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适应性人格对心理健康的预测研究

2021-12-02袁泽亮袁章奎

江苏教育 2021年59期
关键词:情绪性宜人外向

袁泽亮 袁章奎

一、引言

(一)人格的概述

一直以来,人格都是心理学界探讨的重要领域,探讨的核心是不同个体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差异。不同心理学派由于各自研究的领域和取向不同,对人格的界定存在着差异。综合而言,我们将人格理解为:构成个体的情感、思维以及行为方式的特定的独特的模式,这些模式是每一个个体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统一而稳定的心理品质。

在人格的具体维度方面,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受到研究者较为广泛的认可。Costa等人认为,人格的五个维度包括外向性(健谈、自信、精力充沛)、宜人性(合作、善良、信任)、尽责性(可靠、有条理、负责任)、神经质(容易沮丧、失调、不冷静)、开放性(富有想象力)。[1]

(二)中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Gill等人在一项针对118851名心理门诊来访者的追踪研究中发现,70%以上的心理问题是在儿童与青少年阶段发展起来的。[2]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亟须关注。周世军等人采用SCL-90和五因素人格量表对260名初中生进行研究时发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显著相关。[3]Das等人对4所高中的252名学生进行研究,同样得出高中生人格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的结论。[4]总体而言,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学生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的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选取贵阳市一所普通中学七年级至高三年级的学生为被试,采取整群分层取样的方式发放问卷1700份,共回收问卷1684份,其中有效问卷1615份。

(二)研究工具

1.《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

本研究采用周晖等人编制、邹泓修订的《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进行测量。该问卷包括5个维度:外向性、宜人性、情绪性、谨慎性、开放性,共50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从1到5代表“一点也不像我”到“非常像我”。

2.《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测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该量表由周步成等人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适用于我国中学生。该量表主要测量青少年的焦虑倾向,包括焦虑的对象以及焦虑倾向的行为,包含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8个维度以及1个效度维度。总分65分以上及各维度标准分8分以上的青少年需特别关注及指导,总分35分到65分之间的青少年需要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总分35分以下的青少年大多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三)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5.0和MPLUS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中学生人格五因素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分析

对被试在《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及《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健康问题总分与人格量表中的情绪性维度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维度显著负相关。

(二)中学生人格五因素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预测

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对心理健康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将年龄、性别、年级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回归分析,探讨中学生的人格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预测程度。结果表明,中学生人格的情绪性维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其心理健康问题总分,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维度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其心理健康问题总分。

四、讨论

(一)中学生适应性人格的提出

Klimstra等人提出人格适应性的观点,认为幸福感较高的青少年的人格有一定的适应性,他们通常会有比较低的情绪性,比较高的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5]本研究探讨中学生人格的五因素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预测作用,实证数据表明,比较低的情绪性和比较高的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本研究认为,青少年低情绪性,高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的人格结构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初步提出中学生适应性人格的观点,并尝试在后续研究中就中学生适应性人格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在社会适应、学校适应、人际适应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二)中学生适应性人格的价值与展望

通过人格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针对心理问题的预防更有效。中学生适应性人格的提出,给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了一条实践思路,可以通过对中学生适应性人格的培养,间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仅心理健康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系统的干预、辅导及预防,而且所有教师都可以是推动学生心理向更好水平发展的良好助力。如学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就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的想象力、细致认真的态度等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其开放性及谨慎性人格的养成;班主任可以尝试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对学生的同理心、共情能力、互帮互助能力等进行重点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宜人性和开放性人格的养成;此外,还可以在校园系统地开展一些调节情绪、提升积极情绪的活动,对学生人格的情绪性方面进行干预。

接下来,研究者将尝试通过对中学生适应性人格的理论构建和实践,进一步探讨中学生适应性人格与学业成绩、家庭亲密度、亲社会行为、人际适应性的相互关系。不同的人格结构,在学生选课、选科乃至大学和专业的选择上,可能会有独特的影响,这也将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进行讨论。若中学生适应性人格有较好的实践价值,研究者将进一步探讨适应性人格的培养路径。

猜你喜欢

情绪性宜人外向
酒店情绪性工作探讨
社区睦邻点的“宜人温度”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王士禛《题秦淮水榭》的语言性评析
秋食养生 炖补宜人
此处宜人(精卒)
此处宜人(精卒)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