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海绵状脑病
2021-12-02禚振男刘斌
禚振男 刘斌
(1,山东省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265200;2,山东省乳山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264500)
牛海绵状脑病因其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故其也被形象地称为“疯牛病”。1985 年,牛海绵状脑病首次在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被发现,但英国的流行最为严重(截止到2000年为止,英国被确诊的牛海绵状脑病病例为180000 例)。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造成牛海绵状脑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为牛群进食了被绵羊痒病病毒和牛海绵状脑病病毒污染的高蛋白补充饲料。现今,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趋势减弱,但依然值得关注。
1 病原
朊病毒感染羊群后造成羊群痒病,而朊病毒感染牛群后便会造成牛海绵状脑病。此外,因为牛海绵状脑病与痒病病原相似,有很多专家学者认为牛海绵状脑病是因跨越种属屏障的原因才造成牛群感染牛海绵状脑病。牛海绵状脑病病毒在病牛体内的分布仅局限于脑部周围。Well 在1986 年初次从患牛海绵状脑病的病牛脑乳剂中分离得到了痒病相关的纤维,经过氨基酸比对分析发现,牛海绵状脑病病毒与痒病病毒具有同一性。
2 流行病学
牛海绵状脑病病毒可以感染很多种动物,并且也可以感染猫、野生动物和人。初期大部分动物是因为食用了含有牛海绵状脑病病毒的饲料或添加剂后通过呼吸道发生感染,发病动物感染后亦变成该病的传染源[1]。
牛海绵状脑病不具有性别、品种和遗传特异性,但统计发现,黑白花奶牛的感染发病率高于其他品种的牛。牛海绵状脑病病毒具有很长的潜伏期,最长可达5 年之久。4~6 岁龄的牛对牛海绵状脑病病毒具有高度的易感性,3~11 岁的牛均可感染牛海绵状脑病病毒,而2 岁以下和10 岁以上的牛易感性较低。
3 临床症状
感染牛海绵状脑病病毒的牛只在临床症状上具有多样性,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均以出现中枢神经症状(行为异常、恐惧、具有攻击性等等)为主要症状。牛海绵状脑病的病程一般为14~180d,患病牛只行为异常,对声音和外界刺激具有过度敏感性。患病牛因为恐惧而表现出攻击性,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低头伸颈,呈现痴呆状,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疯牛病”。有部分牛只感染牛海绵状脑病病毒后会出现肩部肌肉震颤等临床症状[2]。
4 病理变化
对患病牛只进行病理学观察时并没有出现很多肉眼可见的病理性变化。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主要的病理性变化是脑部组织出现大量空泡性外观,类似海绵状。患病牛只的角质细胞出现肿大现象,神经元消失,但并没有出现炎症反应。
5 诊断
因为患有牛海绵状脑病的病牛仅是在临床症状上出现中枢神经的反应,在病理学检查中不会出现炎症反应等特征性病理变化,并且患病牛只也不会产生免疫应答。因此,至今为止,对牛海绵状脑病的病原尚未有血清型诊断技术。综上几个方面,我们只能从病牛出现的中枢神经性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结合病理学检查,脑部出现海绵状外观,从而对患病牛只进行进一步诊断。
6 防制
牛海绵状脑病的防制措施尚无有效的方法,并且至今也没有相关的免疫措施。所以,对牛海绵状脑病的控制和消灭应从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方面考虑,如扑杀疫区内患有牛海绵状脑病的病牛和可疑病例,切断一切可能造成疫情扩散的途径。对于扑杀后的病牛尸质严禁屠宰和销售,扑杀后的患病牛尸体应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严禁在饲料中添加肉骨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牛海绵状脑病的发生。此外,禁止从国外引进一切可以带毒的动物及产品,如牛只、精液、肉骨粉等[3]。
7 小结
至今为止,我国并没有出现感染牛海绵状脑病病毒的相关报道,但我们更应加强对本病病原的检测和控制,避免出现感染情况。因此,我们要加强牛只引进时的检疫工作,严禁携带相关产品进入国内。总而言之,发病时尽早治疗都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奶牛养殖过程要积极预防此病,降低此病的发生,促进养牛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