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2021-12-02赵艳艳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况产仔哺乳期

赵艳艳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农业农村局东城畜牧兽医站 262600)

根据种母猪不同生长阶段的发育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在配种后第一个月应适当控制饲料营养水平和饲喂量,防止摄入能量过多,降低孕酮水平,发生流产现象。在怀孕第2~3 个月,种母猪腹中胎儿生长速度开始加快,应逐渐增加饲喂量,但需要根据种母猪体况来适当限制饲喂量,否则会降低哺乳期的采食量,影响哺乳期泌乳量和仔猪断奶体重。在怀孕后期需要及时提高饲料营养或饲喂量,帮助母猪维持体况和储存一定的能量,为顺利分娩和生产更多的母乳做好准备。哺乳期应适当增加种母猪采食量,促使仔猪健康生长和发育,能适时断奶和达到理想的断奶体重[1]。

1 配种后第一个月管理

试验证明,种母猪配种后第一个月的饲喂管理至关重要,一定要控制好饲喂量不能太多,如果营养水平过高或饲喂量过多,会降低种母猪体内孕酮含量,不利于胚胎存活,引起种母猪流产和产仔数降低。同时,饲喂量过多还容易引起种母猪体况或膘情过于肥胖,也会影响种母猪的繁殖能力。另外,配种后第一个月处于胚胎分化阶段,对各种应激情况非常敏感,如果管理不善发生:突然更换饲料、转舍运输、接种免疫等,尤其是环境温度过高时均易引起怀孕初期的种母猪流产。所以,在饲养管理中需要精细护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饲喂新鲜干净的饲料,切忌饲料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或发生霉烂变质等情况,保证胚胎正常生长和发育[2]。

2 怀孕第2~3 个月管理

随着种母猪怀孕时间的延长,腹中胎儿生长速度开始加快,要求提供给种母猪的饲喂量应逐渐增加,但也不能无限制地满足种母猪采食,应适当限制饲喂量。因为这个阶段饲喂量过高会降低哺乳期母猪采食量,进而减少种母猪的泌乳量、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这个阶段需要根据种母猪体重、体况和膘情随时调整饲喂量。通常情况下,种母猪的饲喂量因品种、季节、年龄和个体等有很大区别,需要管理者凭借丰富的经验来及时调整饲喂量,既能保证种母猪体况良好,又能维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2]。

3 怀孕3 个月到分娩时管理

仔猪初生重的70%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可见此时,胎儿生长速度很快,需要从母体中获取大量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胚胎生长发育,所以,此阶段应适当增加种母猪的饲喂量和营养水平,如果饲喂不足或营养缺乏,不仅影响种母猪分娩后的泌乳量,严重时还会引起仔猪发生先天性低血糖症。建议制定科学的饲喂程序,根据种母猪膘情和体况合理饲喂,确保母体和胎儿的健康水平和正常生长发育。

此阶段管理的重点还应提高仔猪初生重的一致性,仔猪初生重均匀度越高,仔猪成活率越高。所以这个阶段必须保证种母猪处于健康状况,不能发生消化系统障碍,否则影响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分配,降低仔猪初生重的一致性,增加弱胚的发生率。试验证明,种母猪发生便秘情况时会严重影响仔猪初生重的均匀性,在生产过程中应避免种母猪发生便秘情况。

据统计,种母猪在怀孕期增加的瘦肉越多,在哺乳期泌乳量也越高。所以这个阶段需要适当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利促进肌肉生长,防止脂肪增加过多,否则会抑制哺乳期采食量,降低泌乳量。在增加蛋白含量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各种氨基酸的摄入平衡,适当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对胎儿健康发育起到良好作用。

4 分娩前后的管理

种母猪在分娩前后最容易发生生殖系统障碍,所以这段时期也是种母猪管理中的重要阶段,如果在分娩前后各半个月饲养管理较差,种母猪容易发生便秘、乳房水肿、贫血、生产过程加长等不良影响,这样会使种母猪分娩时应激加大、难产和泌乳量下降,母乳不足或无乳,病情严重时还会引起种母猪发生乳房炎、阴道炎和子宫炎等。仔猪不仅自身体质较弱,有增加被病菌感染的机会,而且还无法获取充足的初乳和母源抗体,引起仔猪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断奶体重和成活率低。

因此,种母猪分娩前先转入产仔舍,安排专门人员来精细护理。先将产仔舍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种母猪被病菌感染的概率。同时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温度、湿度合理,空气质量良好,避免环境条件给种母猪带来各种应激。逐渐减少种母猪的饲喂量,临产前停止饲喂,只给含有麸皮的温开水,防止种母猪发生便秘情况而影响正常分娩。另外,在分娩前需要用清水清洗种母猪躯体后半部、产道和乳房等,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避免仔猪直接接触到病原微生物。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种母猪健康状况,避免发生生殖性疾病而影响泌乳量,确保仔猪顺利出生并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和断奶体重[3]。

5 哺乳期管理

做好哺乳期清洁卫生和隔离消毒工作,因为仔猪体质弱小,刚生产后的种母猪体力还没有恢复,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抵抗力较弱,所以需要切断一切传播途径,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给仔猪创造一个卫生干净的生活环境。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进入产仔舍参观,防止将外界病原微生物带进舍,在产仔舍门口设置消毒池,工作人员需要进入时,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更换工作服后方可入内。同时每天定时清理废弃物质和粪便,运输到远离猪舍的地方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仔猪接触里面的病原微生物。定期对猪舍地面进行冲洗和消毒,并保持地面干净干燥,防止潮湿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过度繁殖。

同时,做好产仔舍的防寒保暖工作。仔猪刚出生时体温调节机能没有发育完善,对外界低温影响相当敏感,需要较高的温度来维持正常体温和正常生存,一般刚出生时要求猪舍温度达到30℃以上,随着日龄增长可以逐渐降低猪舍温度,在一个月后可以维持在22℃左右。有条件的规模化养猪场建议给仔猪配置产仔箱,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温度,满足仔猪对温度的需求,防止种母猪挤压到仔猪[3]。

哺乳期对种母猪的管理重点是提高泌乳量,保证仔猪获取充足的营养,尽量提高仔猪断奶体重和成活率。及时给仔猪饲喂饲料,促使肠道发育和断奶体重达标,这样也可以保证仔猪适时断奶、母猪体况和内分泌良好,不至于消耗过多的体能,从而在仔猪断奶后能适时发情和配种,提高种母猪年产胎数和使用寿命。

6 小结

总而言之,应根据种母猪的生理特点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物质需求,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证种母猪体况良好的前提下,促使胚胎和胎儿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尤其在分娩前后,需要提前转入产仔舍,安排专门人员饲养管理,做好产仔舍卫生消毒工作,避免病原微生物对新生仔猪产生威胁,保证种母猪健康状况,防止发生各种生殖性疾病,提高种母猪泌乳量和仔猪健康水平。在仔猪断奶前促使仔猪消化系统良好发育,维持种母猪体况,缩短从仔猪断奶到种母猪下次配种的时间,提高种母猪繁殖能力和种用价值。

猜你喜欢

体况产仔哺乳期
母猪产仔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提高措施
奶牛产后不同体况对产奶量和亚临床酮病的影响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一种圆桶式狐、貉产仔箱的应用与推广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月相影响奶牛产仔
母猪体况卡尺的开发
藏母羊妊娠后期补饲时间对其体况和羔羊初生重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