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021-12-02张金玲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活动量体况公猪

张金玲

(山东省临朐县农业农村局东城畜牧兽医站 262600)

饲养管理母猪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母猪选留工作。在母猪生长到配种前一个月时选择母猪,首先选留身体健康且同胞无异常缺陷和特定病原的母猪。然后选留体型修长、发育良好、肢蹄健壮、外阴宽阔、奶头分布均匀且有7 对以上的母猪。最后根据遗传特性选留母性良好、繁殖力强和抗应激能力好的母猪。

1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1.1 饲喂方式

根据母猪体重和体况合理饲喂母猪,建议生长到50~80kg之间的母猪每天可以自由采食,80kg~配种之间的母猪饲喂后备母猪饲料,根据膘情和体况实施限制饲喂或自由采食相结合的方式饲喂,大约每天饲喂2.5kg,在保持营养充足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青绿饲料的供给量,并且保证饮水新鲜和充足,有利于母猪生长、发育。

对于体况不佳或较差的母猪应在配种前2 周采取短期优饲方式,将饲喂量增加到每天饲喂3.0~3.5kg,在配种后将饲喂量逐渐降低到原来的2.0~2.5kg,这样不仅能刺激母猪增加排卵量,还有利于受精卵着床,提高受胎率和母猪繁殖能力[1]。

1.2 合理运动

为了增强母猪体质和抗病能力,规模化养猪场需要设置活动场所,促使母猪适当增加运动量,尤其是冬季在阳光明媚、外界温度较高时将母猪赶到运动场活动0.5h,不仅能促进母猪骨骼、肌腱和肌肉发育,还可以防止母猪发生皮肤病或蹄部病变,增强母猪体质和抗病能力,为正常发情、配种、受孕、分娩奠定良好基础。

1.3 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保持猪舍温度维持在18~20℃范围内,增加通风量降低猪舍湿度,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卫生。在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母猪受到冷应激发生感冒或肠道疾病。在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热应激引起流产现象。为了更好地培育后备母猪,需要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建议每头饲养面积为0.8~1m2,有利于促使母猪适当增加活动量,保证肢蹄正常发育。

1.4 刺激发情

为了促使后备母猪适时发情,建议实施合圈、调圈和公猪刺激等方法来刺激母猪发情,对实施措施后还没有发情的母猪集中到有明显公猪气味的公猪舍,停止饲喂1d,并放入1 头公猪进行爬跨刺激,同时增加光照时间来刺激母猪发情。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催情激素来刺激母猪发情[2]。对于一直不能正常发情的母猪进行适时淘汰,以免影响猪群繁殖能力。

2 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2.1 饲养技术要点

在母猪怀孕期应根据体况限制饲喂,但要遵循一些规则:首先保证母猪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体重只能增加不可减少,最好保持持续增加状态。其次保持母猪体况正常,维持一定量的肌体储备,确保下次适时发情和配种。饲养目标应为各胎次母猪分娩时背膘厚需要达到18~19mm,最多不要超过22mm 为宜。保证母猪正常配种的体况分为2.5~3.0,饲喂管理中需要根据母猪体况来调整饲喂量和基础喂料量,同时饲喂量与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有直接关系[2]。

正确掌握母猪在妊娠前期和中期的饲喂量,防止饲喂量过高影响胚胎正常发育,一般妊娠前期的饲喂量为每头每天1.8kg,中期为2.25kg,在妊娠后期胎儿生长速度加快,需要逐步增加饲喂量到2.5kg 左右/头·d,且饲料中含有的蛋白量和能量必须达到营养标准。

2.2 管理技术要点

母猪在怀孕期非常容易发生便秘症状,因为母猪怀孕后行动不便、活动量减少,胎儿生长加快压迫直肠,引起肠道蠕动缓慢,同时饮水量不足和肠道毒素蓄积等均可造成母猪发生便秘。所以需要增加管理水平,设置活动场所,适当增加母猪活动量,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减少母猪发生便秘情况。同时提供充足的饮水,及时维护饮水系统,定期清洗水槽或饮水乳头,保证饮水畅通和充足,避免饮水不足引起便秘。适当增加青绿饲料的饲喂量,或者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不仅能提高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维护肠道健康状况,还可避免猪群发生便秘或乳房水肿等情况。

经产母猪在怀孕前往往容易出现裂蹄现象,一般因母猪活动量减少或缺乏维生素引起。所以管理中应适当增加母猪活动量,并在饲料中补充饲喂复合维生素,或者适当增加青绿饲料的添加量,这样对防止母猪发生裂蹄现象大有好处[2]。

3 分娩前后管理要点

母猪分娩前后采食量降低时需要在饲料中及时补充维生素、微生态制剂或黄芪多糖和党参等中草药,这样不仅可以调节母猪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及时排出直肠粪便,防止发生便秘情况。还可给母猪补充气血、恢复体力,缩短生产过程,提高仔猪成活率,进而防止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

在母猪分娩后需要加强护理,在分娩过程中需要补充一定的能量和温开水,通过补充体能来增强母猪子宫收缩能力,达到缩短生产过程的目的。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母猪泌乳量和仔猪成活率。在母猪分娩后需要保持产仔舍环境温度适宜、安静稳定,促进母猪尽快进入哺乳状况,为仔猪获取充足的母乳奠定基础。同时可以补充温开水和麸皮水来湿润肠道和通便,减缓便秘给仔猪和母猪带来的伤害[3]。

4 小结

总之,应根据母猪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保证母猪正常生长发育,对后备母猪应根据体况进行限制饲喂,确保母猪能适时发情后配种,对于发情异常的母猪采取催情措施,促使其尽快达到配种要求。对于妊娠母猪要根据胚胎发育随时调整饲喂量,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同时维持母猪体况。适当增加活动量,提供充足的饮水,避免母猪发生便秘而影响仔猪成活率和健康状况。在母猪分娩后应细心呵护,保证能量充足,尽量促使母猪生产更多、更优的母乳,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3]。

猜你喜欢

活动量体况公猪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北京地区泌乳母牛活动量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奶牛产后不同体况对产奶量和亚临床酮病的影响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童年活动量大 运动习惯保持
奶牛发情期活动量变化规律研究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实验动物活动量采集与节律分析系统设计
母猪体况卡尺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