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蒙药资源种类调查整理概况

2021-12-02李路扬万定荣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蒙药药用植物内蒙古自治区

李路扬,张 飞,万定荣

(1.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3.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4.中南民族大学 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蒙古族形成于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落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并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一词由原来一个部落的名称变成了民族名称。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蒙古族人口为598.18万,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青海、河北、河南、甘肃等省(自治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古族最大的聚居地,其蒙古族人口有422.6万,约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七成。蒙古族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习俗、服饰、语言及文字。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生活发展方式。蒙古族群众在与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积累医疗实践经验,且在此基础上,吸取其他民族医药理论精华并结合当地民间疗法和汉医知识,形成了独特的蒙古族医药学和蒙古族药(简称“蒙药”)。

1 蒙药资源种类的古籍记载及建国前资源调查

18世纪,蒙医药学家伊希巴拉珠尔编写了《药物名录及认药白晶鉴》(亦称《认药白晶鉴》)一书。该著作将药物分成宝物类、草药类等八大类,共分为三部十篇,全书收载药物约380种,详细阐述了每种药物的产地、形态、功能和炮制方法,还附有部分药引子、药浴及矿泉、温泉疗法等内容[1]。

18世纪,药物学家罗布桑苏勒和木撰写了蒙古族药物学专著《认药学》,该著作系统介绍了678种药物的形态、生境、药用部位、功能、性味、质量优劣识别等方面的记载,进一步丰富了蒙药学的内容[1]。

19世纪,著名蒙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通过对百余种本草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再次核对并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撰写了《蒙药正典》这一著作,该书对以前蒙医历代本草进行正误纠弊的同时还作了全面的总结论述。该著作收录常用药879种,每一种药物名以蒙、藏、满、汉四种文字注写,并附579副药物插图。除对药物的产地、形态、药用部位、采收时间、炮制方法、性味、功能等作了详尽的描述外,还对每一类药物进行再次细分[1]。

清雍正二年(1724年),德国植物学家梅塞施密特(D.G.Messerschmidt)到呼伦贝尔草原考察野生植物并采集标本,其中就有对黄芪、防风、赤芍等野生药材的记载[2]。

清道光十年(1830年),俄国植物学家邦奇(A.Bunge)从乌兰巴托经锡林郭勒盟、张家口到北京,沿途采集植物标本。于1831年发表了《在中国北部采集的植物名录》,该名录记载被子植物95科420种,还发现一些新分类群[2]。

清同治五年(1866年),法国学者戴维(A.David)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乌拉山一带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1884年发表了《戴维在中国所采集的植物》,该文共收集维管束植物1 174种[2]。

19世纪中叶,在内蒙古地区采集考察的俄国学者还有普热瓦尔斯基(N.M.Przewalski) (1870-1872年、1879-1880年、1883-1885年)和乌普索夫(M.UPsov)(1878年)等人。他们采集制作了众多植物标本,这些标本现保存于圣彼得堡植物园。俄国植物学家柯马洛夫(V.L.Komarov)根据对上述植物标本的研究整理,于1901-1907年编写出版了《满洲植物志》(三卷),而且在1908年还完成了《中国及蒙古植物区系引论》一书,首次对蒙古地区植物进行了分区研究[3]。

1923年5月中国植物学家秦仁昌在贺兰山西坡采集早春开花植物,1941年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第10卷第5期上发表《贺兰山植物采集记略》。刘慎谔、耿以礼等也到内蒙古进行了一些植物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并著有《中国北部及西北部植物地理概论》(刘慎谔,1934年)、《中国绥远百灵庙禾本科之新种))(耿以礼,1938年)。1937年吴征镒在河套及乌拉山一带采集的植物标本至今还保存在北京大学标本馆中[3]。

2 建国后蒙药资源调查研究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2.3%。全区以高原为主,沙漠主要集中于西部,另有一些山地、丘陵和较广阔的森林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据统计,我国现有蒙药材2 000余种,其中40%来自中原地区,50%为蒙古高原地产药材,10%从尼泊尔和印度等国家进口[4]。蒙医常用蒙药450余种,其中植物药313种,动物药66种,矿物药48种,其他23种[5]。另据记载,内蒙古自治区的蒙药资源有1 342种,其中植物类926种,动物类290种,矿物类98种,其他28种[6]。辽宁省的蒙古族多分布于辽西地区,目前文献记载的辽宁蒙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328种(家种药材27种,种植与野生药材33种,纯野生药材268种),动物类药材62种,矿物类药材54种[7]。

2.1 内蒙古自治区蒙药资源调查

建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有关单位的专业人员,对内蒙古植物和药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整理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8-13]。

1956-1960年,内蒙古自治区药品检验所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7盟2市27个旗县进行了首次(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1961年6-7月,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组织60余人的蒙药资源调查队赴贺兰山调查该地蒙药资源分布情况,发现蒙药药用动、植、矿物220多种。

1964-1975年,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对锡林郭勒盟野生药用植物进行调查,整理编写了《野生药用植物名录》,记有90科532种药用植物。

1972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医药公司、药检所等部门编写《内蒙古中草药》,收载中蒙药材393种。

1980年起,伊克昭盟蒙医研究所成立鄂尔多斯蒙药资源调查组,对全盟蒙药资源开展调查,历时3年,共采集植物标本400多种,矿物标本30多种,并且整理鉴定了药材500多种,其中包括蒙医常用的蒙药80种,在此次调查中还发现几十种产量大、质量好的蒙药药材,如寒水石、香青兰、沙棘等。

1980年起,巴彦淖尔盟蒙医药研究所乌苏日图等人对巴盟药材资源进行调查,历时4年,共采集到药用植物标本1 181份,分属于79科252属,矿物标本65种195份,动物标本35份。此外还调查了解到蒙医常用或专用如药悬钩子、赤子、手参、岩盐等在巴彦淖尔盟境内的资源分布情况。

1980-1982年,哲里木畜牧学院、哲里木盟药品检验所、内蒙古大学调查了哲里木盟大青沟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发现有药用植物99科275属404种。

1982-1983年,扎兰屯农牧学校李永红整理编写了《呼伦贝尔盟中草药资源调查》,收载呼盟地区药用植物103科700余种。

1982-1984年,兴安盟药品检验所、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内蒙古医学院中药系和中医系等单位共同组织兴安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队,对全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汇集编写了该盟《药用植物名录》,记载药用植物104科620余种。此外,内蒙古自治区药品检验所编写了《内蒙古野生药用植物名录》,收载药用植物130科628属1 500种。

1984-1987年,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药品检验所、内蒙古医药总公司、内蒙古卫生厅,以及植物药产区盟市旗县医药、卫生、药检、农林、大专院校等单位人员开展内蒙古植物药调查(每年6-9月组织东西部两个调查组对重点药材产区药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历次调查研究的资料标本进行整理、鉴定、分析、研究,编写了《内蒙古植物药志》(朱亚民主编,1989年)。该专著收载蒙药材1 100余种,附插图500余幅,并在每种药材项下记有中蒙药名、学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产地、产量、栽培技术、入药部位、采集加工、性状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能、用法用量等。

1984-1987年,内蒙古阿拉善盟蒙医研究所和阿拉善盟医药公司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盟药物资源普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阿拉善盟蒙药植物共计73科218种,并编写了《阿拉善盟药用植物名录》。

1986-1988年,在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中,内蒙古自治区医药总公司、卫生厅、经委、农委等部门组成内蒙古自治区药材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各盟市相应机构部门也组成各自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区抽调200余人近2年时间,耗资30万元,对全区12个盟市88个旗县(市)的中蒙药材资源情况进行了全面大规模的普查。这次普查采集各种药材标本共2万余份。经鉴定有药材747种,其中植物药728种(分属152科),动物药12科14种,矿物药5种。全国指定重点普查的363种常用中药材中,内蒙古自治区有145种;全国指定普查的232种野生药材中,自治区有113种。通过这次全面普查,编写出《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材重点药材专题报告》《内蒙古自治区野生药用植物名录》(1988年),绘制了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材资源综合分布图、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材区划图及重点药材单品种资源分布图21幅,并首次提出了内蒙古地区中蒙药资源分布区划的理论和长远发展规划的设想建议。普查成果于1990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2004年,内蒙古民族大学对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中段的阿尔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采集标本1 200份,经鉴定共有57科190属269种,包括125种蒙医常用的植物药,其中有37种蒙药材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除了金莲花、库页悬钩子、黄芩、桔梗等少数品种已开发利用之外,多种蒙药材有待进一步开发。

1999年,呼伦贝尔盟蒙医学校承担的“呼盟地产蒙药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资源调查”科研课题,通过了呼盟科学技术局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该调查成果总共搜集整理、鉴定了324种呼盟地产蒙药材,其中植物类70科252种,动物类65种,矿物类4种,其他种类3种。该成果对调查搜集的所有植物和蒙药材资源种类的特征、品名、学名、别名、来源、分布、生长环境、药用部位、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整理编写了《呼伦贝尔盟蒙药资源》一书。

2004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柳白乙拉、武绍新任主编的《中华本草》(蒙药卷)出版。该书共收载蒙医临床上常用、疗效确切或有一定研究开发价值的传统蒙药材422种,其中矿物药47种、植物药326种、动物药49种。

从2009-2015年,阿拉善盟医院“阿拉善盟药用植物普查及彩色图谱整理研究”课题组人员,历时7年对阿拉善盟境内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其中2012-2013年还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药用植物资源普查的契机,通过实地拍摄植物照片、采集标本并收集标本信息。此次调查共拍摄了463种(81科220属)蒙药药用植物的彩色图片l万余张,采集到300多种药用植物标本,根据此次调查结果还编写了《内蒙古阿拉善盟药用植物彩色图谱》,在蒙药药用植物资源方面,此次药用资源普查相比第一次增加了芍药科、瑞香科、马钱科、天南星科、黄枝衣科、丝膜菌科、梅衣科、念珠藻科等8个科的物种,种数增加了245种,如互叶醉鱼草、木藤蓼、紫茉莉、黄芦木、灌木铁线莲、土木香等。

娜日苏、王晓力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及标本调查方法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蒙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统计,蒙药用植物共有202种(包括变种),隶属51科、125属。

2011年,蒙药学家罗布桑在多方面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编著出版了蒙文版《蒙药志》上中下册(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2 其他地区蒙药资源调查

关于其他省市的蒙药资源调查记载的文献极少。

1980-1983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卫生局组织药学人员对巴音布鲁克山区、库鲁克塔格山、天山南坡草原和焉耆盆地四个植被区进行蒙药资源调查,采集植物标本4 600多份,约430种,拍摄植物图片近1 000张。并将经鉴定的蒙药及药用植物编写成《巴州蒙药及药用植物名录》,共收载药物(包括部分动物药)509种,每种药物都收有汉、蒙、藏、拉丁名称,各药物品种项下收载有药用部位、生态环境、产地、功能、主治等内容[14]。

1985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分别完成当地蒙药资源调查,编写了《蒙药资源调查》和《蒙医药录》,记载当地蒙药1 300余种及常用医方500余个,详细介绍了药物的性能、剂量、加工炮制方法[15]。

黄璐琦、李小伟带领的团队借助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契机,多次深入贺兰山腹地调查,根据调查成果编写了《贺兰山植物资源图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该书收录了贺兰山维管植物86科340余属600余种(包括种下等级),每种植物均配有原色照片,并介绍其植物形态、生境分布及价值等内容,其中具有药用资源的品种,还介绍了其药用部位、功效等相关内容。该书还介绍了贺兰山264种蒙药植物的别名、蒙名、功效、药用部位及采收加工等内容[16]。

2.3 蒙药栽培资源

常用蒙药材中,其主体多是具有蒙古高原特点的地产药材,如沙棘、多叶棘豆、硬毛棘豆、香兰、蒙古山萝卜花、黄花黄芩、冷蒿等,而且内蒙古中外闻名的特产之一便是中蒙药材,如甘草、蒙古黄芪、麻黄、肉苁蓉等。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始合理布局大宗药材生产基地,采用规范化栽培措施种植有关中蒙药材。由内蒙古科技厅牵头,组织启动了阿拉善盟梭梭肉苁蓉繁殖基地、呼和浩特市沙棘种植基地(包括赤峰市敖汉旗,面积达2.33万hm2)等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中蒙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

2016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蒙药材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加快呼和浩特、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等地区蒙古黄芪、黄芩、防风、赤芍、桔梗、麻黄、北沙参、知母、北苍术、金莲花、达乌里龙胆、鹿茸、鹿角、鹿筋、鹿胎等道地蒙药材中药材种养殖基地建设,打造中东部蒙药材中药材特色产业带;发挥鄂尔多斯、巴彦淖尔、阿拉善盟等地区乌拉尔甘草、沙棘、枸杞、苁蓉、锁阳、苦豆子、银柴胡等特色资源种植优势,打造西部蒙药材中药材生产及滋补保健药特色产业带,建设10个自治区道地药材规模化种养殖示范基地,实现蒙药材中药材种植养殖产量年均增长10%的目标。

2.4 蒙药标准制定

质量标准是从事蒙药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督的法定依据,其对于保证蒙药材及其相关制剂安全稳定、质量可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规范蒙药资源及蒙药材应用,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组织蒙药材研究制定,于1986年制定颁布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收载蒙药材322种。

1998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该标准收载了57个蒙药材品种、145种蒙成药。

1977-2015年期间,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了特色蒙药材4个品种。

2015年,内蒙古启动了“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在计划推动下,开展了蒙药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将“蒙药材炮制规范标准的起草”作为重点工作,于2016年出版颁布《内蒙古蒙药材炮制规范》(2015年版),按蒙药材炮制规范标准建设总体规划,于2017年出版了《内蒙古蒙药材炮制规范》(2017年增补版)[17]。

这些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为规范化使用蒙药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蒙药资源种类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发展,同时促进了蒙医药的发展和完善。

3 蒙药资源开发应用展望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东西直线距离2 400多km,南北跨度1 700多km,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8省市区,地域广阔。其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具有显著的北方高原、沙漠等适生物种的特色。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62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前10位,矿物种类达98种,矿物药资源丰富[18]。许多重要的大宗中药材及蒙药材也出产于内蒙古地区,如著名的乌拉尔甘草、沙棘、蒙古黄芪(占全国黄芪产量的4/5)、麻黄、肉苁蓉、锁阳、五味子、满山红等。这些中蒙药材品种资源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蒙医药事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蒙药医院制剂品种较多,其特色的蒙药资源品种为蒙药制剂的生产提供了原料药材。但许多蒙古族地区生态环境较脆弱,许多植物药资源种类及蕴藏量较为有限,蒙药资源及其耐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发展人工种植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蒙药药用植物内蒙古自治区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蒙药蒙红贴膏(原蒙古伤痛贴)药效学实验研究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贸促系统举办展会计划
七十为作家集体祝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药用植物入菜需谨慎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
蒙药萨日汤对5种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