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闭负压引流结合外固定架并小腿皮瓣治疗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1-12-02韩志超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31期
关键词:固定架小腿开放性

韩志超

四平市第四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属临床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此类骨折可导致患者皮肤软组织损伤,极易诱发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治疗难度较大,且预后效果不佳。临床治疗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多采用复位、固定等治疗方案,部分患者术后恢复速度缓慢,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佳。封闭负压引流结合外固定架并小腿皮瓣是临床治疗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的全新方案,可缩短骨折及创面愈合时间,改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1]。为进一步探究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总结分析我院患者相关基线临床资料,研究并评估分析封闭负压引流结合外固定架并小腿皮瓣治疗的相关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跨度范围选定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择取样本共96例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为分组依据,96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全部患者经骨科检查确诊为小腿开放性骨折,且同意参与本研究。总结两组患者各项资料,研究组男女比值25:23,年龄区间值25~68岁,平均(41.59±2.08)岁,对照组男女比值27:21,年龄区间值23~65岁,平均(41.28±2.02)岁,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常规治疗方案,医师依据患者骨折情况实施复位、固定、创面缝合的基础性治疗干预。

研究组患者行封闭负压引流结合外固定架并小腿皮瓣治疗,医师依据操作规范及患者骨折情况实施治疗干预。(1)外固定架:患者入院后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如生命体征维持稳定,可实施规范化骨折损伤处理。伤口部位彻底清创,清除各类异物,对骨折部位实施复位操作,并采用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2)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血管、肌腱、神经组织,并采用周边组织覆盖。评估患者软组织缺损面积,并选择尺寸适宜的敷料。如患者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治疗期间需采用周围缝合或串联妥善缝合固定,逐片逐层进行敷料黏贴,并按压边缘区域,确保半透膜固定范围大于正常组织2cm以上。完成上述操作后利用负压吸引装置实施封闭负压吸引,压力范围设定为200-300mmHg,密切监测引流状态,如引流量过多,可采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冲洗,间隔7d可将负压封闭引流拆除。(3)小腿皮瓣治疗:密切监测创面组织肉芽生长状态,如肉芽生长状态不佳,需重复实施负压封闭引流。如无神经、肌腱、骨组织外露,肉芽生长状态良好,可实施植皮治疗。依据损伤部位情况采用局部皮瓣,如腓肠肌内侧头带蒂肌皮瓣、腓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腓肠神经滋养动脉带蒂皮瓣等转移,有效覆盖创面组织。患者创面完全愈合后需进行常规检查,如恢复效果良好,可将外固定架拆除,并采用内固定治疗。如患者行植骨治疗,待骨折愈合后方可拆除外固定架。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预后效果指标及感染发生率。

2 结 果

对比两组预后效果指标及感染发生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表1 对比两组预后效果及感染发生率

3 讨 论

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患者骨折部位合并软组织及血管神经损伤,处理难度较大,行常规治疗模式极易导致愈合延迟、坏死、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为此需调整治疗方案[2]。

统计分析本研究数据内容,研究组患者预后效果指标及感染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封闭负压引流结合外固定架并小腿皮瓣治疗效果显著。外固定架操作简单,对患者机体创伤轻微,便于提高感染控制效果。外固定架采用架空技术模式,可有效控制骨折移位,且固定强度适中,便于医师观察创面,也可提高植皮、换药、皮瓣转移手术操作的便捷性,其具备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特点能够为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营造有利条件[3]。负压封闭引流采用半透膜,能够为创面营造闭合环境,避免外界细菌侵入,并能够确保内部水蒸气蒸发。负压封闭引流能够有效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渗液,缓解组织水肿,调节血运状态,改善创面氧气水平及循环状态,促进肉芽生长,增加正常组织含量,为骨折覆盖营造有利条件。小腿皮瓣切取等操作简便,对供区皮肤无严重损伤,修复安全有效,可提高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治疗效果。

由此可知,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封闭负压引流结合外固定架并小腿皮瓣疗效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固定架小腿开放性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无天于上2035(一)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KD407:悬挂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腓骨皮瓣加外固定器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