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1 年至2017 年宏观数据中获取的证据看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2021-12-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食品消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以谷物为基础的消费模式正在逐渐转变为以高营养价值食品为基础的消费模式,如肉类、乳制品和水产品;同时居民也开始关注健康饮食结构的相关话题。从1984年到2017年,中国居民对粮食的需求在减少,而对加工和补充食品的需求在增加,预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量还将持续增长。从1961年到2017年,中国居民的人均能量摄入增加了2倍多。与此同时,食品消费已经从谷类转向肉类食品,尤其是红肉。因此,目前中国的食品消费问题已经从绝对数量短缺逐步转变为结构失衡,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肉类摄入过多。肉类,特别是红肉或加工肉类的高摄入量,与癌症发病率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超重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对我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威胁和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为了从宏观角度调查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接近还是偏离营养目标,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主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新的指数,即国家饮食平衡指数,根据实际食物消费与营养膳食标准的偏差来进行评估。研究依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库中的数据,从国家层面调查1961年—2017年的中国饮食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已由摄入不足阶段过渡到摄入过量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人除了主食以外,其他食物的摄入量都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后,食物摄入不足的问题开始得到解决,而肉类的摄入量甚至变得过多。在整个调查期间,中国居民谷物的消费量逐年增加,豆类逐年减少,但均超过膳食指南的推荐水平;这些均导致了主食的过量摄入。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已从最初的严重不足到逐步增加,并基本达到平衡。动物性食物中红肉和家禽的摄入量在过去50年里从不足转变为过量;然而乳制品消费量一直低于推荐水平,且增长极其缓慢。由于乳制品摄入不足,主食和肉类摄入过多,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仍然不健康。
综上,中国人的饮食转型正在偏离营养目标。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已逐步由绝对数量短缺向结构性短缺转变。通过对国家饮食结构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饮食与营养目标之间的偏离程度。
原文参见:Han A,Sun T,Ming J,et al.Are the Chinese moving toward a healthy diet? Evidence from macro data from 1961 to 2017 [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0,17(15):5294.doi:10.3390/ijerph17155294.
皇家菲仕兰营养学苑基于最新科技发展成果,为营养和健康专业人士提供全面的乳制品和营养信息。
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乳制品、营养和健康专业信息吗?
请联系皇家菲仕兰营养学苑获取更多信息。
www.frieslandcampina.com/cn
institute.cn@frieslandcamp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