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
——把班级管理还给学生
2021-12-02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吕 梅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应当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与担当正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必备品格,是立德树人的必要途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一、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困境
当代中学生,具有三大明显特点。第一,独立性。他们开始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与人争论,喜欢提出不同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不再对老师、家长的观点盲目顺从。第二,自主性。凡事喜欢自己做主,与父母和老师相比,他们更加相信同学,愿意三五成群一起切磋学习,分享各自成长小秘密,畅谈人生,憧憬未来。敢于质疑权威,敢于提出问题。第三,责任性。他们年纪虽小,但却有很强的责任心,敢于担当。可以说,只要你给他舞台,他绝对会回报你精彩!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简单概括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与新课改的要求都强调了一个教学理念,现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同样的道理,在班级管理中,“管,是为了不管”。本来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顺应当代中学生的特点,把班级管理还给学生。
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中学班级管理的主流类型却是“保姆型”。什么是保姆型呢?就是班主任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眉毛胡子一把抓,事无巨细。班主任跟得紧、管得严、抓得细,几乎就是24小时跟踪服务。学生习惯了什么都由老师来安排,什么都依赖老师。班主任在时,迫于威严,情况还好点儿;班主任一旦不在,整个班级群龙无首,吵吵闹闹,一盘散沙!班级特点表现为一抓就好,一管就优,班主任在与不在截然不同。
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
(一)进行班级建设,形成班级气质
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首先要进行班级初步建设,班级建设需包含以下元素:班名、班旗、班歌、班徽、口号等。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也就是说一个人首先要自立,才能立人。班主任本人的做事风格和要求尺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做事态度以及做事质量和班级发展的方向。班主任的语言导向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及明辨是非能力的提升都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通过班主任的引领,让班级形成“正气、阳光、竞争、向上”的班级气质。
(二)制定班级量化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无规则不成方圆。”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班纪班规的制定,制度让学生的自主管理“有法可依”。班级制度制定后,每位同学都需签名确认,形成“盟约”,全班捍卫。
班级制度应该包括常规管理、课堂表现、作业、卫生、集会等,并把这些条条框框进行量化,让每位执行者都熟练掌握。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做到“有法必依”。
班级量化规章制度如下。
1.常规方面
(1)迟到早退:早上7:30(周一升旗7:20),下午2:30未到校为迟到,个人-2。
(2)行为规范:出现讲粗话顶撞老师等-2,不剪指甲、不穿校服、不戴校牌者,一次-1,乐于助人、好人好事+1。
(3)升旗课间操:升旗不能到、不做课间操者,需提前请假,不请假-2;大课间排队拖拉、最后下去的2名同学-2;整体迅速不扣分。
2.课堂表现方面
(1)课堂纪律: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获得老师表扬者,由老师规定的分数加分(一节课不超过3分),上课讲话、做小动作、交头接耳者-2。
(2)课内活动:小组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由老师决定加分,一般一次+1分;(半天不得超过3分)。
3.作业方面
(1)作业认真、受老师点名表扬者+2。
(2)作业没有写完、没有红笔订正-1,作业未交-2。
(3)收发作业迅速的小组+1;反之,收作业拖拉,影响整个班级交作业的速度的小组-1。
4.卫生方面
每周获得卫生先进班的值日小组成员每人+2分;值日不积极,不听从组长安排-1,逃跑者一次-2。
5.其他方面
(1)校运会举行期间,凡是参与者每人+2,得奖者额外+2。
(2)班级不准携带饮用有色饮料,违者个人-2,再犯者买给全班同学;举报者个人+1。
(3)班级禁止携带与学习无关的课外书,凡是发现携带者及阅读者个人-2,没收课外书;举报者个人+1。
(4)班级禁止携带手机,违者-3,并没收,初三毕业方可拿回。
(5)组长量化登记书写工整,格式正确,事件清晰,组长与副组长每人+1。
(6)班长、副班长、组长、安全责任员、电脑管理员、考勤员、作业发送者,每周+3;课代表、其他班干部,每周+2;板报成员每次每人+2。
(三)培养一批优秀得力的“执法者”,创建小组名片
“执法者”的产生需坚持竞选制。一个班级的班干部、小组长、课代表都应该竞选上岗。竞选产生的好处在于,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职位来之不易,会倍加珍惜。从而把班级管理由被动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这批“执法者”一旦产生,班主任就要耐心地培训他们,教他们怎么管理小组、学科和班级。并绝对地信任他们,帮他们在班里树立权威。每个小组从成立起,就要创建自己的小组名片,提高小组凝聚力,形成小组文化。
(四)实行“包干责任制”,做到“执法必严”
再好的制度也要落实,否则就会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学生自主管理坚持执法者“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原则,做到岗位明确,责任到人。
学生自主管理主要实行小组互盯,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既要管理好本组的成员,又要监督指定的小组。互盯,可以避免“徇私枉法”现象的出现,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小组互盯时,严格按照班级量化制度进行,做到“执法必严”。
(五)一贯到底的奖惩,做到“违法必究”“赏罚分明”
学生自主管理,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而且贵在坚持。大致做法是,每个人每个小组都是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大结,一学期一总结。每周班会课由值日班干部对9个小组和53位同学的量化分数进行公布,表扬优秀,警示后进。每月以校讯通或者微信方式将结果汇报给家长,让家长配合管理。学期末,评出最佳小组、小组长、组员、十位先进个人,进行奖励。对做得不够好的小组和十位量化成绩偏低的同学进行适当“小惩罚”,做到“违法必究”。这样使得班里同学非常在乎自己及小组的分数。有了在乎的东西,其实就比较好管理了。
三、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自主管理模式符合当代中学生的特征,给了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的空间。班主任给予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空间,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品质和能力。
对班级而言,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进而转化为“我的地盘,我负责”。如此一来,自主管理模式下的班级,学生不会事事依赖老师,班级不管什么时候,都会井然有序,积极向上,进行良性竞争的同时又不失凝聚力。整个班级的执行力和行动力就很强。
对班主任而言,有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学生自己把自己管好了,班主任就省心了,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班主任工作也就成功了、快乐了,快乐的班主任才能带出快乐的班级、快乐的学生。既能轻松自己,也能成就学生。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还需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调整,逐步优化。中学班级管理有法也无定法。只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真正做到顺应学生年龄特征,以生为本,敢于思考,敢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孩子们营造和谐快乐的成长环境,给他们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他们绝对会回报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