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娩疼痛护理研究进展

2021-12-02施鹏

今日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胎心产程医护人员

施鹏

(兴安界首骨伤医院,广西 桂林,541306)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分娩方式逐渐呈多样化趋势,但自然分娩仍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1]。分娩虽在临床中属于女性群体自然生理现象,但由于多数初产妇因分娩经验不足及未做好分娩准备,导致分娩前后出现一系列焦虑及紧张感,造成自身机体儿茶酚胺分泌异常,促进子宫收缩,情况严重者可引起产后疼痛、产后出血及宫内窘迫等状况[2]。此外,临床绝大部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均由于子宫收缩在心理及生理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而心理及生理性疼痛可使产妇在分娩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及焦虑情绪,对产妇分娩造成一定影响[3]。尤其是对于初次分娩产妇,因缺乏一定分娩经验,极易出现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加产后疼痛程度,情况严重者可造成产后出血[4]。基于此,临床需对自然分娩初产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产妇存在的焦虑及疼痛症状,减少产后出血量。

1 分娩疼痛特点与机制

1.1 疼痛特点 产妇在分娩时,产程时间与分娩疼痛程度存在一定联系,在第一产程时,临床主要表现为无法确定产妇疼痛范围,产妇无法准确表达疼痛部位及性质[5];第二产程主要指宫口开全后,胎儿娩出的一个过程,此时疼痛症状主要来自于下产道的皮肤、筋膜及肌肉,会发生牵连、撕裂及伸展,最终出现疼痛,第二产程所表现的疼痛主要为尖锐剧烈,产妇阴部及直肠、阴道疼痛程度较为明显。

1.2 疼痛机制 分娩疼痛主要出现于分娩时在复杂且刺激反应下,分娩疼痛相较于其他病理疼痛而言,该两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分娩疼痛并非病理现象,主要与生命诞生存密切相关[6]。分娩疼痛主要是胎儿经过产道以及子宫肌肉出现阵发性收缩对产道组织和子宫造成的损伤,对神经末梢形成强烈刺激,而该刺激源可沿腰骶部神经传输至脊髓,最终延续至脑部痛觉中枢,引起较为强烈的疼痛感[7]。

2 临床镇痛方式

2.1 硬膜外麻醉 临床在产妇分娩中主要采用硬膜外麻醉。经研究数据显示[8],国外产妇缓解分娩疼痛或分娩镇痛时,采取硬膜外麻醉人数约有29%,且应用人数正不断上升中。我国目前在产科分娩镇痛中应用硬膜外麻醉的人数同样较多。

2.2 吸入止痛 在运用吸入止痛中,止痛药物成分主要包括1:1的O2和N2O混合气体,通过吸入该气体,能够有效帮助产妇缓解分娩疼痛,吸入止痛方式均能够应用于第一、第二产程。临床学者分析其原因如下:气体对产妇所产生的负面作用较小,且并未对呼吸道刺激造成任何影响,无明显副作用,气体在吸入体内后,可结合于血红蛋白,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率,还能够帮助产妇缓解内心紧张心理,将分娩时间缩短,降低分娩所带来的并发症发生率[9]。

2.3 会阴神经阻滞 该镇痛方式一般适用于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时会出现阴道撕裂与伸展,从而出现一定的疼痛感,临床一般在面对侧切麻醉时采用会阴阻滞麻醉,该镇痛方式与其他止痛方式相比更加简单,且未对胎儿带来任何负面影响,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10]。

2.4 自我催眠镇痛 该镇痛方式在临床中属于非药物镇痛方式,是临床新型镇痛方法,在应用该方式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引导产妇处于知觉改变状态,以此缓解其不良心理及疼痛状态,使其能够自行控制感知[11]。

2.5 无痛分娩仪器 无痛分娩仪是临床通过针灸学所研制出的无痛仪器,在产妇双耳耳宫穴分别各贴一耳膜贴,利用电脉冲原理,刺激产妇中枢神经,激活其体内抗痛系统,通过释放内源性及5-经色胺,起到镇痛的效果,促进子宫收缩,缩短产程,操作便捷,对胎儿及产妇无不良影响[12]。

3 疼痛护理

3.1 评估疼痛程度 产妇分娩时,医护人员需及时有效的评估产妇疼痛程度,结合评估结果实施控制措施;产妇分娩疼痛对子宫收缩持续时间、子宫收缩强度以及子宫收缩率具有一定影响[13]。因产妇之间存在不同个体差异,同时伴有不同的心理变化,导致临床在评估产妇疼痛时,过低或过高的护理评估,均会导致临床应用错误的镇痛药物,严重影响产妇健康。故需密切观察产妇身体运动、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情况,以此准确评估产妇实际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应用整体药物[14]。

3.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疼痛护理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经临床学者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产妇在分娩前后极易产生恐惧及紧张等不安心理,产妇极易过度依赖家属,希望家属能够予以自身支持与安慰。临床需适当予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其耐受性和疼痛阈值[15]。对此,需在产妇分娩中积极予以心理护理,耐心倾听产妇主诉,尽可能地解决产妇所需要的帮助,通过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鼓励并帮助其增强性信心,促使去能够顺利、安全地完成分娩[16]。

3.3 生命体征护理 临床所应用的镇痛方式及镇痛药物均存在一定的时效性,故在产妇分娩时需严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持续监测其血压变化,定期检测其呼吸、脉搏等指标,直至分娩结束[17]。

3.4 饮食护理 产妇在分娩前,应当予以其易消化且具有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含量的食物,在其阵痛期间,为保持充分的精力与营养,需要不断进食食物,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可摄入一定的冰片或清凉液体,一般情况下每小时为100-200ml,主要包括清茶、碳酸盐饮料、果汁等,对存在呕吐现象则,可适当补充液体,维持其体力[18]。

3.5 胎心监测及吸氧护理 产妇一旦进入产程后,便需要定期进行胎心监测,当产妇宫缩强度逐渐增加时,需每隔30min进行一次胎心监测,并记录胎心情况[19]。在应用缩宫素后,当胎心频率>160次/min或<120次/min时,需将产妇体位更换为侧卧位,并结合胎心情况予以吸氧,在此期间,医护人员需严密观察宫缩间隔时间与持续时间,密切掌握其变化,若产妇发生宫缩乏力便需要立即汇报于医生。

3.6 体位护理 对于分娩中应用联合麻醉者,需做好体位护理及休息情况,在穿刺成功后,一般嘱其平卧10min,随后将其体位置于半卧位,避免发生仰卧综合征。对提出下床活动者,需评估其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且活动范围仅限于室内,需有专人陪同,保障其安全[20]。

4 小结

临床在控制产妇分娩疼痛中,存在诸多复杂因素,不仅缺乏评估产妇疼痛的工具,且与产妇自身以及医护人员个人因素存在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临床医护人员缺乏对疼痛的相关认知,在护理产妇过程中存在不负责且消极的现象。对于该情况,临床需加强培训医护人员的职业观念以及责任心,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全身投入日常工作中。在评估产妇疼痛程度中,主要评估其个人感受,但由于产妇存在不同的文化差异,导致临床难以准确且客观地反映出产妇的证实疼痛程度,故此还需应用有效的评估工具评估产妇疼痛程度。临床所应用的镇痛方法中,不仅能够通过药物干预帮助产妇缓解疼痛症状,非药物治疗效果同样具有良好的作用,且非药物治疗应用更加便捷,缓解疼痛程度效果更加显著,能够促使临床分娩疼痛护理获得极大进展。

猜你喜欢

胎心产程医护人员
基于联合聚类分析的单通道腹部心电信号的胎心率提取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