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服装工作室与教学相结合为例的教学模式创新

2021-12-02仲菊芳

纺织报告 2021年6期
关键词:服装教学模式专业

仲菊芳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昆山 215332)

在社会大环境下,服装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日益提高。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紧跟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培养计划与教学创新方案,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业务水平,使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不需要进企业再花时间去培训。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校内开设的服装工作室,是学生实现专业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有效衔接的重要平台,可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融合理论与实践,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有效的形式和重要载体[1]。因此,创设校内服装工作室将成为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也是校企协同育人培养目标的突破点。

1 服装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

1.1 教学组织

服装专业沿用传统学科的知识体系、逻辑关系来组织教学,以课程设置为中心,不分析职业能力需求便开展教学活动,也不根据职业活动的实际情况便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将单个理论与实践分阶段地由不同教师实施。各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衔接不够紧密,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时间跨度大,教学内容之间不能有效结合,忽略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主动性与创新性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2]。

1.2 教学模式

服装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掌握为中心,没有突出职业岗位需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学内容缺乏明确的职业能力教学模块,课程内容以教师单向传授为主,忽视了教育本质是以学生为主,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很难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学生的思维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只能获取碎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其创新设计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后无法立刻开展工作。

要想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其所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快速、有效地融合。同时,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大环境同步发展。因此,必须调整教学模式,建立与职业岗位、实际生产相结合,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工作室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改变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市场发展的局面。

2 工作室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创新模式

工作室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创新模式,是将服装相关不同方向的工作室作为载体,将项目研究、课程内容、生产实践、产品开发及教学环境融为一体,以工作室的实践项目为主导、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根据学校教师的辅导与企业导师的指导,承接服装工作室内服装设计制作相关的任务。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有效结合,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在实际项目中成长,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应用于实践训练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主动探索的精神,突出学生的自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突破传统的课堂封闭式教学模式,发展企业、社会实际生产的开放性、职业性教学模式。

在培养计划中提出自主创业,提倡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服装专业将迎合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在校内根据专业方向开设工作室。工作室的研究内容按学生的发展需求、导师研究的侧重点来划分,根据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阶段性进行设置:大一阶段,设置时装画绘制、工艺基础制作;大二阶段,设置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大三阶段,设置专题设计、西服结构设计与制作,在完成教学环节后,增加生产实践环节,学生将在各工作室之间轮流选择项目进行实践练习,实现学以致用。同时,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承接企业项目外,各工作室还将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机构举办的服装与服饰品设计大赛、服装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是,将社会企业项目引入工作室,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组织企业优秀导师与校内教师进行不定时的技术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

3 工作室与教学相结合教学的运行形式

3.1 组建团队

组建一个能一起工作、一起学习的团队,目的是打破传统的单独授课形式,采用同专业方向学生合作的形式,将人数控制在4~6人,根据企业项目运行的管理模式,教师为每组分配学习任务,组长再分配给组员,开展学习和项目的计划安排,组员之间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潜能,使教学顺利进项。

3.2 项目引进

首先,由工作室责任教师、企业导师引进项目,并对项目进行分析,列出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实践内容,讨论实现的手段、过程及方法。其次,通过讲授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信息、收集资料的过程与途径、查阅相关资料的范围,运用基础理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完成,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作品到产品的跨越,进而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

3.3 项目分析

根据项目的任务要求,将任务分成几个模块,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对应模块的任务。同时,要求每个小组给出相应模块任务的计划书、进程表、完成的标准,要求小组团队协作完成,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作品与产品、产品与商品之间的区别。

3.4 项目调研

小组成员对项目中的相关信息、素材进行收集与整理,制定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案。通过市场调研,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以此完成项目的调研报告。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变化与发展规律,掌握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方向。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消费者的心理并结合生产工艺,仅画一张效果图是无法完成的。在将学院设计派向现实主义、实用主义的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学生将真正领悟到设计的概念,同时,也能得到真实有效的学习机会。

3.5 方案制定

根据项目的要求,与客户进行多次沟通,结合调研的信息,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并做好详细、清晰、合理的计划书。

3.6 方案论证

每个小组要讲解调研报告和计划书,教师和企业导师以及客户对项目的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小组将修改意见进行整理后讨论出修改方案,最终根据方案完成项目[3]。

3.7 项目总结

每个小组每完成一个项目,都要详细记录完成的过程、优化的心得以及在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找到产品设计、项目管理的方法及规律,将经验运用到后期的生产中,使后面的项目越做越好,越做越顺。

4 工作室与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服装工作室由企业导师、校内专任教师、服装专业学生组成,在每学期、每学年开始,制定工作室目标和职责,明确工作室成员的发展规划,签订工作室责任状。企业导师将企业项目及服装专业中的新工艺、新技术引进工作室,加强教师的学术研究,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推动教师与学生不断成长。同时,服装专业的教学计划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并共同承担教学任务、项目开发、教学育人等多项任务,完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对接。

4.1 以项目促教学

工作室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教学运行的基础,教师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讲授,不受空间、环境的限制,将课堂延伸至企业、市场、网络中。通过项目将课程进行整合,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实施来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使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工作保持一致。如当工作室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企业项目可实施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企业项目,或者拿以前做过的项目,按企业的要求、生产过程来锻炼学生,使学生一直处于实战工作的状态,以便日后顺利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学生根据项目要求,灵活组建团队并主动学习,在工作室的自由环境下进行专项练习。工作室的教师定期检查学生项目完成的进度与质量,并进行讨论和交流,确保学生能在限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任务。

4.2 以比赛促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若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就要在课外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在工作室团队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参加市赛、省赛、国赛,用比赛的评分标准来评定学生的成果。通过参加各项比赛来搭建交流平台,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内涵的理解,掌握服装设计、制作技巧,提高成衣效果并加快制作速度,为将来进入社会开辟新的渠道。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慎重选择职业发展方向[4],使其清晰地认识自身与外界的差距,强化自身学习意识并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4.3 以课题促教学

工作室除了承接企业项目、引导学生参加比赛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课题研究。教师通过申报市、省、国家级课题,与学生共同挑战在专业领域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服装新工艺与新技术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为今后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本课题主要针对服装款式、服装工艺、服装材料等设计元素进行创新研究,找到服装产品设计的规律与方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企业项目的实际生产中,指导工作室项目的运行,使工作室的组织形式环环相扣,不断进步。

5 结语

服装工作室的建设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证明,将学生的技能培训、企业的项目开发、学校的竞赛培养、教师的能力提升融为一体,对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有较大作用。在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工作室与教学相结合是最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课堂内容的扩展、延伸及深化,是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设计教学面向市场,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此种教学模式今后还需不断应用、探索并完善。

猜你喜欢

服装教学模式专业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道具服装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