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禄丰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1-12-02潘国梅
潘国梅
云南省禄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禄丰651200
“猪粮安天下”在云南省禄丰县践行得淋漓尽致,禄丰县畜牧业产值的80%以上来自生猪产业,同时更是全县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猪业的发展既满足了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要,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让农民脱贫摘帽走上了奔小康的大道,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现 状
1.1 生猪存栏出栏量稳定增长
禄丰生猪养殖历史悠久,基础扎实。早在2011年,禄丰县率先进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2019年又入选“中央奖补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整县推进”名单,是云南省首批“商品猪基地县”和“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
2019年,全县生猪存栏47.96 万头,出栏56.75万头,猪肉产量4.97 万t,实现生猪农业产值16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目前禄丰拥有35 家龙头企业,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 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7 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24 家;10 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年出栏生猪11 089 头;年出栏50 头以上的专业户达70 户;年出栏生猪1 000 头以上养殖企业11 户,包括年出栏生猪达到10 000 头以上养殖企业1 户;养猪专业合作社30 多家,专业户规模养殖占全县饲养总数的90%以上。目前,全县生猪存出栏量、肉类产量均居全州第一位。
1.2 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化生产
禄丰县生猪养殖,从千家万户的散养发展到今天,历经许多年的不断摸索和示范带动,目前主要以规模化养殖为发展重点。近年来,全县规模化养猪户中,1 244 个场的出栏量超过50 头,其中50~99头1 176 户、年出栏100~499 头65 场(户)、年出栏500~999 头15 个场、年出栏5 000~9 999 头1 场(企业)、年出栏10 000~49 999 头1 个场(企业)。
1.3 改良品种提高优质肉比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提高猪肉品质,必须进行品种改良,引进高品质猪种对本地猪进行改良,产生了二元杂和三元杂,这些杂交猪的肉品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人们也比较青睐,从而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目前,全县共有猪人工授精站点35 个,各站点相关设施设备均配备齐全,运作规范。2018年共开展生猪品种改良7.22 万窝(其中人工授精6.08 万窝);供精站点饲养种公猪202 头,全县能繁母猪存栏4.54 万头(其中二元母猪约3.60 万头),全年共产仔6.43 万窝、生产仔猪57.83 万头,生猪品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1.4 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进行绿色养殖
为打造区域“绿色食品”品牌,禄丰生猪养殖注重发挥“绿色养殖”的生产理念,大力推行“标准规模猪场+沼气+绿色种植”种养结合模式。截至2019年底,禄丰县完成标准化猪舍建设和改造11 万m2、粪污处理设施建设3 万m3、排污沟建设8 万多m、堆粪区3000 m3,建设完善消毒室5 000 m2、消毒池2 000 m3,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高达83%。标志着禄丰县生猪产业正朝着绿色化、生态化方向转型发展,绿色生态养殖效益逐步提升。
2 问 题
2.1 生猪防病难
通过贯彻“要致富先修路”,全县建设了硬路基,对弯道进行了大改造,交通便利了,流通也就相对快了很多,带来的问题就是疫病传播风险大大增加,给猪的疫病防控带来很多困难。
2.2 资金投入少
禄丰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入相对较低,对于疫病防控的基本建设投入少了一些,加之基层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和工作辛苦,设施设备及人员配置不能满足疫病防控需求。
2.3 养殖规模小
全县共有生猪养殖户(场)40 958 户(场),其中:年出栏生猪1~49 头的39 645 户,占全县养殖户(场)的96.79%;年出栏生猪50~99 头的1 176户,占全县养殖户(场)的2.87%;年出栏生猪100~499 头的65 户,占全县养殖户(场)的0.16%;年出栏生猪500 头以上的17 个场,仅占全县养殖户(场)的0.04%。
3 建 议
3.1 抓好疫病防控工作
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加强领导,强化防控。建议县委县政府要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只有疫病防控做好了,畜牧生产才能健康发展,持之以恒地把疫病防控抓好抓实,尽可能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3.2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
规模化发展是畜牧业发展的前景,县委县政府要把养猪作为中长期重点产业来发展,特别是要扶持年出栏200 头以上的规模生猪养殖场,必要时派专业人员进驻规模场,在为规模场工作的同时,带动和培养场里的技术力量,待场里技术人员能够基本操作和完成养猪场技术工作时,再撤出单位技术人员。
3.3 培训一线技术人员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规模场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时调整。通过一段时期的各种培训,每个规模场至少有1 位具有养殖场实用技术人员,对猪场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养猪效益,推动养猪业可持续发展。