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对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作用及对策
2021-12-02曹海云
曹海云
(济宁经开区马集镇政府经管站,山东 嘉祥 272400)
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和污染物的过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的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较少,甚至没有污染物。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大力推进农业经济发展。两种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虽然都是在谋求农业经济发展,但是传统农业经济对自然资源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需要应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协调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以实现农业经济良好发展。
1 农业循环经济的特征
1.1 一般特征
农业循环经济与传统农业经济在发展模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排污,在这种模式下,农业发展是索取生产资源,并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农业生产废水和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是将农业生产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排放量。
1.2 自身的农业特点
第一,食物链。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食物链,遵循生态发展原则,食物链中的循环物之间共生互补。第二,绿色生产。基于食品安全考虑,尽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产品安全性更高,农业生产与环境的适应性更好,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生产目的。第三,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应用了现代的高新技术,科学合理地利用生产资源,打造自然资源—农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第四,水土净化。水与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注重土与水的资源保护工作,打造生态化农业,逐步改善生产环境,为农业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
2 农业循环经济对农业稳定发展的作用
2.1 保护农业资源
我国农业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占有率较低,而且沙漠化土地面积过大,部分耕地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资源紧缺形势严峻。另外,我国水资源不充足,部分农村地区用水较为困难。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粗放,利用率不高,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农业资源损坏程度加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生产原则,尽可能再次和多次利用废弃物,以及对不能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而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改变了传统农业粗放型生产模式下的生产成本高、资源消耗量大、污染排放量多、经济效益低等劣势,在保护农业资源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2 实现农业生态环境有效治理
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致使农村自然环境遭到污染、土壤肥力下降。由于乡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设备和工艺较为落后,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节能减排落实不到位,将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三废未加处理就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种植中农药、化肥、农用薄膜的不合理使用对农田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这不仅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还会危及食品安全,非常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2]。地方农业部门要积极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从污染源头进行控制,推广绿色、生态化种植技术和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以最小资源消耗获得最大化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3 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5种产业形式,并衍生了新的产业形式,如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农产品服务等,各个产业形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且是共存的关系。依据农业循环经济生产模式,打造一个闭环型经济发展体系,农业生产不再是最基础的原材料生产,而是商业化生产,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对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并对农产品进行推广和销售,形成生产、加工制造、销售、售后于一体的市场化操作模式,实现农业生产一体化运营和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并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农业经济发展上升至新的高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政策引导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调整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第一,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编制工作中,需注重农业经济发展的预算编制,在预算范围内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为重点项目进行资金补贴,鼓励和支持项目建设。第二,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制定激励和惩罚制度,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循环经济发展中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并确保农民从中获取收益[3]。在税收、贷款等方面,为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农民提供优惠,地方农业部门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并帮助农民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使农民乐于接受和学习生态化的生产技术,并从中获取收益。
3.2 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不是简单的技术创新,而是农业规模化、市场化、技术化发展,强调的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化发展,以及打造地域农产品品牌,助力农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第一,增加资金投入,建立现代化科研基地,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以及完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为生态产业链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联合地区内的科研单位、高校、企业、政府等多个部门,促进各参与主体之间信息交互,构建一个绿色生产组织结构,形成“资金投入—产品和技术研发—应用—增值—回收—再投入—再增值”的循环体系。第二,注重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专门建立一支农技推广队伍,深入农村进行技术推广工作,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提高技术成果的转化率[4]。同时,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创新,对成果显著的技术人员和农民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支持农民应用新技术。第三,为科研机构、高校、农民建立交流和沟通平台,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推广服务。借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高转化成效,带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3.3 充分利用现代化种植技术
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现代种植技术的支持。例如,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滴灌技术,精准控制农作物灌溉量,以及将肥料加入灌溉用水中,可以使肥料均匀渗透到土壤中,提升水和肥料的利用率,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又如,积极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如使用覆盖残茬的方法,简化田间耕作程序;使用免耕直播技术,在少耕或者不耕地的情况下进行农作物种植;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科学的轮作,合理施肥用药,提高田地利用率,并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用量,以改善土壤结构、养护田地[5]。利用现代种植技术可极大地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简化种植程序,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次数,节约能源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结语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性过程,需要地方政府积极出台扶持和激励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建农业科技园区,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农民等参与主体,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撑,并成立专业的农技队伍,实地指导农民准确利用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深度发展,进而实现农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