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2021-12-02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水源物种生物

张 娟

(城固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陕西 城固 723200)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使用湿地自然环境的次数正在逐渐提高,继而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有关部门需要注重湿地的保护工作,同时利用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对湿地自然系统逐步进行修复,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这种情况下,凸显了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1 湿地保护工作的意义

湿地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现在的湿地生态系统已经出现局部损害的现象,我国正处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不断增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意识,关注湿地生态恢复工作。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关联,湿地作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天然的水资源储备库,而且能够有效抵抗洪涝灾害;通过完善湿地生态系统,有助于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提升污水的净化效率。除此之外,湿地具有良好的气候调节功能,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发展旅游业,为当地居民创造经济收入。通过加强保护湿地以及生态恢复技术,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地目的。

2 湿地保护技术的重要性

湿地位于水陆相互作用的地理区域,生物种类繁多,湿地只占地球表面积的6%,但是其给地球上20%的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给濒危灭绝的鸟类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基地,成为众多珍稀、濒危水禽完成生命周期的必经之地。湿地系统面积的大小,不仅对系统内的生物种类产生影响,同时与系统的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加大湿地面积是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基础,相关部门需要严令禁止占地造田,对湿地环境造成影响并产生破坏的农田采取退耕还湿的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环境,增加湿地面积。湿地入水量的减少是导致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此,需要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宽度,扩大湖泊的容纳量,增加鱼的种类,增强调蓄水功能,在各个湿地增添引水设施,以便获取高质量的补充水源。增强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维修力度,加强河堤的防护。做好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河底的淤泥和砂土。恢复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便提升蓄纳洪水的作用,为野生动物提供生存栖息地。

3 分析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湿地生态恢复技术通常是指技术人员对出现退化或已经消失的湿地,使用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进行修复或重建,将干扰湿地系统的结构功能、物理性质、化学特性以及生物学特性等进行有效恢复,使其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依据湿地的组成结构以及生态系统特征,可以把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3.1 生境修复技术

湿地生境通常是指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境恢复技术主要是指对物种栖息地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的一种技术方法,其主要包括湿地基地修复法、水状况修复法、土壤恢复法等。基底修复方法包括基底改造方法、水土流失管控方法等,关键是对湿地区域的地理面貌特征进行改造,使其满足当地的自然环境。水状况的修复方法主要是水资源的质量优化以及处理污水等,主要利用多样化的处理方法对各种污水进行处理。土壤恢复技术主要是指对土壤进行保护改善的各项技术,主要是对土壤内的养分进行改善,保证土壤内的养分满足生物生长的需求。

3.2 生物恢复方法

多样化的生物物种可以作为评价湿地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物恢复方法通常包括物种引进方法、物种培养方法、物种维护方法等。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元化。因此,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区域的湿地系统的物种类别具有差异性,例如,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引进的生物种类也存在较大的不同,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所选择的培育方法和保护技术也不同。

3.3 生态系统功能的修复方法

湿地生态系统具备特殊的结构功能,想充分发挥湿地功能,就必须维护湿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修复技术通常指对所在区域的实际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促使湿地生态结构与当地生态环境相互适应,构建一个可以满足自然生态系统的湿地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的整体设计方式、生态系统的建立方式、生态系统的集成方法等。

4 湿地保护措施

由于当地气候的转变以及人类活动的作用,促使国内的湿地资源持续减少,这对国内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造成阻碍。因此,需要增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

4.1 增加水利建设项目

湿地生态系统通常指具有水源的区域,水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目前,多数湿地资源已经出现了退化现象,导致生态失衡,这与水源匮乏有着直接关联。想要为湿地资源和生态系统提供更加有效的保护,必须引进水源,增加湿地环境的水量,使湿地资源和生态系统充满活力。简而言之,通过采用开源节流的方式,将湿地周围的河流、湖泊等水源,积极引入湿地环境,或增加地区内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水容量,可以为湿地及时补充水源,保证湿地区域具有充足的水量。建设水利项目是保护湿地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假如湿地周围有很大的河流和湖泊,就需要建设一些水利项目,保证湿地内有充足的水源,例如,在湿地区域建造大型的水库工程,可以在雨季储备水源,在干旱时节放水,经过调整季节性水源保护湿地系统。

4.2 扩大湿地的范围

生态系统的范围越广泛,该系统中的物种也会更加多元化,系统会更和谐稳定。湿地生态环境也是这样,只要有效扩大湿地区域的范围,则该区域内的物种将更加丰富,并且生态体系会变得更加平稳。因此,想要对湿地资源进行有效保护,需要有效扩大湿地范围。扩大湿地范围的主要方法,就是根据政府的政策,严令禁止围地造田,针对影响或损坏湿地系统的农田,采用退耕还湿的措施,全面保障湿地范围。

4.3 制定科学规划体系

目前,我国针对湿地制定了相关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标准,但是没有根据其结构特征制定管理政策,且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不足,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完善湿地保护法的制定。除此之外,需要针对各个区域开展相关的规划工作,综合实际状况以及地理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 结语

综上所述,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出现失衡。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平衡人与自然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猜你喜欢

水源物种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水源探测器
第12话 完美生物
南水源头清如许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