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操作应用于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2021-12-02黄琼凤
黄琼凤
(桂林市中医院,广西 桂林,541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环境不断改变,电子产品以及手机等广泛应用,我国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患病率也随之上升,40~60 岁人群患病率高达15%~17%,已成为我国新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以头痛、失眠以及上肢放射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1]。故针对CS 患者需尽早给予一定的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缓解其临床症状。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中医学中,CS 属“痹症”范畴,主要以颈椎间盘增生或突出在邪气作用下产生的气血不畅,从而产生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中医护理操作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中医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护理操作,其中包括穴位按摩、艾灸、中药热敷以及拔罐等[2]。研究显示,中医护理干预在缓解CS 患者疼痛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提升患者舒适度,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3]。因此本文就中医护理操作应用于CS 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日后临床护理CS 患者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1.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中医护理操作中特色干预方式,其主要是通过按摩皮肤表面穴位产生刺激,由经络传导至全身各脏腑,可发挥调和气血、调畅气机等作用,以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除此之外,穴位按摩可经过按摩穴位对肌肉痉挛进行解除,以温经通络、散寒止痛、振奋阳气等,进而发挥消除水肿,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程度等目的[4]。近年来,随着对穴位按摩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多采取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其主要是依据中医理论十二经脉在十二时辰的流注次序于特定时间内对相应提名穴位实施按摩的一种方式,其在CS 护理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杨萍、滕娟、杨正明[5]等人研究显示,对100 例血瘀气滞型CS患者分别采取中药熏蒸法,以及结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其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2.艾灸
艾灸为中医针灸法中的灸法,主要以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柱、艾条产生的热量,对机体表面的穴位进行熏烤,以对经气进行刺激,进而对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进行调整,而达到预防、保健、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可祛寒止痛、补虚固脱、疏经通络、补中益气等[6]。曾彦[7]研究显示,对86 例神经根CS患者,分别给予单独针刺治疗,以及艾灸联合苍龟探穴针刺干预,艾灸治疗(选择天宗、颈夹脊、臂臑、曲池进行贴敷施灸,并对筒体进行旋转) 干预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0%高于对照组76.7%。
3.中药热敷
中药热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护理操作手段,其主要体现出防治结合的辨证思想,可使药物直接被局部吸收,进而发挥驱寒除湿、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等功效。《黄帝内经》日:“病在骨……渍形以为汗”说明了热敷干预的原理。朱建华[8]等人研究显示,对104 例颈椎病患者分别擦去坐位牵拉联合推拿按摩,以及加用中药热敷(药物选择:丹参、红花、川芎、乳香、透骨草、伸筋草、艾叶、没药、川椒、桑枝、当归、桂枝、桑寄生),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94.2%高于对照组78.9%。
4.拔罐
拔罐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特色护理操作方式,具有操作便捷、经济、疗效显著等优点,其在治疗CS 中具有显著效果。拔罐的负压能够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9-10]。同时拔罐还可有效消除局部肌肉紧张与痉挛,对颈椎椎体力学平衡状态进行调节,可显著减轻对神经根的牵拉以及压迫,进而改善局部微循环与周围组织代谢,经过脊神经、交感神经干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促使颈部功能趋于协调,进而促使病变组织修复。陶一鸣、杜艳军、汤双红[11]等人研究显示,对56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分别给予常规针刺,以及联合挑刺拔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71.4%。
5.刮痧
刮痧在亚洲以及亚洲移民国家的应用已有百年历史,其是一种绿色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以及价格经济等优点。相关研究显示,刮痧应用于CS 中,可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以及调和阴阳等,进而发挥“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同时刮痧能够提升抗氧化酶以及白细胞水平,而该酶具有抗氧化功能,进而发挥保护细胞作用[12]。近年来,随着对刮痧疗法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CS 患者可采取通阳刮痧疗法以及砭石刮痧疗法。其中通阳刮痧疗法主要是以经络理论为核心,经过对督脉、任脉以及膀胱经等进行推刮,可调节脏腑阴阳气血,缓解患者疼痛,提升其舒适度。砭石刮痧疗法主要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选用砭石刮痧板以及介质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进而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具有镇静安神、调和营卫、调理气血等功效。黄少炎、罗先意、史红美[13]等人研究显示,对24 只家兔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治疗组,对造模完成后对治疗组家兔实施通阳刮痧联合中药外敷干预,结果显示,治疗组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稍有恢复。卢国明、崔述生、张红波[14]等人研究显示,对46 例CS 患者均给予砭石刮痧疗法结合七线拨筋法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有效率高达91%。
6.针刺
针刺为中医特色护理操作方式,其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开展的护理方式,需在临床中关注患者整体改善情况,多维度评价患者整体状态。针刺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消除CSR 炎性反应,进而改善其缺血、淤血状况。袁柯、杨芳、郭强[15]对53 例CSR 患者采取针刺治疗,使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颈夹脊、天柱、后溪、申脉及悬钟穴,结果显示,干预后,针刺治疗高达80.4%。研究显示,对72 例CSR 病患者分别给予加减葛根汤,以及联合针刺(针刺天柱、百劳、大杼、天宗等穴)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治疗组干预总有效率高达91.7%。
7.小结
CS 是临床常见病症,以疼痛、肢体麻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将中医护理操作应用于CS护理中,具有操作简便、经济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可通过穴位按摩、艾灸、中药热敷、拔罐、刮痧、针刺等中医护理操作方式减轻患者疼痛,提升其满意度。未来可进一步推广中医护理操作,为广大CS 患者解除病痛,提升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