,被证明是安全无残留的。比如在食品保鲜领域,辐照灭菌已被广泛应用,不少食品包装上都印有“采用辐照杀菌技术”字样。
蚊子最让人头疼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们强大的繁殖能力,核辐照技术灭蚊就是瞄准这一点,给雄蚊做“绝育手术”:科学家在实验室使用射线辐照破坏雄蚊的生育能力,这些不育雄蚊被释放到野外后与野生雌蚊交配,但不能正常孕育后代。采用这种方法灭蚊,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忽略不计,并且不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实际上,由核技术衍变出的“昆虫辐照不育”属于无公害的生物防治新技术,不仅可以用来灭蚊,还能用于农业虫害防治。该技术既能消灭害虫,又比使用农药更环保、更安全。
人类的Y染色体正在退化,男性将会消失
流言:人类的Y染色体正在不断退化,Y染色体的存在可能只剩460万年,未来的世界将不会有男性。
真相:这种说法源自关于Y染色体进化的一些研究。但这种推断并不是科学家的共识,也不是全无漏洞。
之所以说“男性会消失”,是因为作为决定雄性发育的Y染色体的退化速度非常快,而且还是朝不断变小的方向退化。根据一篇发表在《生殖、生育和发育》杂志上的论文所述,Y染色体在出现时有1400多个基因,按人类Y染色体上现有的基因数目来看,如果基因丢失的速度是线性的,那么每100万年,Y染色体就会失去4.6个基因。按照这一发展速率,在460万年后,人类的Y染色体将不复存在。这也是网上流传的男性消失时间的依据。
尽管Y染色体在过去确实出现了大幅退化的情形,但不能因此简单认为Y染色体会一直退化下去,更不能说多少年后该染色体就一定消失。另外,Y染色体也有防止突变的自保手段,比如Y染色体上有大量的重复序列,可以用这些重复序列完成自我重组。这种自我重组的机制或许正在帮助我们稳住Y染色体,减缓其退化的趋势。
此外,由于Y染色体的退化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Y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功能会不断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换句话说,物种也会演化出新的性别决定机制。
太空环境会使航天员发胖
流言:三位中国航天员到达空间站后,脸庞明显变得圆润,这是因为空间站里的低气压使人“膨胀了”。此外,空间站伙食不错、运动空间少,也造成了航天员发胖。
真相:在失重状态下,航天员的血液将涌向大脑和上身,血液的黏稠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出现面部浮肿、甚至是头部发胀的情况。伙食、运动因素则不会迅速造成这类变化。
我们身体内血液、体液的分布都是与地球上的重力环境相适应的,到了太空失重环境下,体内血液和体液的分布会产生变化。航天员乘火箭升空和进入太空时,会发生全身血液的再分布。当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瞬间,航天员就会体验到非同寻常的超重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血液和体液会往下肢转移。而实现船箭分离以后,航天员则会体验到从超重到失重的过程,整个身体的血液会一下子涌向头部。这时人体会出现强烈的不适,就像地面上的晕车和晕船感觉。
其实,如果头部血液聚集过多,有时还会导致航天员的嗅觉和味觉发生变化,甚至出现头疼、血压异常等情况。但是,只要提前采取应对举措,就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情况。因此,航天员脸变圆润不是因为发胖了,而是在特定环境下体内血液再分布的结果。
运动拉伸要拉到局部疼痛才有效果
流言:随着运动健身的风靡,很多人对运动拉伸也重视起来。运动拉伸对缓解运动后的疲劳、局部酸痛和肌肉过度紧张等具有良好效果。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拉伸范围要拉到局部疼痛才有效果。
真相: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专家推荐将拉伸运动作为运动后肌肉放松的必备手段,若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做到每天都进行拉伸。通过拉伸,我们可以保持肌肉和关节的灵活度,降低运动风险。有研究表明,運动后拉伸组较不拉伸组的血乳酸浓度和肌肉酸痛程度下降明显,但肌肉等长肌力明显增长。这说明,运动后即刻进行拉伸运动,会有效促进血液的循环和再次分布,虽然短时间内运动后的酸痛感仍然存在,但是对于缓解运动后的疲劳、局部酸痛和肌肉过度紧张等具有良好效果。
至于民间所说的拉伸范围要拉到局部疼痛才有效果,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在拉伸过程中,当我们的身体感到疼痛时,其实就是身体在提示这里存在问题,此时应立刻停止拉伸,找出疼痛的原因。若执意持续进行拉伸,很容易使损伤加重。
(本期内容来源:“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千龙网、《经济日报》、腾讯较真、《北京科技报》、“科学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