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意义

2021-12-02凌钲程王雪颖

江苏教育 2021年59期
关键词:亲子情绪家庭

周 红 凌钲程 王雪颖

一、构建和谐夫妻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很多时候与家庭不和谐有关。一项调研发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家庭中,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占69%,关系一般的占21%。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有责任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不负性评价伴侣。

好的夫妻关系能给孩子安全感,能让孩子觉得稳定、幸福。生活中,有些父母很随意地在孩子面前指责另一半,如“你看你爸那个德行,没救了。”“千万别学你妈,小心眼儿。”家长觉得自己只是发泄一下,但所有看起来漫不经心攻击伴侣的那些问题,未来都可能会出现在孩子身上。家长说得越多,孩子关注越多,潜意识里感觉到的也就越多,因为潜意识里他承认,自己是父母的孩子,所以像父母,他们会为遗传到父母不好的部分而感到不安和沮丧。同样,家长彼此赞赏和肯定的部分孩子也能感受到,家长一句“孩子,你像你爸爸一样又帅又善良”会让孩子感受到骄傲和幸福。

2.呈现适度亲密。

在中国文化中,家长通常是权威的象征,很多家长不好意思在孩子面前表达亲密,如牵手、拥抱、说亲密的语言。其实呈现适度的夫妻亲密,不仅能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我的父母是相爱的,他们不会离开我,不会离开家,我是幸福的),而且能帮助孩子未来去建构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因为父母生活的样子会慢慢成为他未来生活的样子。

3.处理好特殊问题。

家长不要在低龄孩子面前发生争执和冲突。心理学研究发现,2个月以上的婴儿就有情绪感知能力,他们听不懂父母说了些什么,但是能够识别情绪和气氛,能够体会到紧张和冲突,从而产生害怕、恐惧等情绪。离异家庭特别要注意孩子心理成长的问题,离异不可怕,可怕的是离异后对待彼此的糟糕至极的态度。可以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虽然分开了,但你依然是我们最爱的人,你随时可以和爸爸(妈妈)保持联系。”离异后不攻击对方,并与对方保持适度的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安全感,这是离异夫妻应该努力做到的。

二、开展高质量家庭互动,建设安全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获得感

良好积极的家庭互动是家庭和谐的基础,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保障,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

1.树立正确积极的亲子沟通观念。

良好的亲子沟通是联结父母和子女情感的纽带,是实现父母对子女家庭教育功能的作用机制,更是解决亲子冲突的有效途径。

父母应树立正确积极的亲子沟通观念,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要像朋友一样平等,弄明白孩子的想法后再给出自己的建议,而不是居高临下命令或指责呵斥。亲子沟通可以尝试“非暴力沟通”:(1)观察发生,“你今天放学回家很晚”;(2)说出感受,“我有些担心,担心你路上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3)表达需要,“妈妈希望你以后能够早点回家”;(4)说出请求,“我们约定以后在6点之前到家,可以吗?”这样表达,未必能立即解决问题,但是可以让沟通继续,促进问题解决。如果父母这样表达:“你又晚回来,又跑哪里去玩了,每次都是这样,只知道玩,不求上进……”劈头盖脸不分缘由的指责,会打消孩子沟通的意愿。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才能让孩子愿意和父母沟通。

2.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

父母要主动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平时在讨论问题或商量事情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征询孩子的意见:“这个暑假出行你有什么建议?”“你认为买什么牌子的电视机好呢?”“我们想换个房子,你有什么建议和期待?”当孩子说出自己意见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予反馈,如果孩子说的有道理,就积极采纳;如果孩子考虑不周全,父母就要和孩子继续探讨,指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这样既能增进感情,又能帮助孩子获得被尊重、有价值的心理认同,同时提升思维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3.提供高质量的互动陪伴。

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成长过程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研究显示:幼儿时期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很容易出现胆小、敏感、多疑、自卑、孤僻等问题。亲子互动通常有亲子阅读、户外运动、共同游戏、看电影、做家务等。高质量的互动,是指互动中父母高度投入,真正和孩子在一起。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出游,一直忙着看手机,忙着拍孩子、发朋友圈,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真正的投入,是指家长的知(我今天要陪他)、情(我很乐意陪他)、意(虽然累但我会坚持)、行(和他一起奔跑,一起欢笑)都在与孩子的互动中。

三、树立自身行为榜样,建立家庭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最好的教养是做给孩子看;最有力的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立己方可达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须先做到,然后才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感化作用。

1.做情绪平和的父母。

父母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经常愤怒的父母养育出的孩子要么是焦虑的、偏内向的,要么是有攻击性的,因为他没有安全感,他并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不清楚要怎样做父母才会不愤怒,既而一直处于惶恐和不安里。所以,懂得宽容孩子,在理解的前提下开始工作,帮助孩子安全成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试着这样调整自己的情绪:

一“停”:当家长感觉自己开始变得有情绪时,要提醒自己不要立刻做出反应,避免在不冷静的时候说太多,伤害亲子关系。可以暂时离开现场,默默深呼吸,调整到比较平和的情绪状态后再跟孩子沟通。

二“想”:转换视角,想象自己是墙上的一只虫子,看到了刚才发生的状况会怎么描述。利用想象出的第三视角,将自己从眼前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客观审视当前发生的事情。

三“觉察”:可以在一张白纸上画两个小人代表家长和孩子,在旁边分别写出他们此刻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期待是什么样的,基于这样的感受和期待出现了什么样的行为。

2.做积极进取的父母。

父母无论做什么职业,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都要努力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在家里抱怨各种不满意,挑剔领导、指责同事,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家长,会在孩子心里种下焦虑和不满的种子,不利于培养孩子包容豁达、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即便收入不高、职位普通,也要发现工作和生活中的美好,积极进取,超越昨天,遇见更好的自己,也让孩子看见更好的父母。可以这么对孩子说:“爸爸在这个岗位干了10年,每一年都有新的变化,获得新的能力,我在超越自己。”孩子也会欣喜父母有这样一种美好的体验。“太不公平了,10年了还不提拔我,不就是因为我没有后台吗?我这辈子没啥指望了,儿子,你要加油,我们家就靠你了。”这样说会让孩子认为“社会是不公平的,我的父母是没出息的”,还要背负家长过重的期待,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做有家国情怀的父母。

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大多数孩子衣食无忧,但是物质的满足未必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一个精致利己的人,可能跑得快,却很少跑得远。“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那些心灵被滋养、懂得关爱他人、有家国情怀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更积极乐观,更耐挫,更懂得成就他人从而成就自我。这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父母有关,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尊长爱幼的父母,比不求进步、牢骚满腹、自私自利的父母更能培养出身心健康、有能有为的孩子。培养情怀,不是一定要做大人物、干大事业,而是要融入生活与工作点滴,如对各类群体的尊重,对社会秩序的遵守,对法律法规的敬畏等。父母有家园情怀,能培养孩子的理解、接纳、认同、支持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亲子情绪家庭
家庭“煮”夫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恋练有词
情绪认同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