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儿童保健现状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1-12-02刘鸣

今日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保健流动儿童

刘鸣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530001)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人口流动的高速时期,大量涌入城市的儿童。保健工作不仅决定了儿童身体健康,同时也决定我国人口素质,直接影响城市文明进展步伐,但现行政策主要以户籍为导向,使得流动儿童很难享受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对于多数省市并无完善和明确管理方式,因此流动儿童保健问题依然突出。现即深入分析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影响因素。

1 流动儿童保健现状

1.1 流动儿童和儿童保健基础概念

流动儿童主要指:生活在户籍所在地之外城市半年以下,且年龄在15 岁之下的儿童。由于并无在固定居住地且户籍并非所在城市,因此医疗服务无法覆盖[1]。现阶段流动儿童主要特征为规模庞大、增长快速、分布高度集中,且出现显著迁移特征,其中跨省、跨市、跨县流动儿童可占1/3,多数为随父母迁移,属于长期流动人口[2]。虽然流动儿童分布于全国各地,但广东、江苏、山东最为严重,近年随着广西地区经济发展,流动儿童也呈逐步提升趋势。儿童保健主要指:儿童为对象,家庭为基础,提供疾病预防、科学喂养、心理咨询、生长发育监测以及五官保健等基础性保健内容,主要目的为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提升人口素质。

1.2 不同地区儿童和流动儿童保健状况

对比儿童保健利用率时杨莹婷[3]提出南京市儿童保健服务满意度评价虽然有提升趋势但整体不高,且儿童保健普及率和利用率也较低,需持续完善。张长丽,叶年升,邓仕清[4],白燕等学者提出,恩施州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0 年的30.8%提升至2011 年的53.7%,虽然5 岁儿童保健利用率有提升,但死亡率也呈提升趋势。广西地区早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家长教育程度低,保健意识差,儿童保健工作相对更落后,近年虽经过国家大力开展社区公卫项目,保健普及率有所提高,但随着流动人口增加,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有降低趋势,且问题严重性也逐步加剧。

通过对以上学者研究结果分析可知我国整体儿童医疗保健水平依然较低,广西地区儿童保健服务也需进行系统性优化。

杜红[5]在调查分析我市0~3 岁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内提出,0~3 岁流动儿童出现意外伤害和蛀牙、营养不良等情况均高于本地儿童。李杰,刘昊[6]则通过对深圳市坪山新区流动儿童保健服务进行探究发现,流动儿童“五苗”接种率明显低于户籍儿童,同时对于不同年龄儿童体检次数进行分析时发现,多数流动儿童体检次数显著低于户籍儿童。李杰研究提出,儿童保健服务水平和地方经济水平以及看护人文化水平有重要关系。周淼[7]在调查研究本次流动儿童保健现状时提出,该市800 名7岁以下流动儿童中,有556 名建立儿童保健档案,占69.50%,现贫血,腹泻,咳嗽等疾病有160 人,占20.00%,家庭月收入低于1000 元的有395 户,占49.38%,研究认为现阶段儿童保健工作有显著不足,需持续完善流动儿童保健管理制度,强化保健知识宣教,提升儿童保健水平。

通过对多为学者研究结果综合性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儿童保健水平整体较差,其中流动儿童保健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疫苗接种率低,体检次数和水平差,保健档案建档率低,看护人文化水平低、家属不重视。

2 流动儿童保健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

2.1 个体因素

对流动儿童深入调查后发现,多数家属并未认识到保健自身重要性,其中牙病预防、近视预防和流感预防等健康知识普及上均低于城市户籍儿童。出现此种情况不仅和家属文化程度低有关,经济条件困难、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也为影响儿童保健的重要因素。

针对自身文化程度差或者认识不到位等问题,需建立合理卫生服务模式,主要为“村公共卫生服务员管理”模式,主动为在外流动人员进行知识普及,提醒其接种疫苗。在城市也需多进行公共宣传,要求社区定期向社区居住人员发放儿童保健知识,提升居民重视程度。赵飞, 阳琳, 吴成秋[8]在研究过程中提出.衡阳市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之后,可为儿童提供多样化保健服务,且儿童保健工作服务质量整体呈提升趋势。Schrier L , Wyder C[9]研究提出需重视文化程度提升和基础性知识普及,通过此种方式方可提升儿童保健质量。因此可知可通过强化基层管理改善流动儿童健康保健不足的问题。

2.2 环境因素

由于流动儿童随着父母迁移,父母工作不稳定性也使得流动儿童迁移几率较高,在进行追踪调查时较为困难,直接限制流动儿童健康管理。家庭环境使得流动儿童对于自身保健并不重视,生活习惯差也使得流动儿童出现疾病的几率更高。

环境因素改善时外在干预措施较弱,主要通过强化基层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干预。全科医生为最后保健屏障,在日常工作中需重视流动儿童知识讲解,并着重流动儿童管理。查达永, 黄志凡[10]等在研究中提出,需增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强化儿童人力资源配置,为提升基层医生工作积极性,也需建全健康管理绩效考核水平,加快儿童信息保健合作制度建设,通过此种方式可有效提升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区域人口素质。曾婧,李永俊,张博轩[11]在研究过程中也提出,流动儿童营养不良状况严重,且平均身高也低于同龄城市儿童,因此在基层管理过程中需指导流动儿童合理饮食,重点关注身体瘦弱小儿。

2.3 制定流动儿童管理政策

由于自身流动性强,因此较难建立儿童保健管理系统,易于出现监管缺失。现阶段所有儿童虽然享受相同保健服务,但由于流动儿童自身特点,无法享受和自身相互匹配的公共卫生服务。流动儿童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情况也较差,一部分儿童并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此种情况严重降低儿童保健水平[12]。

可在医疗资源允许情况下专门为流动儿童建立全国联网电子档案,在医疗卫生工作考核中逐步纳入儿童保健服务工作。省市财政也需加大专项经费支出,提升基层保健工作质量,在经费支出时特别考虑流动人口,尽可能纳入流动人口。陈金燕,刘春玉[13]研究提出,需持续加大健康教育投入力度,同时也需持续完善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此种方式完善儿童保健网络建设,提升健康管理利用率,改善儿童管理问题。李文莉[14]在研究中发现,新疆籍相比非新疆籍覆盖效果更好,在管理过程中需建立流动儿童连续性服务机制,重视流动儿童档案监督制度建设。李烟然, 倪洁学者[15]在研究中发现流动儿童疫苗接种问题较为严重且多数并未建档,针对此种情况需在孕妇阶段即进行管理,同时也需重视健康教育全方位覆盖,通过此种方式方可提升管理效果。

3 小结

综上分析,发现流动儿童在保健问题十分严重,全国各个地区均存在流动儿童保健质量差的问题。为有效提升流动儿童保健质量,主要方式为重视儿童个体因素,强化基层建设,重视知识普及;重视小儿环境改善,由基层医生进行基础教育,同时需强化营养指导;政策因素为强化资金投入,并重视连续服务机制建设,通过此种方式提升流动儿童保健效果。

猜你喜欢

保健流动儿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流动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