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腺瘤和良性上皮性息肉的病理诊断研究进展

2021-12-02吴其旭

今日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腺瘤息肉

吴其旭

(玉林市博白县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537600)

胃肠疾病的高发对我国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严重的影响,随着临床疾病诊断技术的逐渐完善与发展,纤维内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肠胃道肿瘤疾病诊断过程中,利用肿瘤组织活检或者标本切除检验进一步实现疾病诊断。由于疾病种类多,且病理诊断规范性不足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疾病诊断中的病理研究。文章中着手分析胃肠道腺瘤以及良性上皮性息肉的分类情况,并且观察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诊断情况,旨在进一步提升病理诊断科学性,为临床患者疾病诊治提供技术依据。

1 疾病分类

1.1 胃腺瘤/良性上皮性息肉 胃腺瘤主要的是是发生在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良性组织,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增生的胃黏液腺组成,而且该疾病不受年龄,性别限制,发病的峰值年龄为40岁以上患者,如果患者存在萎缩性胃炎会大大增加疾病的出现。周郁芬,王柏凯[1]在报道中指出胃腺癌息肉患者以及患有早期胃癌患者胃黏膜均出现萎缩化生情况,而且出现微腺瘤性息肉萎缩发生情况在胃窦部分占比52.7%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等各种情况发生变化。使消化道肿瘤发生数量增多,及早的对良性组织进行发现,并加癌前疾病病变研究对于当前癌症预防有重要价值。常见疾病通常涵盖微腺瘤、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错构型息肉,幼年型息肉等。这部分息肉均属于良性上皮性息肉。

1.2 结直肠腺瘤/良性上皮性息肉 结直肠腺瘤属于结直肠息肉的一种,属于良性的病变,直肠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的成分越少说明腺瘤的良性程度更大,同时直肠腺瘤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级数越低说明良性程度更高。良性上皮息肉涵盖假性炎性息肉、黏膜脱垂性炎性息肉、错构性息肉等。尽管疾病属于良性组织,但是为了进一步防止疾病加重演变成癌症,需要积极开展疾病诊断研究。林泳, 何媛, 赵晶[2]对77978例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患者情况进行诊断,在研究中的发现结直肠息肉往往进展为结直肠癌,需要大概10年时间,而加强对高危人群结直肠息肉进行诊断并且切除了可以有效实现结直肠癌疾病预防目的,所以加强结直肠腺瘤/良性上皮性息肉病理诊断研究,以及病理诊断结果为患者制定治疗计划对患者疾病预后有显著价值。

2 胃腺瘤以及息肉病理表现/诊断

2.1 胃黄色瘤 胃黄色瘤是临床中较为少见胃良性增生疾病,主要表现出胃黏膜发生黄色斑块,而且相关报道中指出这种疾病与胃癌发生情况有着密切关系,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基础性胃疾病同样有着关联。陈莉,王计,彭华军[3]等人在研究中将24例患者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病理组织上,胃黄色瘤主要表现出胃壁黏膜下部分存在黄白色隆起组织样,而且以卵圆形以及椭圆形为主,直径最小为2毫米,最大为10毫米,光镜下胃黄色瘤表现为胃壁黏膜固有膜浅层 表面上皮组织内巢状或块状巨噬细胞,细胞大小不一。同时胃壁出现一定的萎缩性胃炎同时存在坏死以及糜烂情况。尽管疾病在临床上并无特异性症状,但是在病理诊断中可以进一步实现疾病检出[4]。

2.2 肠型腺瘤 这种腺瘤主要的发病群体为中老年患者,而且男性患者数量远高于女性患者,在进行检验中可以发现杯状细胞以及潘氏细胞,同时存在低级别瘤变增生表现,细胞核呈现复层排列。在进行病理检验过程中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可以发现肿瘤细胞阳性表达,而且该种腺瘤往往癌变风险较高,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疾病的诊断与研究[5]。

2.3 十二指肠幽门腺腺瘤 十二指肠幽门腺腺瘤是目前临床中胃型分化腺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该种疾病出现的原因多由于患者自身存在免疫性胃炎,而且高发人群主要以中老年妇女为主,患病初期,临床症状较为不明显,但是在胃镜检查中发现具有较高的恶性,病理诊断中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MUC5AC和MUC6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6]。而且AB-PAS染色发现细胞质中存在粘性液体,而且该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异性增生情况,如果在对其进行检验中发现了细胞核异常增大超过正常的细胞核,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幽门腺腺瘤异常增生。

2.4 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属于临床中十分常见疾病主要值得是在胃黏膜局部出现异常隆起是组织,疾病在发生早期症状表现并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但是随着疾病逐渐进展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情况,目前疾病诊断主要以内镜结合病理诊断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治。相关学者在研究中120例患者病灶发生在胃底占比44.17%,胃窦处23.33%,胃底息肉如果不能及时治疗,长期疾病进展易出现癌变。而且在病理诊断中需要观察患者息肉直径情况,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息肉直径往往不超过1cm,但腺瘤性息肉直径均超过1cm[7]。

2.5 增生性息肉 这种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以胃小凹拉长扭曲,同时存在腺体扩张以及出现炎症进而导致的一种胃良性上皮病变,这种疾病又被称之为再生性息肉,疾病的发生率仍然较高与胃底腺息肉比较发生微低。这部分患者年龄较大,且男性患病数量多于女性,既可以为单发也可以呈现多发性,特征表现以卵圆形,无蒂为主,但是也存在有蒂情况,部分患者存在息肉表面糜烂情况。增生性息肉是胃肠息肉中常见息肉,而且胃肠息肉的类型与患者发生癌变存在密切关联,尽管实施内镜下钳夹活检术进行疾病诊断,但是实际的诊断结局与病理诊断结局仍然存在差异,刘妍,董春鸽,肖凤春[8]等人在研究对内镜下钳夹活检术诊断以及病理诊断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显示263例患者病情的不一致率为 15.17%,进一步说明了病理诊断在患者疾病治疗中的实施价值。廖丹,钱波,徐敏[9]等人也在报道中进行研究,纳入胃底腺息肉以及增生性息肉393为例,观察其临床、内镜特征发现大部分增生息肉均存在黏膜肌层向息肉表面延伸的纤细平滑肌束,而且在息肉细胞发现存在幽门螺旋杆菌,这一情况可以一定程度上说明幽门螺杆菌清除可以对增生性息肉进行减少,但是当幽门螺杆菌被清除后,患者的息肉可能存在增大情况,同时,增生性息肉在进行上皮细胞检验存在明显反应性,或者出现再生性变化,存在化生情况,但是异型增生往往不多见。

3 结直肠腺瘤以及息肉病理表现/诊断

大肠息肉是结直肠息肉中常见的息肉,致病因多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不良导致,结直肠镜检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中,这种疾病与年龄呈现正比,年龄越大患者出现疾病的概率就越高,而且疾病具有较大的隐匿性,部分病灶往往不具备息肉形态,还有部分疾病实施内镜检查都很难进行发现。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腺瘤检查的年龄为55岁,而40~59岁对结肠镜检查腺瘤检出率为 21.23%[10]。通过不同的腺瘤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三种,其一管状腺瘤,其二为绒毛腺瘤,其三为管状绒毛状腺瘤等,同时进行分级判断,如果腺瘤等级较高存在异型增生情况需要进行针对性诊断,防止病灶浸润其他健康组织[11]。相关学者在报道中以40~59岁无症状人群11918患者进行结直肠腺瘤检出以及胃息肉检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结肠直肠息肉,腺瘤和进展期腺瘤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0.7%、15.4%、3.6%,进一步说明加强临床病理检验对疾病诊治的重要性[12]。炎性假息肉主要为肠道溃疡边缘或者吻合口位置发生,内镜表现以有蒂息肉为主,直径大于5cm小于2cm为巨大型炎性假息肉,部分炎性假息肉存在扭曲分型情况[13]晚期的炎性假息肉与正常黏膜接近,并且存在上皮异型增生,当息肉体积大或数量多导致梗阻出现需要及时进行切除。消化道炎性纤维性息肉主要发生在黏膜下层,但是部分患者存在粘膜层累计,患者会出现间质粘液样变。如果患者存在组织学改变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切除,进一步实现患者疾病预后。

4 总结

综上所述,胃肠道息肉近年来发生数量逐渐增多,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结直肠炎性假息肉均具有较高发生率,尽管属于良性组织,但仍然存在癌变风险,应进一步加强疾病临床诊断,通过活检组织检验实现息肉诊断,为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腺瘤息肉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呼吸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已出版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基于Web及知识推理的宠物狗疾病诊断专家系统
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