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管”齐下,品味绘本之美

2021-12-02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余春燕

青年心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头饰毛毛虫伯伯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余春燕

绘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读物,在带给人快乐阅读体验的同时,也教给我们许多知识和道理。众所周知,绘本是美的,那么,绘本之美究竟美在何处?又如何充分让孩子们感受、体验、发扬绘本之美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那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多渠道地参与绘本阅读,体验绘本中蕴含的无限“魅力”,无疑将是孩子走进绘本的一大法宝。

一、先观后做,品图画之美

绘本从色彩到角色造型,从构图到版式设计,从道具到背景烘托,处处传达着“美”的讯息。可通过引导幼儿对图画画面的观察和进行适合孩子的美术活动,来领略绘本中图画的美丽。

(一)比一比——色彩的辨识

《小蓝和小黄》这一绘本让孩子们不仅认识了两种颜色的名称,而且知道了蓝黄两种颜色相融会变成绿色。通过绘本中的图画,学生观察后发现两种颜色抱在一起就变成了绿色。但是仅仅依靠绘本书,学生好像不能完全理解这样的概念。于是,他们提出照着书里的方法来做一做,比一比。拿到颜料孩子们都非常怀疑:蓝色是蓝色,黄色是黄色,到底它们抱在一起会不会变成绿色呢?通过孩子们的亲手操作和绘本中的画面进行比较,他们惊喜地发现了这一事实。

(二)画一画——构图的认知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使孩子们对毛毛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看着毛毛虫由小变大,随着吃的不同食物的不同而变化着身体的颜色,最后变成了让人惊叹的、美丽的蝴蝶,孩子们的眼睛彻底被吸引了,同时也爱上了毛毛虫。他们说:那是蝴蝶小的时候,还是小宝宝的时候。“跟着感觉走”,这句话不无道理。我在特色半日活动的第二节课就设计了“美丽的蝴蝶”这堂课,让孩子们利用水粉颜料进行手指点画毛毛虫和蝴蝶。随着孩子们的手起手落,一只只形象的小毛毛虫和翩翩起舞的蝴蝶跃然纸上,他们的构图有小有大、左右对称等,这些初步的构图技能都被他们悄然掌握。

(三)做一做——创造力的激发

《拔萝卜》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绘本,他们在阅读之后,产生了表演的想法。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制作头饰,做一个自己想扮演的角色的头饰,孩子们兴趣盎然。教师将故事中的人物一个个展现在课件中,由孩子自己选择喜爱的角色并进行制作,同时准备多种材料,如彩纸、剪刀、橡皮筋等。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每个孩子做出来的头饰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品,戴在头上,格外自豪,特别爱护,他们还忙着跟其他小朋友交换头饰,交换角色,以体验更多的快乐和惊喜。

二、你说我唱,闻语言之美

很多绘本的文字很美,一些绘本如诗歌一般,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一些绘本的语言风趣幽默又朗朗上口,读起来饶有兴趣并轻松愉悦。

(一)说说唱唱玩游戏

《一园青菜成了精》是一首历史比较悠久的北方童谣,作者将各种蔬菜的特征用儿歌的形式表现出来。童谣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和表演性,非常适合大班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枯燥的老师说幼儿听或幼儿学的方法往往会使孩子学之无味,还白白糟蹋了文学作品中的优秀文化。因此,我们采用了说唱游戏的方法来进行,有对接式的、说唱式的、领唱式的等。孩子们在趣味的游戏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反复配乐吟诵,感受到了童谣的生动、趣味,体会到了蕴含在作品之中的语言之美。

(二)编编学学做音乐

《一本讲述睡觉的书》让孩子们都知道了动物们各种各样的睡觉知识。那么,如何能让孩子们把这些动物睡觉的方式用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们更好地领略绘本中的语言之美呢?教师找来了适合孩子们音域的《走路》的曲子,让孩子们通过填词的方式,来改编歌曲内容,变成《睡觉》而非《走路》。一开始,孩子们觉得有些难度,当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试着将动物睡觉的方式用歌词走路的句子进行创编并用动作表现时,孩子们的兴趣逐渐被激发了起来。他们将绘本中各种动物有趣的睡觉模样进行整理,再填入曲中,编编学学,做出了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进一步体验了绘本故事带来的快乐。

(三)敲敲打打享自由

绘本中的语言是美的,这样的美是不是唯有通过听、说、唱的方式才能感受和体验得到呢?答案是否定的。在《爱音乐的马可》中,马可对各种乐器都感兴趣,只是一开始他的弹奏并不动听,也不受欢迎。就像许多孩子一样,喜欢的东西很多,这个喜欢,那个也喜欢,但并不一定能学好。这有什么关系呢?谁说喜欢就必须学好,快乐和自由不是也很重要吗?于是,教室里迎来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孩子们也学着马可的样子,操作起乐器来。当然,他们才刚刚认识,怎么可能会弹奏呢?不过,当听到孩子们快乐的笑声和看到他们勇于尝试的想法后,谁能说这不是绘本语言的魅力感染着他们呢?

三、心灵手巧,演主题之美

(一)制作快乐——锻炼动手能力

自从开展了半日特色活动,班里的表演活动就从未停止过。要表演就需要道具、头饰等辅助材料,而每次教师精心准备的未必受孩子欢迎,所以,教师不如放手让孩子动手收集、操作。在学习了绘本《大纸箱》之后,孩子们开始寻找适合表演的材料。他们找来了牛奶箱子,请保育老师帮忙剪窗户,请美术好的小朋友在上面画房子,还有其他孩子负责找来玩具、书等辅助表演的材料。虽然才是小班的孩子,但是他们的投入,让人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孩子们参与表演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还很自豪地回去告诉家人,今天我制作了什么道具、我扮演了什么角色,仿佛做了一件非常伟大而自豪的事情。事实如此,我们的目的,就是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提升孩子的各项优秀品质。

(二)主题演绎——培养表演兴趣

《和甘伯伯去游河》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绘本之一,故事里的甘伯伯脾气极好,除了甘伯伯,各种小动物的形象特点和动作特点非常鲜明,都是孩子们喜欢模仿的小动物。各个角色之间的对话也非常简洁明了,很适合孩子们进行表演。在场地和道具全都到位之后,孩子们进入了角色。甘伯伯说不要跳来跳去,小兔子偏要跳来跳去;甘伯伯说不要扇翅膀,鸡非要扇翅膀……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一船的人全都翻了,而孩子们却翻得相当快乐,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哈哈大笑。甘伯伯用他的耐心和宽容告诉大家:一船的小动物仿佛就是一船的孩子,当大人对孩子说不能做什么时,孩子却偏要做。

(三)绘本之美,处处尽显

绘本,除了图画美、语言文字美、主题美以外,它的细节也彰显着它的与众不同。例如:《一本讲述睡觉的书》中,猫头鹰始终贯穿于每一幅画面之中,由于猫头鹰在每一页中所待的位置并不相同,而且它有时候大,有时候小,并不能让人一下子发现它。因此,需要在阅读的时候格外仔细,甚至是反复阅读才能够发现。而当发现这一特点之后,孩子们就会思考:为什么每一页都会有猫头鹰呢?能够答上这个问题,对于绘本的进一步理解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样的安排,也体现了绘本作者独具匠心的一面。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发现绘本中蕴含的知识:猫头鹰夜晚是不睡觉的,它在夜晚是出来活动的。

人类的大部分文明都具有以图画来叙事的传统,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也起源于图画。绘本作为有图画、主题简单、情节内容简短的故事书,相比起其他图书类语言更为简洁,画面更生动有趣,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绘本虽然是以图画和语言文字为媒介向外表达叙述事物,却蕴含着音乐、科学、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它还多渠道地向外界展示了所蕴含的“美”的讯息。就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之人,牵手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品味蕴藏在绘本中的多样之美吧。

猜你喜欢

头饰毛毛虫伯伯
请牛伯伯讲“为什么”
毛毛虫,动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好饿的毛毛虫
帮牛伯伯围栅栏
“伯伯”叫错了?
毛毛虫和蚕
炫彩头饰
可爱的毛毛虫
和甘伯伯去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