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半结肠切除术在右半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1-12-02毛军周

今日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肠系膜筋膜入路

毛军周

(柳州市柳微医院,广西 柳州,545027)

结肠癌已经成为全球第3大常见癌症,是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发病不断趋于年轻化,发病率、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1]。其中右半结肠癌最为常见,5年生存率会低于左半结肠癌患者,且预后不够理想。右半结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有半结肠癌的主要方法,主要分为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操作期间存在一定难度[2],本文通过综述该手术情况,报道如下。

1.右半结肠切除术概述

右半结肠切除术切除部分主要在于,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需要将患者回肠末端10-15cm切除,盲肠、横结肠右半部分,切除回结肠血管、有结肠血管机器伴随淋巴结[3]。全结肠系膜切除(CME):在根治性切除术基础上,完整切除内脏筋膜,将肿瘤及周围组织整块切除,肿瘤操作的非接触原则,并拥有足够的切缘,切缘距离肿瘤至少10cm,对淋巴结做好清扫工作[4]。根治性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除右半结肠切除范围外,需要切除结肠血管的左支,并对其根部淋巴结做好清扫工作,切除胃网膜右静脉[5]。且手术期间还需要由严格的执行,完全切除内脏筋膜、肠系膜动脉根周围的淋巴结以及中央供血管的高位结扎。由于右半结肠血管解剖变异,CME在临床应用中对手术入路的研究,术中解剖平面的选择,血管处理方式及淋巴结清扫,均发生了一定变化[6]。

2.手术入路与解剖平面的选择

2.1 解剖平面 随着临床对结肠系膜解剖结构、解剖平面的了解,引起了对右半结肠切除入路方式的研究[7]。临床常见的入路方式包括:外侧入路、中间入路、尾侧入路等。其中外科入路:是右半结肠切除的常规入路方式,首先切开盲肠侧韧带,进入右结肠后间隙,由外侧向内侧完全游离右半结肠,在对中央血管进行处理[8]。但由于外侧入路手术,对肠管及系膜的牵拉和向内操作,可能会出现过度分离的情况,解剖标志出现变化后,进入错误的平面,甚至会出现腹膜后器官损伤的风险,导致外侧入路已经不在临床使用[9]。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进步发展,对不接触隔离等肿瘤根治重视后,中间入路不断出现,中间入路强调以右半结肠系膜血管根部解剖并结扎,由内向外沿Toldt筋膜间隙游离右半结肠和系膜,然后进行离断。中间入路先结扎血管根部,在进行后续操作,符合肿瘤根治的原则[10]。且中间入路能够充分利用侧腹膜,保持对结肠系膜的张力,寻找到正确的解剖平面,能够充分展现手术视野,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尾侧入路以肠系膜上静助/肠系膜上动脉为中心,以右半结肠系膜根部为入点,进入融合筋膜间隙后由尾侧向头侧先解剖肠系膜上血管的后方,由尾侧向头侧解剖肠系膜上血管的前方,更加符合根治手术的原则。李健宁[11]等学者指出,尾侧和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疗效、安全性相当,但尾侧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利于术后的恢复。

2.2 解剖平面 结肠癌患者的升结肠系膜后存在一层较为完整的结缔组织膜,这一组织膜被称为Gerota筋膜,能够将患者肾上腺、肾周脂肪、输尿管及生殖血管覆盖,是进行右半结肠切除的重要解剖平面[12]。在CME概念提出后,近年来诸多学者根据对结肠系膜的解剖学,以及多层筋膜结构的研究,提出了融合筋膜的概念[13]。对结肠系膜的组织学研究中,证实了升结肠、降结肠结构具有多个层次,从背侧到腹侧为表面间皮、结肠系膜、后腹膜。在进行结肠切术后,可将结肠系膜和Toldt筋膜之间,或Toldt筋膜和后腹膜之间作为手术平面。马冰等[14]学者在研究中,通过研究三平面手术方式,是将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分为三个平面进行处理,从而使手术本身难度减低,加强对局部胃结肠解剖认识。

3.了解变异血管

为了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需要切除右半结肠,并高于高位结扎血管,但由于右半结肠血管变异较大,在血管裸化期间会出现出血,甚至误断血管的情况[15]。因此在手术前需要及时了解相关血管解剖位置,降低由于术中出血导致的手术时间延长,降低创面感染几率。

3.1 肠系膜上动脉(SMA)变异 在第1腰椎水平起于腹主动脉前壁,向前下由胰颈下缘左侧穿出,跨十二指肠水平部前方。SMA向右发出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以及供养右半结肠相应肠段的中结肠动脉(McA)、右结肠动脉(RCA)和回结肠动脉(ICA),但在手术期间发现上述血管常存在解剖变异[16]。

3.2 肠系膜上静脉(SWV)变异 肠左曲以上的静脉血流分别经回结肠静脉(IcV)、右结肠静脉(RCV)和中结肠静脉(McV),最后汇入SMV。sMV在sMA右侧上行,穿过下腔静脉、右输尿管等结构,在脾静脉汇合成肝门静脉。SMV是腹腔镜手术中重要解剖标志,静脉属支同样存在变异情况[17]。

3.3 动静脉相对位置关系的判断 手术期间,动静脉相对位置的关系均需要严格处理,并要求术者严格掌握,其中ICA、RCA与SMV的位置关系是临床研究的重点[18]。

4.淋巴结清扫

结肠淋巴管穿出肠壁后沿血管行走,行程中存在4组淋巴结,①结肠壁上淋巴结:位于肠壁浆膜深面,数量少;②结肠旁淋巴结:沿边缘动脉排列;③中间淋巴结:沿各结肠动脉排列;④肠系膜上、下淋巴结:位于肠系膜上、下动脉结肠属支的根部。半结肠的淋巴大部分汇入肠系膜上淋巴结,均在结肠系膜内走行,无淋巴管穿透深腹膜筋膜到达腹膜后组织[19]。日本研究结果中,根据淋巴结在血管与结直肠之间分布情况,将结直肠区域进行划分,即肠旁、中间和动脉根部淋巴结,对这3组淋巴结的清扫程度分别对应淋巴结的D1、D2、D3清扫。这类患者还存在结肠动脉根部的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占比为正相关,强调结肠动脉根部的淋巴结清扫。陈庆永[20]学者的研究中,与头侧中间入路比较,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D3淋巴结清扫加CME),对右半结肠癌合并不全性肠梗阻安全可行较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优势。

右半结肠切除术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较为困难的手术,尤其是近年来腹腔镜手术方式不断在临床认可推广,使得手术者对右半结肠解剖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完成CME过程期间,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手术解剖平面的选择,对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均较为困难,尤其存在变异的血管,会使得操作期间出现血管出血,导致手术困难。因此手术医师需要了解好右半结肠解剖情况,掌握正确的手术操作方式,能够刚好的完成手术操作。

猜你喜欢

肠系膜筋膜入路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