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缺血性贫血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021-12-02黄爱萍
黄爱萍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530031)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定义:妊娠期血红蛋白<110g/L,血细胞比容<0.30,血清铁<6.5umol/L,成为妊娠过程中女性贫血常见类型[1]。有关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相关诊断尚无统一标准,我国指南中建议:血清铁蛋白浓度<20ug/L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2]。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提示,全球妊娠期女性而言,贫血患病率维持43%,而受影响女性高达5600万,亚洲人数高达3200万[3]。截止至2011年,全球贫血问题得到显著改善,贫血患病率显著降低至38%,但我国贫困地区内血红蛋白水平仍然偏低,患病率趋于居高不下[4-5]。目前临床铁剂补充成为治疗常见措施,但应用不当会造成铁营养过剩问题。文章就妊娠期缺铁性贫血药物治疗情况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妊娠期机体铁需求量
妊娠过程中将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定义为妊娠期血清铁蛋白<20ug/L,依据储存铁质量浓度分为3期:铁减少期:血清铁蛋白<20ug/L,转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及Hb正常。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红细胞摄入铁降低,血清铁蛋白<20u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加,Hb正常。IDA期:血清铁蛋白<20u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加,Hb<110g/L。妊娠期IDA:妊娠期因ID所致的贫血,Hb<110 g/L,是妊娠期ID最严重阶段。妊娠初期阶段,母体对铁需求量约为20mg/d,妊娠过程中女性会停经,该阶段机体对铁需求量整体偏低,甚至会低于孕前水平[6]。妊娠中晚期生理铁需求量维持30mg/d。对妊娠期母体红细胞需求增加量分析,维持在450mg。因此,妊娠过程中为有效维持母体铁平衡、支持胎盘及胎儿生长发育,此时对铁需求量维持在1g左右[7]。妊娠期结束后,母体红细胞数量相对减少,会恢复至孕前水平,当机体经循环回收一部分铁,分娩出血会丢失铁150mg。最终,对整体妊娠期间铁丢失量计算所得为740mg。妊娠过程中生理性铁需求量增加,母体饮食过程中,对铁吸收、储铁器官循环利用急剧增加[8]。
2.补铁剂治疗
铁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氧代谢、能量代谢、肌肉功能及造血功能等。缺铁性贫血孕妇每日对铁剂补充量约为100~200mg/d,治疗后2周复查Hb评估疗效,通常2周后Hb增加10g/L,3~4周后增加20g/L,饮食过程中铁供给量约为10~15mg/d,但被机体吸收占比仅为10%,不能短期内依靠食物增加摄入量[9]。饮食上对食物选择以富含铁元素为主,包括瘦肉、动物内脏、海带等。医师指导下并补充铁剂,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铁吸收率。目前常见铁剂以无机铁、有机铁两大类[10]。而铁被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经历下述四个阶段:1.1931年首次将硫酸亚铁用于“黄萎病”治疗中,后硫酸亚铁被众多国家、药典认准,被广泛用于食品生产和治疗中,其安全性得到认准,第一代口服补铁剂硫酸亚铁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而无机铁也归属为第一代口服补铁剂。目前铁剂给药方式包括口服、注射给药,对患有血红蛋白病的妊娠妇女,血清铁蛋白<30ug/L,可予以口服铁剂。建议进食前1h口服铁剂,可减少食物对非血红素吸收的抑制作用,与维生素C共同服用后增加吸收率,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服。口服铁剂患者剂量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及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一旦合并胃肠道症状,应当配合小剂量干预,每2~3d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达到治疗剂量。对不耐受口服铁剂、依从性不确定及口服铁剂无效者,妊娠中期可配合注射铁剂。铁剂剂量取决于妊娠妇女体重及Hb浓度,目标促使Hb达到110g/L。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头晕及头疼等症状,偶有致命性过敏反应,游离铁会引起组织毒性,注射铁剂使用前,应当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确诊为妊娠期缺血性贫血。
3.新型补铁剂
小分子有机酸铁盐螯合物补铁剂得到广泛发展,新型大分子复合物并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包括多肽铁螯合物、血红素铁、多糖铁等。多肽铁螯合物与氨基酸螯合物吸收机制十分相似,利用肽转运系统,继而被血液直接吸收,生物利用度较高,且能自水产品、豆类、芝麻等食物中提取,安全性高,具备广泛应用前景。2007年含铁纳米颗粒被报道,纳米材料补铁剂有着硫酸亚铁相当生物利用度,在组织学、生物化学副作用仍在继续研究,但可能成为新一代补铁剂。
4.病因治疗
育龄期妇女、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等摄入不足引起的IDA,应改善饮食,补充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绿叶蔬菜等;育龄期女性可以预防性补充铁剂,补充铁元素60 mg/d;月经过多引起的IDA应调理月经,寻找月经增多的原因;寄生虫感染者应驱虫治疗;恶性肿瘤者应手术或放、化疗;消化性溃疡引起者应抑酸护胃治疗等。
5.妊娠期补铁治疗对围生结局的影响
妊娠过程中,往往母体会对铁整体需求量增加,妊娠早期阶段,需求量从0.8mg/d增加至妊娠中期7.5mg/d,对整体妊娠期间需求平均量维持在4.4mg/d。同时,妊娠过程中,循环血容量增加,血浆增多会大于红细胞增加量,达到血液稀释目的[11]。上述两种机制是引起妊娠期贫血重要因素。对已经存在缺铁性贫血孕妇而言,单纯膳食措施难以弥补妊娠期需求,需额外补充铁剂治疗。研究指出[12],接受铁补充剂治疗,母体平均血红蛋白维持在4.59g/L时,贫血、低出生体重儿风险性下降3%。因此,当处于妊娠期缺铁性贫血高风险女性,应当补充铁剂治疗,进而改善不良围生结局。目前证据提示,妊娠期铁水平高低会对女性血压造成影响,影响下一代。服用90天铁、叶酸补充剂,会降低子痫前期、子痫风险性。研究指出[13],妊娠期母体铁补充剂摄入,与子代10年收缩压水平呈现负相关。但相关铁补充剂、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研究尚不充分,是否预防高血压效果及有效剂量仍需进一步证实。
妊娠期缺血性贫血低风险女性而言,当妊娠期间应用铁补充剂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有关伊朗随机对照研究指出[14],妊娠中期对血红蛋白>132g/L妇女随机分配接受50mg铁补充剂或安慰剂,结果显示,铁补充剂妊娠期女性妊娠晚期小于胎龄儿率为15.7%、高血压患病率为2.7%,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由于上述研究未深入进行研究,是否会影响新生儿生长、智力发育等尚不得知[15]。但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低风险女性而言,是否需要额外补充铁、补铁安全剂量仍需进一步深入分析及探讨。
6.小结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上升,有关相关疾病诊断、防治初步得到进展。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作为临床常见一类孕期疾病,有关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治疗方案较多,可通过对口服补铁剂剂型、剂量及治疗间隔时间调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随着近些年来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大分子复合物、纳米材料补铁剂出现,具有较强生物利用性、顺应性,得到广大临床医生推崇。但由于目前仍然处于研究基础理论阶段,若要真正应用于临床之中,仍需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且临床缺乏缺铁性贫血实践,需依据孕妇具体情况,权衡利弊,科学、合理及高效选择系统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