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延续性护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1-12-02刘晓琴

今日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延续性出院服务

刘晓琴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53002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对延续性护理的关注也逐渐增加[1]。延续性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显著、具有成本效益的优势。该护理模式被临床普遍认为是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机构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有相关资料显示[2],延续性护理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其对急诊的使用频次,减少再次住院率。但我国对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与国外目前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研究机构、护理模式、护理服务等[3]。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对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行整合,以期待日后临床制定规范化延续性护理操作流程与内容,促使我国延续护理模式可持续发展。现综述如下。

1.延续性护理的模式的概念

该护理模式最早在20 世纪40 年代末由美国联合委员会提出,强调了患者由医院转移至社区、家庭,其治疗与护理也需从医院无间断的延续至社区、家庭中[4]。直至20 年代80 年代临床学者逐渐尝试对延续性护理进行定义。Freeman 等人于2001 年构建了延续性护理概念模型[5],其提出该护理模式是指患者较多体验到的顺利、协调的护理流程,并提出六个维度,即跨机构延续、信息延续、团队延续、纵向延续、灵活性延续及关系或个体延续。美国老年学会在2003 年对延续性护理进行定义[6]:患者在不同地点间或在同一地点不同水平的保健服务间转移时,保障其受到服务的连续性与协调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流程。一般是指医院至家庭的延续,包含自医院制定出院计划、转诊、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随访与指导。同时,由于护理对象的差异,角度也会随之出现改变,对延续性护理概念的理解也会出现变化。针对住院患者,该模式主要是指患者在院内不同科室间的过渡;而对于出院患者则是指,借助信息化设备接收有协调性、延续性的照护工作。虽目前针对延续性护理仍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但能明确的是,临床学者对该模式的定义均强调了“连续性与协调性”概念。

2.延续性护理的现状

2.1 延续性护理的对象

延续性护理主要针对具有较高再住院率或出院后对居家护理仍有较高需求的患者。对于不同疾病出院患者,国外报道了较多延续性护理的优势,有效解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糖尿病肾病、产妇及新生儿、骨折术后、冠心病等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且在儿科复杂性疾病的应用中也取得了较佳的护理成效[7]。卢凌云[8]研究显示,在克罗恩病患者中应用延续性护理能改善生存质量,增强自护能力。说明延续性护理能有效的适用于对居家护理仍有较高需求的患者,能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2.2 延续性护理的主要方式

2.2.1 电话随访

电话随访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与患者进行电话交流,对其基本状况进行评估,并给予专业的指导。袁君[9]研究显示,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在PCI 术后患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能够使其服药依从性得以提高。冯美玲[10]研究显示,电话跟踪随访可提升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 管出院患者认知及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临床较多实践显示,电话随访具有方便、经济、高效等优势,患者接受度较高,且能取得较佳的应用效果,是延续性护理的主要发展趋势。

2.2.2 信息化平台

该方式是指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医疗咨询服务与健康宣教,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是医疗服务的必然发展趋势。医护人员通过建立论坛、QQ 或微信群等方式,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实时解答。徐伟等人[11]研究发现,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院外依从性及哮喘控制情况,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沙岩等人[12]研究显示,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尿控能力,提高自我效能,进而达到改善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宣教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利用经济便捷的通信工具延伸到护理服务中,患者的接受度较高,受到医护工作者与患者的青睐。

2.2.3 患者联谊会

患者联谊会是由医护人员组织,患者及其家属组成的沟通交流平台。可通过专题讲座、专家答疑、举行义诊、歌舞表演等活动,构建良好的治疗环境,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正确的面对疾病[13]。同时建立患者联谊会能推动医患关系和谐、稳定发展。

2.2.4 延续护理中心

延续护理中心成员通常由资深主治医师与专业知识全面、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负责患者的治疗、护理、随访等各项工作。目前,我国建立的延续性护理中心针对初产妇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指导、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亲情化延续护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3.延续性护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护理服务的改革,人们的健康不单指身体健康,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与精神等方面,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14]。患者出院后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促使其提升康复训练的信心,为此,心理支持是未来延续性护理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该护理模式为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给予连续性、开放式医疗护理服务。同时其完善的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性护理措施,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长,提升床位周转率,为临床管理的实施提供支持与后续保障,并在患者出院后给予跟踪护理,评估患者一系列反应,保障其出院后得到同等水平的护理措施,有效弥补我国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不足的状况[15]。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符合我国“以患者为中心”的要求,在临床上必然被广泛推广、关注。

4.小结

总而言之,现如今,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合作是我国开展延续性护理的重点。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建立的合作关系缺乏良好的转诊渠道,转诊机制也尚未完善,日后临床需加强研究,制定规范化延续护理的操作流程与内容,建立完善的经济补偿机构,对促使我国延续性护理的良好的运作,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延续性出院服务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