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2021-12-02于运红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31期
关键词:管术咽鼓管鼓室

于运红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555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中耳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耳闷塞感、听力下降和中耳积液的症状,发病率很高。过去,口服抗生素、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和鼓膜穿刺被用于治疗中耳炎。尽管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的发展,但很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随着耳内镜技术的发展,由于其创伤小、视野清晰、操作精确等优点,耳内镜鼓膜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本文中,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结果表明,耳内镜鼓膜置管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因耳聋耳闷进入我院耳鼻咽喉科的60例患者(85耳),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7~72岁。病程为3~35个月,平均病程为(12.36±3.47)个月。纳入标准:①符合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并通过鼓膜电耳内镜和声阻抗检查,鼓膜内陷,琥珀色或淡黄色,鼓膜周围有积液或气泡,活动受阻碍;②有耳鸣,听力下降,耳痛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过药物治疗,鼓膜穿刺超过2次,或咽鼓管吹张无效,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或内窥镜检查排除了鼻咽部占位性疾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42耳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43耳通过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患者采取坐位或躺卧位,成人(≥18岁)在局部表面麻醉(鼓膜表面滴入1%丁卡因)下、儿童(<18岁)在全身麻醉下;通过在耳内镜下置入鼓膜管进行临床治疗。鼓膜和外耳道用75%酒精消毒,仔细观察鼓膜标志和中耳腔内的积液情况,用鼓膜造口刀在鼓膜的前下或后下方弓形切开鼓膜,弓背朝向鼓膜边缘,将鼓膜切开2-3mm,使用微型抽吸器将鼓室内积液吸除,收集少量积液进行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对于胶状或黏稠液体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和a-糜蛋白酶的混合溶液冲洗鼓室腔;T形通风管插入弧形切口中,并调整其位置以进行引流;对于儿童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者接受经口70°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手术完成后,分析鼓膜中细菌培养的结果[1]。使用稀释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进行临床治疗以防止感染和鼓室腔粘连。根据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拔管时机,一般在鼓膜置管治疗3个月后拔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3个月到2年内的临床疗效、中耳积液持续时间和复发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其中,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颞骨薄层CT扫描检查,鼓室压力、声导抗和纯音听力检查结果正常;改善:耳鸣和耳闷塞感的症状得到缓解,听力下降,鼓膜轻度混浊,颞骨薄层CT扫描、鼓室压力和纯音听力测试的结果得到改善;无效:耳鸣和耳闷没有明显改善,鼓室积液反复发作,症状没有改善。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感染、鼓膜穿孔、鼓膜增厚硬化、鼓室粘连等[2]。有效率=(治愈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 结 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3 讨 论

研究表明,中耳炎患病原因与局部中耳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和其他因素有关。当患者的咽鼓管功能障碍时,鼓室内负压、鼓膜内陷,导致中耳腔粘膜下小血管充血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从血管渗出,形成鼓室积液。如果积液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导致鼓室腔粘连,从而导致鼓膜粘连硬化、听力下降。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理包括加速咽鼓管粘膜纤毛的运动和粘膜上皮的恢复,加速分泌物向咽鼓管的引流,改善咽鼓管的通气,以及消除鼓室腔的积液作为主要治疗原则。通过耳内镜置入鼓膜管可以促进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另外,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属于微创手术,鼓膜损伤轻微,无鼓膜穿孔和增厚粘连等后遗症。患者在手术后鼓膜恢复较快,这与微创的现代医学概念相符。相较于以前的鼓膜直接切开置管,不仅容易造成外耳道、鼓膜和鼓室内部结构的损伤,而且还会引起导管的移位脱出和鼓膜大穿孔,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耳内镜开始在耳科学中得到普及应用,通过引入了微创的概念,即视野清晰、手术精确、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减少了传统手术造成的耳科并发症。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还可以将地塞米松直接注入患者的鼓室腔。在a-糜蛋白酶的作用下,将鼓室腔内的粘液完全稀释,便于通过鼓膜置管引流,成功排出分泌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此外,一系列研究表明,通过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有利于抑制局部杯状细胞和腺体增生,防止积液持续形成并促进粘膜恢复。咽鼓管的功能与内窥镜下鼓膜穿刺相比,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的操作相对简单,相关风险更低,安全性显著提高,相较于传统的鼓膜置管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王俭等人的研究数据相似:提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可有效治疗分泌物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预后良好[3]。

总之,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以缩短中耳积液的持续时间,提高治愈率,减少感染和复发,并促进预后,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管术咽鼓管鼓室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Valsalvas闭气加压MRI在评价咽鼓管功能中的价值研究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鼓气球鼓室充气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