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亚低温时间窗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2021-12-02尹娜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31期
关键词:脑病病症组间

尹娜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的治疗并保护新生儿脑功能是临床治疗的标准,目前有在患病后6h内为最佳治疗时间的争议,但多数新生儿从患病至诊断后均超过6h[1]。现通过选取50例新生儿进行分析,为探究不同亚低温时间的病症治疗效果,有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计选取50例新生儿进行分析,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将所有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25例)为生后1h组,对照组(25例)为生后24h组。对照组中14例男性和11例女性,观察组中17例男性和8例女性,新生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新生儿存在不同程度窘迫、窒息、惊厥及EEg脑功能异常现象。

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畸形、心脏病、神经系统病症者;②颅脑创伤、出血者。

1.2方法 亚低温治疗,以常规治疗结合全身亚低温治疗,将患儿置于远红外线辐射台并以降温毯辅助降温,安置好肛温探测仪后启动,于1~2h将肛温降至33.5~34℃;72h后开启远红外辐射台进行复温,平均升高0.5℃/h,直至正常体温。期间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变化,记录各项生命指标[2]。

1.3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组间新生儿在aEEg评分中的差异,分值设定3~12分,分值越高代表脑损伤程度越低。

统计对比组间新生儿在神经测定评分中的差异,分值设定37分为正常;23~36分为轻度行为异常;12~22分为中度异常;<12分为重度行为异常。

2 结 果

2.1组间新生儿不同亚低温时间治疗的aEEg评分差异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治疗1h内的aEEg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观察组aEE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组间患儿aEEg评分差异对比 分)

2.2组间新生儿接受治疗后的神经测定评分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治疗1d的神经测定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表2 组间患儿神经测定评分对比 分)

3 讨 论

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病症起因相对较多,由多种诱因相互作用引起病症,在有关研究中指出新生儿能量衰竭为病症的主要发病因素,而在脑缺氧和缺血的情况下,病症会随进展情况而产生明显变化,最终促使新生儿神经元死亡。由此指出,缺氧程度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则神经元死亡现象更为明显,通常新生儿在病程6~12h后即产生能量衰竭,在此阶段注重抑制继发性能量衰竭是保护脑细胞的重要环节[3]。

根据临床调查显示,多数临床患儿会因各类因素错过低温最佳治疗时间,通过亚低温的延迟治疗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该方式在有关动物实验中均指出具有一定程度减轻脑损害的作用。

本文以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患儿进行分析,有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治疗1h内的aEEg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观察组aEE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新生儿治疗1d的神经测定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新生儿患儿在接受亚低温时间治疗时,在生后1h和生后24h内的短期疗效差异不明显,以接受进一步住院观察后,生后24h的患儿在aEEg评分方面低于生后1h接受治疗的患儿;且在两组患儿的神经测定评分中,治疗1d的患儿,两组均无明显差异,在住院观察后生后24h患儿神经功能低于生后1h治疗的患儿。由此指出治疗的时间选择,相关医师及护理人员应着重于新生儿生后1h内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病症诊断和治疗,以保证患儿在进一步观察中提高恢复效率,减轻病症的影响[4]。

综上所述,于新生儿生后1h后即进行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在预后恢复中的效率,整体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脑病病症组间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扩散张量成像MRI 在CO中毒后迟发脑病中的应用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