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12-02林映碧
林映碧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上多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有关,高钠饮食、长期不运动、家族史等均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随着高血压的不断发展,若是血压控制不佳,则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是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好发于中老年患者,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若是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升护理效果,还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1-2]。本次研究中,着重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3月—2020年1月,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医院2018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将9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2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3.58±2.91)岁,发病时间1~24 h,平均发病时间(12.49±1.85)h,出血量为10~30 mL,平均出血量(20.48±3.91)mL;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有24例,女性有24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3.38±2.41)岁,发病时间1~24 h,平均发病时间(12.67±1.53)h,出血量为10~30 mL,平均出血量(20.69±3.31)mL;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的诊断标准[3],CT、MRI以及体征等均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2)既往无高血压脑出血偏瘫史;(3)伴有高血压疾病史;(4)意识清晰、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基本能够配合本次研究的开展,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体温过低、心脏病、糖尿病、精神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2)颅内多发蛛网膜下腔出血;(3)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感染、颅内其他病变;(4)存在恶性肿瘤;(5)拒绝参加。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入院宣教,为患者介绍科室各个生活区域所在位置,同时引导患者进入病房,介绍责任护士与责任医生,消除患者的疏离感,让患者安心休养;在住院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巡视,遵医嘱为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指导,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出院前宣教。
研究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预见性护理计划: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治疗史、用药史等,了解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患者的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评估患者现存护理风险以及潜在护理风险,结合患者的影像学、临床诊断等多个资料,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早期康复护理: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而言,在病情稳定后,应及时的采取康复护理,对于卧床休养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简单的抬腿、翻身等动作,可在家属的协助下完成,护理人员应与家属讲解每个康复动作的重点与要点,在护士的指导下协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嘱咐家属多多鼓励患者,让其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对于可以下床活动的患者,应由家属协助患者在床边走动;对于恢复良好的患者,可让其在走廊上行走,每次行走5~6 min;运动量应适度,不可操之过急。(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心理情感支持对患者疾病预后的积极作用,让家属多多支持患者,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表达对患者的关爱,让患者没有后顾之忧,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针对患者的内心想法,给予不同层次以及不同方法的心理护理措施,在了解患者的内心所想后,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消除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心理,改善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神经功能改善评分与GCS评分 (1)神经功能改善评分[4]:使用神经功能改善(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越好。(2)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5]: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对患者的运动反应、睁眼反应、语言反应等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意识越清醒。
1.3.2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美国Williams等研制的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活动、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等进行评估,生活质量越好,得分越高[6]。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在SPSS 25.0软件中展开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表示为(x-±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改善、GC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GCS评分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改善,组间对比,神经功能改善评分,研究组较低,GCS评分,研究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改善,组间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发展至后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男性,50~70岁的患者较为多见。高血压疾病若是控制不佳,极易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其主要病理学改变是小动脉发生纤维样或者玻璃样变性,进而引起局灶性坏死、出血、缺血等症状,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引起局限性扩张,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随着全球人口老年人占总人数比例的提升,我国高血压脑出血患病率不断上升,该疾病对中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7-9]。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常规护理仅仅是基础护理+预防护理,无法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是提前预估患者可能会发生的护理风险以及并发症,结合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做好预见性护理计划,通过给予患者早期康复锻炼措施,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对于卧床患者、恢复良好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10-11]。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让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调节患者的神经中枢兴奋性,从而促进机体内神经元网络的重建,刺激脑组织内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元,让其发挥代偿作用,使得神经功能得以重塑,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疾病的恢复[12-13]。
本次研究中,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数据,神经功能改善、GC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存在一定差异,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GC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预后状况,也是科室内常用的量表,结合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数据,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临床症状较为显著,在通过预见性护理与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且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较为显著,上述数据证实了,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与常规护理相比,护理效果较为显著,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对疾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改善、GCS评分对比(分, ±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改善、GCS评分对比(分, ±s)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改善 GC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8 26.86±6.93 16.84±3.91 5.73±1.22 9.48±0.95研究组 48 26.91±6.43 11.58±1.85 5.81±1.24 13.54±1.75 t值 - 0.036 8.424 0.318 14.126 P值 - >0.05 <0.05 >0.05 <0.05
综上所述,将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医院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s)
组别 例数 物质功能 日常生活 心理活动 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8 21.48±1.93 23.48±3.84 31.84±5.92 40.85±3.11 20.48±3.19 23.18±3.11 20.48±2.44 23.58±1.45研究组 48 21.44±1.58 28.49±4.92 31.49±4.58 45.71±3.95 20.44±3.41 28.48±2.49 20.44±2.43 27.49±2.44 χ2值 - 0.111 5.561 0.323 6.697 0.059 9.216 0.080 9.544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