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性社区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2-02张中荣
张中荣
济南市天桥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3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疾病重要病理机制,脂质代谢异常则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主要以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病群体,近年发病率呈逐步提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多数分析认为强化饮食、运动干预为控制疾病恶化的重要方式,但常规护理时患者依从度差,效果不佳。有学者提出目标性社区护理,以社区护理为基础,目标为导向,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现选取本院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目标性社区护理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57±2.48)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81±1.09)年;观察组47例,男23例,女24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2.85±2.54)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74±1.15)年,基础信息差异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社区护理。由社区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适当摄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同时也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鼓励患者多运动;心理干预时,通过交流纾解患者焦虑等情绪。
观察组则为目标性社区护理。首先建立目标性社区护理小组,由2名全科医师、护师、护理助理组成。依据患者疾病状况,设定护理目标,严格执行具体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目标:提升患者身体机能,降低血栓诱发因素。针对该目标调查患者饮食偏好、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食谱。对于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需遵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热量和低脂肪、易于吸收和消化的原则”。食欲不佳患者则可适当摄入酸味食物。
用药护理目标:患者高度重视用药治疗,用药依从度有极大提升,且有自我监控意识。针对该目标,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分类。文化程度较低患者通过视频、讲座、一对一方式了解用药重要性;文化程度较高患者通过宣传手册和知识宣教方式讲解用药重要性。所有护理均需家属参与,促使患者养成正确用药习惯。
心理护理目标。预防患者情绪恶化,保持乐观心态。护理人员采用温和语言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需求,针对心理需求进行安抚。情绪波动较大患者可要求心理医生陪同,排解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血栓发生率,主要对比: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发生率。(2)生活质量评分对比,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其中主要涉及: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神健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主要分析患者接受护理后1个月评分。
2 结 果
2.1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
表1 血栓发生率(n,%)
2.2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一般健康以及躯体疼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
表2 生活质量评分分)
3 讨 论
冠心病为脂代谢异常性疾病,极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腔狭窄等问题。血液内脂质沉着过多则会诱发血栓,进而使得冠心病患者血流中断,引发心衰、心梗等问题[2]。控制血栓为疾病治疗重要目标,但由于患者需长时间居家接受治疗,因此社区护理便十分重要。
基础性社区护理时,患者会因为生活习惯差,用药得不到有效监督使得疾病持续恶化。目标性社区护理则依据患者疾病特点设定合理目标,护理方式也更符合患者情况,可从根本上控制血栓发生机率[3]。本研究提出,采用目标性社区护理时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栓发生率P<0.05。主要原因为护理时所有护理人员均有目标护理技能,可依据患者病情制定恰当目标,通过饮食目标使得患者饮食更为科学;用药目标则使得患者充分认识到用药重要性,家属监督下也使得患者依从度更高[4-5]。由于患者饮食科学、用药依从度高因此血栓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对比患者生活质量时,观察组活力和社会功能等评分更高P<0.05。主要原因为:患者通过目标社区护理血栓发生率得到控制,同时也接受心理目标护理,不仅更为乐观,不良情绪也得到控制,因此生活质量更高。多数患者通过护理和逐步恢复至正常生活,疾病影响有逐步降低趋势。
综上所述,为冠心病患者采用目标性社区护理时可有效控制血栓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