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微课助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性策略
2021-12-02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一中学金建鑫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一中学 金建鑫
一、课前巧妙介入,助力课堂教学新颖、有“趣”意
微课介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已成为常态。一线物理教师或高瞻远瞩,或小处着眼,将微课巧妙介入初中物理课堂中,不仅为物理课堂添加了不少亮点,而且丰富了课堂资料。尤其是利用微课介入课前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关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物理视野的拓展,有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精神和价值的回归。
(一)微课介入巧妙,激发学习兴趣
微课,作为“微”思想的新生事物已经在有些领域“落地生根”,其魅力引人注目。它和初中物理课堂的密切合作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教学环节流畅自如。尤其是在课前引入阶段,教师巧妙地将微课融入其中,使课堂形式丰富新颖,学生对学习兴致盎然,对所学新知识充满了期待,将会满怀信心投入学习中。这样的介入,貌似一笔带过,却起到二两拨千斤的作用,可谓是事半功倍。
比如,八年级物理“杠杆”的知识点教学中,课前引入三分钟微课“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的动画解说,在“滑轮”知识点讲授之前先引入升国旗的慢镜头,或者就是家里面学生司空见惯的“窗帘起落”的微视频,貌似就是“微”不足到的日常小事,仅仅只是几分钟的回放,却能激起学生最佳的求知欲望。由此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原来杠杆貌似平常,“力量”却如此之大,原来滑轮的作用这么大,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物理知识。当枯燥的物理知识一旦与生活“接轨”,就会激活学生的兴趣因子,当学生一旦对知识充满兴趣,必定会主动投入学习中,效果不言而喻。
(二)微课资料新颖,激活探究意识
微课的介入使学生眼前一亮,学习兴趣倍增。物理课堂由此少了些许墨守成规,多了一些灵活创新;少了些许枯燥乏味,多了一些灵动活泼,加上教师对微课资源的合理甄选和新颖呈现,使学生醍醐灌顶,或制造新的悬念触发更为精彩的课堂风景,或引发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思考,以至于学生对“机械”的物理课堂充满了浓浓探究意识。
比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物理学原理的史料也比较多,教师要选取最典型的、学生最感兴趣的史料制作成微课作为新课的切入点。只要所甄选的资料贴近新课内容且新颖有趣,就会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即将新授的内容。在“浮力”知识点的教授中,课前介入“阿基米德洗澡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在“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学习中介入阿基米德和伽利略就“力与运动”关系的争论故事,在“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的学习中介入“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等,这些资料既贴近所学知识点,又新颖有趣,史料的引入,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物理精神和物理品质的融入,这将会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物理原理的兴趣和意识,丰富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进而朝着更深的物理密林前进。
二、课中合理介入,助力课堂教学轻松、有“新”意
微课介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少一些平铺直叙,多一些轻松愉悦;少一些形式主义,多一些丰富有趣;少一些固定的答案,多一些灵活的解答;少一些制作技巧,多一些真实高效;少一些教师的单项灌输,而多一些师生的合作探究。如此,创新、创意的物理课堂就不至于是“纸上谈兵”,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也就不至于是“空中楼阁”。
(一)合理介入微课,教学轻松愉悦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课堂容量大、课堂节奏快,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微课介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并非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还要注意微课“登台亮相”的最佳时机。如果不分时机就随意介入,那样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又何谈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教师需要多一些耐心,先让学生自主建构,自主反馈,然后再让微课“亮相”,课堂才能轻松,效果才能倍增,素养才能提升。
比如,在“滑轮”知识点的学习中,在讲授完相关理论知识之后,需要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到滑轮的例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并让微课介入:吊车、起重机用到了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大小,达到了省力的目的;汽车修理厂为了省力,利用滑轮组将汽车吊起来;家里的晾衣架则用到了定滑轮的原理来改变力的方向等实例虽然熟悉,但是其中的理论原理学生未必理解,就在学生对此“一头雾水”之际,教师适时介入微课,让瓶颈问题“豁然开朗”,免去了教师的诸多举一反三,减少了不必要的“口舌之累”。这样,既让微课发挥了最大正效应,同时也最大程度助力学生探究并理解物理知识。
(二) 资料丰富有趣,课堂真实高效
课前微课的巧妙介入,使物理课堂活泼、灵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微课资源的新颖,学生的探究意识得以激活。课堂中微课的合理介入,使课堂轻松愉悦,瓶颈问题迎刃而解,学生物理素养成倍提升。与此同时,微课资料不能枯燥乏味,要丰富有趣,真实高效,以此为教学助力,为课堂增色,这才是微课之本意,这才是物理课堂之所需。
比如,在“运动与静止”知识点的学习中,为了丰富微课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甄选一些和物理知识有关的古诗文融入微课,使物理知识形象生动,助力学生理解晦涩的物理定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其诗看上去“貌不惊人”,实则意境开阔,气象雄伟,更为重要的是其中暗含了物理学中“参照物”的理论原理。“青山出”说明了青山在运动,隔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诗人“走”来,可是山为什么会“运动”呢?因为作者选取了“船”作为参照物,才感觉到山是“走”的,之所以说孤帆也会“运动”,是因为作者以诗中的“青山”作为了参照物。这样富有诗意的微课资源,加上合理的介入时机,不仅使学生兴致盎然,课堂亦显得真实高效,充满了人文气息,这正是新课改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的美好愿景。
三、课后拓展介入,助力课堂教学厚重、有“深”意
对于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介入,课前介入至关重要,课中介入不可或缺,对于课后的拓展介入更是不容小觑。因为它是课堂的延伸,是知识的内化和印证,同时也是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途径。由此可见,这样的微课是不断“成长”的,它不仅带给学生更多的探索契机,而且给他们提供无尽的学习空间,对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对于“核心素养”这个热词,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于“微课”这个新生事物,也由之前的重视技能技法到现在的关注人文底蕴。它的巧妙介入,既解决了传统物理课堂费时低效之困扰,又有效解决了核心素养在学生学习中落地生根之大计;它不仅仅是把教师从枯燥的题海训练中解脱出来,而且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合理介入,使物理课堂轻松愉悦、真实高效,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得以激活而兴致盎然。教师在微课资源的甄选方面,可以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可以是一个有“争议”的观点,或者就是一个物理学史小故事,以此激活学生的探究潜能,培植初中生的物理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有助于他们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