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圆环病毒病研究进展

2021-12-02蒋山翊张天天张明华周碧君程振涛王开功

贵州畜牧兽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鸭群圆环

蒋山翊, 张天天, 田 琴, 张明华, 周碧君,2,3, 程振涛,2,3, 王开功,2,3*, 文 明,2,3*

(1.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2. 贵州省动物疫病研究室,贵州 贵阳 550025; 3. 贵州省动物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

鸭圆环病毒病(Duck circovirus disease,DuCVD)是由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 DuCV)引起鸭的1种传染性疾病[1]。各日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病鸭表现羽毛发育不良、生长迟缓、呼吸困难、体重减轻和贫血等症状[2]。DuCV通过侵害免疫系统而引起免疫抑制,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使被感染的鸭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导致鸭群的死亡率增加[3]。DuCV于2003年首次在德国发现,之后在匈牙利、美国、中国、韩国和波兰等国家陆续报道有感染病例,提示其流行范围在不断扩大[4~6]。傅光华等[7]于2008年首次在我国大陆地区番鸭中检测到DuCV感染。随后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山东等省陆续发现有DuCV感染病例[8]。近年来,DuCV在我国鸭群中的感染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情况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养鸭业的发展。现将DuCV的相关研究情况概述如下,为科学防控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病原学特征

DuCV是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成员,无囊膜,单链环状DNA结构,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15~16 nm,是目前已知最小的鸭病毒。目前还不能对DuCV进行分离培养,所以对其病原学特征的研究十分有限。

2 病毒基因组结构

DuCV是1种单链环状DNA病毒,基因组大小约1.99 kb,主要包含3个主要的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ORF1和ORF2分别编码与病毒复制有关的Rep蛋白和核衣壳Cap蛋白。ORF3位于ORF1的互补链,并编码ORF3蛋白。ORF3蛋白是1种新发现的具有凋亡活性的病毒蛋白,其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9,10]。通过使用dottup程序进行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在DuCV基因组的Rep和Cap基因之间有1个4重串联重复序列(QTR),此特征不存在于其他圆环病毒基因组[11]。目前DuCV有 2种基因型:DuCV-1和DuCV-2。DuCV-1又分为4个子类型DuCV-1a、DuCV-1b、DuCV-1c和新定义的子类型DuCV-1d;DuCV-2分为3种亚型,包括DuCV-2a、DuCV-2b、DuCV-2c[12]。Hong Y-T等[13]在北京鸭中建立实验性DuCV基因型1(DuCV-1)感染,发现DuCV-1对免疫器官造成了广泛损害,可导致免疫抑制。

3 流行病学

据报道,中国鸭群中无症状DuCV感染率很高,且长期养殖的种鸭血清DuCV阳性率显著高于短期养殖的肉鸭群,表明DuCV可通过水平传播[14]。刘少宁[15]在2006—2007年从我国养鸭业比较集中的山东、江苏、四川、福建、广东5个省份的36个鸭群中采集临床发病的343只病(死)鸭病料进行检测,死鸭中DuCV阳性率为81.63%(280/343),各省群体阳性率为94.44%(34/36),表明我国鸭群中DuCV的感染较为普遍。Liu Hao等[9]在2018—2019年用PCR方法对广东、广西、云南的4种鸭进行DuCV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鸭群DuCV的总感染率约为36.91%,其中大于4周龄的鸭比小于4周龄的鸭更容易受到感染。Niu Xinxin等[16]发现DuCV-1和DuCV-2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和迁徙中的中国野鸭;通过PCR检测2013—2016年11种野鸭的189个样品,阳性率为2.12%,表明携带DuCV的野鸭可能是鸭圆环病毒病流行和传播的重要因素。

4 致病性

DuCV主要引起宿主的免疫抑制,从而导致继发感染或多重感染。该病毒可在胸腺、肝脏、脾脏、肾脏和法氏囊中持续存在,其中法氏囊是DuCV复制的最主要器官。DuCV感染造成淋巴组织损伤,进而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种免疫抑制加大了其他病原感染的概率。根据Li P等[17]的研究,新型小鹅瘟病毒和DuCV混合感染在华东地区较普遍。田琴等[18]研究显示,在贵州省某养殖场的花边鸭DuCV和小鹅瘟病毒混合感染率显著高于单独DuCV感染率。

5 临床症状

感染DuCV的病鸭常表现生长迟缓、羽毛凌乱、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生长发育不良等症状。DuCV经呼吸道侵入气管后,造成呼吸系统组织逐渐肿大,最后气管阻塞导致呼吸困难。

6 病理变化

陆晓[2]等对感染DuCV的死鸭进行解剖,发现肝脏出现土黄色的斑块,胆汁稀薄且明显减少;部分死鸭的淋巴组织严重受损,法氏囊中的淋巴细胞出现大范围损伤、坏死,组织细胞常伴有不良增生现象。最近的1项研究表明,DuCV在自然和生殖情况下还可诱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9]。

7 诊断

目前对于DuCV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方法,常用方法包括荧光定量PCR、多重PCR、间接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法)。

7.1 荧光定量PCR荧光定量PCR是在PCR技术基础上发展的1种高度灵敏的核酸定量检测技术,其特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Wang Yong等[20]成功开发了1种基于SYBR Green I的双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检测DuCV的Rep基因和新型小鹅瘟病毒的VP1基因。该法可根据2种病毒的不同Tm值区分这 2种病毒,比常规PCR技术更加灵敏。

7.2 多重PCR多重PCR是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不同基因特异性引物,同时扩增出多个目的基因片段的PCR技术。许宗丽等[21]根据鸭源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和DuCV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预扩增片段分别为823、576、338 bp,经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鸭源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和DuCV的三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

7.3 间接ELISA间接ELISA是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的方法,适合大批量样品同时检测。Cap作为DuCV的主要结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是血清学诊断试剂盒开发的主要候选靶标。Yang Cui等[22]通过重组Cap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Cap-ELISA)。Cap-ELISA的优化结果表明,包被抗原的最佳浓度和血清稀释率分别为每孔19.5 ng和 1∶1 280;用于阳性样品检测的Cap-ELISA临界值为0.145,灵敏度临界值为1∶25 600,对DuCV抗血清的检测具有特异性。与其他用于检测DuCV的技术相比,使用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更为实用、经济且可用于大规模临床检测。

7.4 环介导等温扩增该方法是1项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可在等温条件下于30~60 min内完成,可用于检测临床样品的快速直接诊断[23]。赵光远等[24]根据GenBank中DuCV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计了6对特异性引物,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1种适用于DuCV的LAMP技术,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DNA最小检出限为10 fg,是常规PCR的1 000倍。

8 综合防控措施

8.1 科学管理加强饲养管理,避免产生各种应激,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及通风换气。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全进全出的防疫及饲养原则。

8.2 严格检疫种鸭的引进必须经过严格检疫,防止从疫区引进种鸭、鸭苗、种蛋,引进的种鸭、鸭苗要隔离观察14 d以上,确认健康之后方可混合入群。其次,因为鸭免疫抑制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进行防治,所以养殖过程中应及时隔离、坚决淘汰发病和带毒鸭,病死鸭要统一无害化处理,力争净化本场的DuCV等病原微生物。定期对鸭舍进行排查,对已经出现病鸭的鸭舍应将病鸭迅速隔离,针对该区域做好消毒清洁工作,在确保完全清洁、通风、消毒之后才能购入新鸭[25]。

8.3 定期消毒消毒是消灭病原的有效措施。DuCV虽然能够与多种病原微生物发生混合感染,造成鸭大范围发育不良,但其抵抗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能力不强,所以加强消毒能够有效杀灭 DuCV。对于畜禽空舍,一般选用高锰酸钾与30%福尔马林混合进行熏蒸消毒处理,每立方米用30%福尔马林14~42 mL、高锰酸钾7~21 g、水7~21 mL,熏蒸7~42 h。2%福尔马林溶液可用于器械消毒,器械置于药液中浸泡1~2 h即可。处理排泄废物可选用浓度10%福尔马林溶液。

8.4 控制饲料喂养优质饲料是增强鸭抵抗疾病能力的基础,首先一定要保证饲料来源于正规渠道,对于腐败、变质的饲料要坚决淘汰;其次饲料成分及投喂时间也要严格控制,科学配制饲料,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提高鸭的抗病能力和自身免疫功能。

8.5 疫苗免疫开发高效的疫苗是预防DuCV感染的关键策略。Zhaolong Li等[3,26]用开发的DuCV灭活疫苗在体外PBMC(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中繁殖,在番鸭体内诱导产生了更高的抗体,表现出很强的保护能力,通过DuCV攻击没有表现典型的羽毛异常和矮化症状,体重的倍数变化也没有明显差异,免疫效果好。Huang Juan等[27]开发了1种带有Cap编码基因的DuCV DNA疫苗,可以诱导细胞免疫反应并产生抗体;通过测量Cap特异性抗体和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在体内评估这种DNA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该疫苗可以诱导显著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以保护鸭免受DuCV攻击。

9 小结与展望

DuCVD是1种免疫抑制性疫病,对鸭等水禽造成严重危害。某些细菌、真菌感染及一些营养性疾病与DuCV感染的临床表现相似,需要进行实验室鉴别诊断。另外,由于DuCV常以隐性感染的方式存在,养殖过程中通常不会对DuCV进行检测,这为DuCV的传播创造了条件。DuCV侵害鸭的免疫系统后常导致鸭群更容易发生其他病原的感染,所以对DuCV进行鉴别诊断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他传染病原感染的可能性。为了更好地防控DuCV感染,应对该病毒的病原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进行不断深入研究,探究该病毒具体的分子致病机制,研制出更有效的新型疫苗,以减少其对我国养鸭业的危害。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鸭群圆环
圆环填数
一例鸭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过程和诊治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桂附地黄丸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鸭浆膜炎的防治措施
一例鸭感染鸭瘟病毒的诊治
鸭群中的鸵鸟
巧剪圆环
成语圆环
转动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