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探讨
2021-12-02山东省青岛市张村河小学彭宁乙
山东省青岛市张村河小学 彭宁乙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审美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的基本目标,充分发挥当地教学资源的优势,将美育理念始终贯彻在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创新与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要求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和相关艺术拓展课程,对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中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课程的改革要立足于学生个体的能力特点以及发展的需要,并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标,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与国家和地方课程相适应,从而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的办学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体现其办学特色,从而满足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需求。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实现多元化,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校本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生活化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打破以往传统的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提高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实践,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与学生共同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美术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过程中,学校需要将校内外的美术教学资源进行收集与整合,充分了解当地的民间艺术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最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为其创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并在校本课程中加入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对校内和当地的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弥补以往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不足,实现美术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优化与创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积极更新与转变教学观念
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与掌握美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积极更新与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培养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方法与核心素养培养的紧密结合。校本课程更加注重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校本课程教学情境
长期以来,部分美术教学以传授美术教学技能、技法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需要在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校本课程教学情境,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开展直观的教学展示,引导学生从更加生动和形象的角度来理解美、认识美,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素材,开展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三)实现校本课程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结
艺术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有很多艺术素材,但由于空间等因素的局限,不能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校本课程和拓展课程,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或美术馆感受美、评价美,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文化馆、艺术馆和各类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增强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艺术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创造的艺术作品更具生命力和表现力,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
(四)保证校本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大多数小学生在对美术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与价值,认为美术教学内容并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故而不重视美术的学习。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美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创作材料,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特色,运用独特的材料创作美术作品。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一些粮食,如谷物、菜叶等带到教室进行艺术品的创作,使学生将创作材料与生活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对身边学习资源的发现和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和价值的认知程度。再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家中的一些旧衣物和布料带到课堂,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布料粘贴出不同的美术作品,从而发现衣物不仅可以用来穿,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挖掘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五)加强美术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融合,发挥整体育人的功能
小学各学科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学科知识具有相通之处,因此,在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美术校本课程与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构建与完善知识体系,从而发挥整体育人的功能,提高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比如:教师可以从数学学科教学中收集与发现“线条美”“立体图形美”等内容,从语文学科教学中收集与发现“水墨艺术”“人物美”等内容,将这些内容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内容有效结合,从而拓展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各学科知识中发现美和感受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艺术的创作中融入古代诗词的意境,体会古诗词中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寓情于艺术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六)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校本课程教学的有效结合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积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有利于丰富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艺术创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和元素的应用能力,同时,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与生活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解与分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并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效融合,提高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的实际效果。
国家在近年来不断提高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要求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的鉴赏与创造能力,因此,在未来阶段,学校要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工作,更新与转变教学理念,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更好的美术学习体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