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
2021-12-02刘蔓蔓温贵兰张喜懿陈广张小波胡璇孙芸
刘蔓蔓 温贵兰* 张喜懿 陈广 张小波 胡璇 孙芸
(1,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550025;2,贵州省动物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50016)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 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 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眼鼻分泌物增多、肺炎等为特征。由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牛瘟相似,起初被认为是牛瘟的变种,因此,小反刍兽疫也俗称伪牛瘟。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小反刍兽疫列为须通报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 流行现状
1942 年,非洲国家科特迪瓦首次发现并报道小反刍兽疫[1],随后疫情迅速蔓延至其他非洲国家。1962 年,PPRV 首次从绵羊细胞中分离[2];2005 年,印度出现小反刍兽疫疫情;2007年,西藏出现小反刍兽疫疫情,这是我国首例小反刍兽疫[3]。2013 年,新疆伊犁霍城县出现小反刍兽疫疫情,这是我国第2个省区发生小反刍兽疫;2014 年,小反刍兽疫在我国呈现爆发性流行[4]。2015~2016 年,全球共有53 个国家向OIE 报告发生了PPR 疫情,其中35 个非洲国家,18 个亚洲国家[5]。2017年,安徽省出现PPRV Ⅱ系毒株引起的小反刍兽疫;2018 年2月,青海省刚察县瓦彦山北侧山坡的岩羊出现小反刍兽疫疫情[6],此前青海省内未见PPR 疫情报道。
近年来,小反刍兽疫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和流行,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是本病的主要流行地区。据OIE 近日消息,2020 年8 月6 日,以色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向OIE 报告称,以色列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小反刍兽疫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各国的动物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的发展。
2 病原学特征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其成员还有牛瘟病毒(Rinderpest Virus,RPV)、麻疹病毒(Edmonston Virus,MV) 和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小反刍兽疫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具有脂质的囊膜,囊膜上有纤突,平均直径为400~500nm。其基因组由1 条单股负链RNA 分子组成,大小为15948nt[7]。
PPRV 只有一个血清型,根据核衣壳蛋白(N) 和融合蛋白(F) 的差异,可将其分为4 个基因系,即Ⅰ系和Ⅱ系主要在西非和中非流行,Ⅲ系主要在中东和东非流行,Ⅳ系主要在亚洲和当前的非洲流行[8]。
小反刍兽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在体外存活时间不长,对乙醚、氯仿、苯酚等敏感,在冷藏或冷冻组织中能存活较长时间。
3 流行病学
3.1 易感动物
小反刍兽疫主要感染山羊、绵羊、骆驼等反刍动物。野生动物中印度水牛、野羊、单峰骆驼也可感染[9]。猪和牛都可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不排毒。
3.2 传染源
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如眼、鼻、口腔等的分泌物)、排泄物(如尿液、粪便等)、组织、血液及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均可成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传染源。
3.3 传播途径
目前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间接接触传染。健康羊与病羊直接接触、饮用共同的水源、食用污染的草料及使用运输过病畜的车辆等都可感染此病,此外还可通过乳液、精液和胚胎感染。
3.4 流行特点
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雨和寒冷季节多发,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在20%~90%不等[10],严重爆发时死亡率可达100%。目前羊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仅为4~6d,最长可达20d 左右。
4 临床症状及剖解病理变化
4.1 临床症状
感染动物临床症状和牛瘟病牛相似,呈急性发作。临床上主要以发热、眼鼻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增多、口炎、腹泻、肺炎和死亡为特征。动物受感染后会突然发热、食欲不佳、口腔和鼻腔黏膜多处糜烂、坏死,坏死病灶甚至会波及颚、颊部、舌头等部位。山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一般较轻微。
4.2 剖解病理变化
主要以肺炎和出血性肠炎为主。口腔和鼻腔黏膜多处出现坏死、糜烂;咽喉和食道有条纹状糜烂;皱胃常出现规则且有轮廓的糜烂,创面红色、出血;大肠尤其在结肠、盲肠结合处呈线状出血或斑马样条纹的外观病变。脾脏有坏死性病变,充血、轻度肿大。
5 诊断方法
可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还需要再深一步做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有病原学检测及抗体检测。
5.1 病原学检测
主要有病毒分离鉴定、病毒核酸检测及病毒抗原检测等方法。病毒分离是检测此病的金标准,但耗时长,对操作人员要求高,不适用于临床大规模检测[11]。病毒核酸检测有RTPCR、qPCR、LAMP 等。RT-PCR 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但容易出现交叉污染,影响结果判定;qPCR 灵敏度高,可定量,但耗时长,且对仪器要求较高,不适合常规检测;LAMP 是一种新的检测技术,特异性强、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
5.2 抗体检测
主要有病毒中和实验、ELISA、胶体金检测方法等。病毒中和实验被OIE 认定为国际贸易诊断的金标准,但需要培养细胞,对无菌要求高、易造成污染、耗时长、不适合大规模检测。ELISA 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规模样品检测。胶体金是目前应用广泛、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但结果判定需要一定经验。
6 防治措施
小反刍兽疫被OIE 列为A 类疫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是《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 年)》明确规定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充分认识到疫情的严峻形势和可能引起的后果,2014 年我国对本病实施强制免疫后,发病数显著减少。但我们还应保持高度警惕,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场内要保证清洁干燥、饲料营养全面、通风良好。此外还应加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排查和监视。做到早预防、早报告,强化监督管理,严禁从疫情发生地区引进动物,做好动物引进区的流行病调查。发现可第一时间采样送检、上报、处理。切实完善应急机制,加强对突发疫情防控的准备,对病死动物的尸体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对场内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