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观察
2021-12-02庄丽红谢巧珍李梅君
庄丽红 谢巧珍 李梅君
胃肠道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类型。胃肠道肿瘤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我国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50岁以上人群为高发群体,男女发病比约为2:1[1-2]。化疗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常用手段,良好的化疗干预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患者病死率,但临床实践发现,约有32%~88%的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会降低治疗效果,诱发死亡结局[3]。有学者[4-5]研究发现,患者营养状况可能会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产生影响,营养不良患者化疗的耐受性往往会更低,发生血液系统反应、肝损伤或胃肠道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营养状态良好的个体。本研究旨在探究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对其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提供临床参考。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于医院胃肠外科接受化疗治疗的80例胃肠肿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营养状况区分为营养良好组(43例)与营养不良组(37例);营养良好组患者中胃癌20例,结肠癌13例,直肠癌10例,营养不良组患者胃癌15例,结肠癌12例,直肠癌10例。
纳入标准:(1)入组对象均经临床检测确诊为胃肠肿瘤且术后行化疗干预;(2)意识清晰能够配合进行调研;(3)调研报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实施;(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患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合并耳道疾病无法实施鼓膜温度检测者;(4)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 分组方法
按照NRS2002评估量表对入组对象开展营养状态评估,该量表可将受试者营养状态区分为良好、轻中度不良以及重度不良三大类,其中良好为受试者体质量未出现明显减少,食量略多或未变化,无明显胃肠道症状,活动锻炼正常,皮下脂肪、肌肉等无明显变化[6-7];轻中度不良是指化疗后受试者体质量减少5%~10%,进食量明显减少,胃肠道症状明显,皮下脂肪及肌肉消耗明显,脚踝、手腕等处出现水肿;重度不良是指受试者化疗6个月内体质量下降达10%或以上,饮食出现持续性减少,胃肠道症状频繁,皮下脂肪及肌肉消耗明显,全身出现水肿;本研究中将营养状态好视为营养良好组,将轻中重度营养不良者视为营养不良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
1.3.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应用SF-36量表[8]就两组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分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功能3大部分,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总体健康8个方面,能够对受试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评估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3.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分别就两组患者的血液系统反应、肝损伤以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开展统计,不良反应可区分为0~II度三大类,分别统计每一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0度代表有症状但轻微,I度代表症状稍重但可耐受,II度代表影响正常生活且患者难以耐受),并开展组间差异性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对采集的数据实施分析,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性比较
分别就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诸如性别、年龄、病程等开展统计,并实施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营养良好组患者与营养不良组患者在病程、年龄以及性别方面的对比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性比较
使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开展评估,并实施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营养良好组患者的SF-36量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以及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分别就两组患者血液系统反应、肝损伤以及胃肠道反应情况开展统计,并实施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在上述不良反应类型中,营养良好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优于营养不良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会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如化疗耐受性降低、生活质量下降以及死亡率升高等,特别是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十分常见。降低营养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手术导致的生理与物理性改变,化疗引发肿瘤细胞水平层面的病理性改变,都会引发营养不足,使营养缺失几率增大[9]。已有的研究证实[10],营养不良状态会明显增加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甚至导致治疗案例高发,一项针对200例肺癌患者开展的调研结果[11]显示,调研对象中有61%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状态,多因素回归研究显示营养不良是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性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生活功能 总分营养良好组 43 30.29±3.33 32.38±4.11 34.33±4.39 93.29±5.19营养不良组 37 23.89±3.09 28.18±3.29 30.18±3.90 86.19±4.89 t值 - 8.86 4.99 4.437 6.265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笔者通过设立不同分组的方式,探究了营养状况对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比较显示营养良好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患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比较显示营养良好组血液系统反应、肝损伤以及胃肠道反应少于营养不良组提示营养状态可能会对胃肠道化疗患者不良反应产生影响。王思根[12]通过对照研究发现,将恶性肿瘤患者按照营养状况区分为良好、轻度不良以及重度不良后对比显示,营养良好患者肝脏损伤发生率低于轻度不良、重度不良患者,组间差异明显。笔者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同营养状态与患者免疫机能相关联有关,营养良好患者往往耐受性较好,体质较强,在接受化疗干预时能够较好的抵御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进而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临床上需要根据机体的营养情况制定相应的营养方案,在制定营养方案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人喜好和饮食习惯,尽可能让患者主观上接受和认可。制定营养方案时,需要保障膳食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且要选择适宜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减轻患者的不适感[13]。
综上所述,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都存在一定的营养不良情况,借助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后,可对营养不良的出现及早发现与预防,有助于及早采取措施处理,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